王雨
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的有效運用,能夠幫助教師更形象生動地向學生傳達語文教學知識,幫助學生建立生活常識與語文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產生熟悉和親切感,從而為學生學習語文提供動力,變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對提高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小學語文課程旨在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使學生領略祖國文字的魅力。同時,小學語文課程知識源自生活、高于生活。實現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有利于使小學生意識到語文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性。
一、樹立生活化教學觀念,推動生活化教學發展
思想決定行動。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上看,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樹立生活化教學理念,正確認識到生活化教學方式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并將生活化教學貫穿到整個語文教學設計中,實現生活化語文教學,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次,在學生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周圍事物進行觀察,并在生活化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語文教學,激發學生對語文教學活動的興趣,并積極參與到各個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進行自我探究和自我完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引導學生多注意觀察生活,拓展學習和生活視野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文章是關于人物和事件的描寫,這些文章有的距現在年代久遠,有的在生活中不易遇到,因此,在這些課文的教學中,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些難度,有的同學對這些內容不感興趣,或者認識不全面,這樣的現狀不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這種情況的產生很大程度上與小學生的生活閱歷少,生活和學習的視野窄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善于觀察生活,合理引導學生查閱資料,深入社會開展調查訪問,走進大自然拓展自己的視野,從而在生活化的語文教學中發揮出更好的效果。例如,在《菩薩兵》一課的教學中,三年級的學生不理解紅軍長征這一歷史事件,對于課文中的紅軍長征的背景存在疑惑,所以在教學中有目的地組織學生搜集和閱讀一些有關紅軍長征的資料,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對于長征這一歷史事件有所了解和認識,在課上,在教師講授的時候就可以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學生通過主動擴展視野、積極參與教學,可以充實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體驗,而且語文學習興趣也會更高。
三、教學過程生活化,優化知識結構
小學時期的學生年齡還小,心理尚未成熟,均處于貪玩愛動的階段,由于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和口頭表述能力,掌握了一些結合詞句、插圖等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鑒于此,教師可以通過有效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實現教學過程的生活化,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學過程生活化可以通過角色模擬、小組合作等方式進行,以講授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三個兒子》一課為例,教師在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之后,安排三名學生分別扮演三個兒子,另三名學生分別扮演三位媽媽,一名學生扮演老爺爺,通過角色模擬把課文內容以生活化的場景再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在角色模擬過程中,激發了自我意識,促使學生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表演才華,并且在表演過程中更為深刻地感受到課文的深意,體驗作者的真實情感。同時,教師還組織全班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在小組內每名學生都有機會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接著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堂討論,最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這樣教學,讓學生感覺貼近生活,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并且在交流中傾聽其他學生的不同觀點,有助于知識結構的優化,真正實現了教學過程生活化。
四、課后作業生活化,培養實踐能力
課后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拓展形式之一,能夠讓學生更為深刻地領悟知識內涵并且加以鞏固。以往的課后作業多以傳統“練習做題”形式為主,學生對此容易產生抵觸情緒,甚至部分學生采取抄襲的方式應對教師的檢查,導致課后作業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學生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鑒于此,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時,要把“強化記憶,掌握知識”的傳統觀念轉變為“理解記憶,學以致用”的生活化觀念,做到“減量提質”,依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認知規律,多布置一些具有生活氣息的課后作業,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在生活中鍛煉自己,提升自己。以講授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找春天》一課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選擇恰當的時間,在父母的帶領下到野外親身感受春天的氣息,以文字形式(詩歌、散文、記敘文等)、圖像形式(繪畫、攝影等)或者視頻方式,記錄自己認為最能代表春天的場景。學生在尋找春天的過程中,不僅對課文有了更深的領悟,進一步培養了實踐能力,真正實現了“課后作業生活化”。
五、融入與其他知識的綜合性
語文教學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比如語文知識、社會科學知識、自然科學知識也都源于生活,最終要服務于生活。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并在生活化教學中融入其他學科的知識,這樣能夠使語文教學更富于科學性和社會性。例如,《一粒種子》這一課文的教學,可以和思想品德、科學相融合,利用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把學科知識相互滲透,并且積極主動地向課外延伸。在這節課后,我讓學生種植花生,讓學生通過課外活動來觀察種子的萌發以及生長情況。這樣通過課題學習和生活實踐,讓學生感覺到語文知識與各個學科知識之間的密切聯系,并且讓語文生活化教學更加有趣味。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們的教學要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透析生活,開放課堂;描繪生活,感悟生命 ,實現生活與語文的無痕連接,使我們的語文教學生活化,使學生的學習有更為寬松、廣闊的空間,促進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全面提高學生語文水平和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海英.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淺談[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6(02).
[2]劉娜.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初探[J].讀寫算(教研版),2015(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