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成香
小學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教育心理學是應用心理學的一種,是心理學與教育學的交叉學科。研究對象就是學生如何學與如何做。
那么,在這里,我的研究對象是對農村小學生的心理狀況分析。
(一)農村學生可以分為幾類。
1、有父母在家照顧。
2、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照顧。
3、無父母照顧,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顧。
根據這三種情況,對孩子進行日常行為規范的了解到。
A、有父母在家的孩子,90%以上的學生性格外向、開朗、善于交流,日常行為規范正常。
B、父母有一方在家的,或是單親家庭,60%的學生不太愛說話,或學習不積極。
C、父母雙方都不在家的,或有一方逝世了的,90%以上的學生是內向的,不愿與師長交流,或更有甚者拒絕交流,性格內向、自卑。
案例:貴州省畢節市某縣某鄉鎮的一小學校里。有學生人數320人,留守兒童人數占90人,留守兒童占比例35.5%。其中四年級一個班50人,留守兒童人數為20人,占本班學生總人口數的39.2%,其中單親有9人(父母有一方死亡)。其中有一人父母逝世,該名學生在班上成績優秀但是,不愛說話,害怕犯錯誤,不愿交流。有一戶單親家庭,四年級班的男生告訴老師,他的父母去浙江打工了。有一天,他告訴老師,他的媽媽跟別人跑了,他的媽媽嫁人了。
那么,我們作為引導者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呢?
這對于一個正在讀大學或剛剛畢業的學生來說,他們可能會講,我們要認真學好教育心理學,才能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正確地引導學生。
當然,學好理論知識無可厚非。但是,要想真正的教育和正確地引導學生并學習理論知識,那么容易。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只有真實第走進學生的家庭,生活,才能真正地了解他的生存狀況,了解他的心理。才能更好地正確地引導他。
(二),如何正確地引導學生呢?
觀察、了解、分析。
先觀察學生的具體情況,了解學生生活,生存情況、分析,學生的問題在什么地方。
如上所述。父母逝世了的那名男生他雖然成績優秀,但是這還不能讓有足夠的信心來與他人正常交流,與老師交流,他甚至非常害怕犯錯誤。
這就是這名學生的自卑心理,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從他的生活開始關心,入手,關心她的生活,走進他的生活,和他做朋友,和他談心,走進他的心。讓學生可以很開心的和你交流。把心里話和你說。其次,定期或不定期找他交流,聊天,聊他喜歡的話題,陪他做他喜歡做的事。慢慢培養他的交流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
案例: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某某鄉鎮的某一學校。四年級學生,女生,11歲,她的母親因與父親在電話中吵架父親懷疑哦她的母親在家有生活上的問題,其母親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而吃毒藥,自殺身亡。
該女生成績優秀,性格開朗活波,從她的父母自殺后。這個孩子如同換了一個人一樣,成績從以前的90多分,第二學期開學,第一次單元檢測,成績為80分,第二次單元檢測,成績為60分,第三次單元檢測就是四五十分了。對此,班主任也著急。當班主任在第一次單元檢測中,發現該生成績明顯下滑時,就去到她家家訪,才發現,她的母親已經自殺身亡。而且,她的父親也從外面回來了。但是,對她的學習和心理上的照顧,是沒有幫助的,她或許還會從內心深處責怪自己的父親,認為是她的父親害死了自己的母親。所有,她也從心理上抵制和父親交流。這樣,她也就非常的痛苦。因為,她自己感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幫助她,沒有人是她可以信任的,沒有人是她可以依靠的。她的班主任發現這個情況后,根本都不敢在她的面前提到她的母親,甚至不敢在她的面前提起“媽媽”這個詞。有一次,遇到有一篇關于母親的文章,這孩子就在課堂上泣不成聲。她的班主任說:“我知道,她是因為看到這篇文章,而想到了自己已經去世了的母親。”我們問這個班主任,那你怎么辦呢?她說:“我在課后把她叫到辦公室里面,對她進行了心理疏導,讓她心理上輕松了很多。”以后,她就變得特別內向,不愛說話,不擅表達。
為了改變這個孩子的性格,讓她變得像以前一樣開朗,她的班主任,也費了很大的心血。她是這樣介紹的:“我每天都關注她的心情,如果發現她不開心的時候,我就帶領大家去學校的后山上散步,談心,用玩游戲的方式把心理話說出來。就講講這段時間各自開心的或不開心的事,其中也包括了她。”從此,她也慢慢變得開朗起來,成績也慢慢有了很好的發展。和他們做朋友,傾聽他們的心聲,讓他們每天都開開心心地學習、生活,是我這個做教師的心愿。她還這樣說道。
就上面這個孩子的事例,我們知道,班主任有意識地對我們的孩子進行心理疏導,是讓我們每個孩子都健康成長的必要元素之一。心理健康是每個孩子身心健康的必須前提。
從心理學的發展史來看,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是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的種種心理現象及其變化。
教育心理學,是揭示在教育、教學影響下,受教育者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和個性的心理規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質的心理特點,以及教育和心理發展的相互關系等。
弗洛伊德在1904年出版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學》中,就探討了有不少缺陷的心理作用,比如遺忘東西、失誤、還有錯放東西、忘記東西所放的位置,總懷疑自己做的事好像還沒有做。比如:在出門的時候,常常懷疑自己家的門沒有上鎖等等。心理學在教育方面的幫助相當之大。
對于農村教育,我們在農村生活的人們,我們的農村孩子、對心理學的認識,基本為零。你要問,心理學是什么東西。他們可真的不知道心理學是什么了。
教育心理學對我們了解學生,幫助學生可以說是功不可沒。所以,教育心理學對農村小學的教育意義是不可忽視的。
參考文獻:
[1]《教育心理學》.張大均.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06月.
[2]弗洛伊德.《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學》,1904年第一次出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