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昌 陶麗英
摘 要:“互聯網+”經濟的政府服務模式研究,是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背景下,從根本上提升我國各級政府行政能力和服務水平的必然途徑。本文主要從“互聯網+”經濟的政府服務模式的相關概念入手,通過對當前“互聯網+”經濟的政府服務模式所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概述了“互聯網+”經濟的政府服務模式的若干創新措施,以期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的學習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互聯網+” 經濟 政府服務模式
中圖分類號:F2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5(a)-177-02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斷加深以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國廣大群眾對于參政議政的認知和意識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從而使我國廣大民眾對政府服務質量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國各級政府有必要借助當前移動互聯網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的優勢特點,建立現代化的服務平臺,從而有效實現政府服務模式的創新轉變。
1 “互聯網+”經濟的政府服務模式的概述
到目前為止,移動互聯網是人類歷史上信息數據處理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一項基礎設施。“互聯網+”中的“+”所表達的不是“加號”的含義,而是漢語中“化”的意思,即在“互聯網+”中的各個產業部門,不只是簡單地通過移動互聯網實現各個不同產業之間的連接,而是在連接的基礎上,繼而產生不同產業之間的協作互動、構成反饋,其最終出現的結果是不同產業之間的融合與創新。“互聯網+”經濟的政府服務模式創新改革,不僅要求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為廣大群眾謀福利、做實事,同時要求政府在實行服務職能的過程中,能夠自覺接受社會群眾及自媒體渠道的多方監督,從而在保證政府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的同時,從根本上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為人民造福 。
2 “互聯網+”經濟的政府服務模式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當今時代,隨著智能手機的應用普及和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和互聯網在各類政府服務中的廣泛應用,使“互聯網+”經濟的政府服務模式創新不但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果,同時也在政府現代化服務模式的建設過程中發揮出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就目前的普遍情況來看,我國“互聯網+”經濟的政府服務模式創新中仍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和問題亟待解決,這些問題主要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民生領域的應用有待進一步的發掘和深化
我國各級政務提供相應服務的主要目的是滿足當前廣大群眾對于社會公共服務的各項需求,特別是日常生活中與廣大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各類公共服務需求,隨著當前我國廣大群眾生活質量水平和經濟收入的廣泛提升,我國群眾對于政府服務的公共需求正從基本型向著發展型的方向不斷的過渡和發展。但縱觀目前市場內與移動互聯網相關的產品和服務類型,大都只集中于商業服務、網絡營銷等幾個方面,產品服務僅以通用型為主,針對交通、醫療衛生、教育以及社會保險等民生類的產品服務仍較為缺乏,實在不能滿足當前群眾對于社會公共服務的發展需求。除此之外,現有的一些與民生相關的移動互聯網產品在系統操作、使用功能等方面常常由于缺乏實用性和便捷性,在實際應用普及的過程中往往會受到一定阻礙。
2.2 信息共享協同機制的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在移動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今時代,我國各級政府由于掌握有廣大民眾在交通出行、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險等多個方面大量的數據信息,因此在“互聯網+”經濟的政府服務模式創新改革的過程當中,可以適當地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基礎上,通過創建相關數據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的方式,不斷加強各級政府部門與廣大民眾之間的信息交流,諸如此類的做法對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都具有十分積極的促進性作用。然而,就目前的普遍情況來看,由于我國各級政府及相關行政部門在信息資源的收集、分類加工以及發布等方面仍缺乏合理有效的協同共享機制,從而導致其在數據信息資源的開放和共享方面仍舊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和問題,各個部門系統之間信息孤島、數據壁壘等現象比比皆是,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政府部門龐大的數據信息資源的浪費,同時還使相關數據資源的真正價值難以得到有效的發揮和體現,從而對我國各級政府的服務模式創新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3 “互聯網+”經濟的政府服務模式的創新措施
3.1 創建政務評價系統,強化服務職能
目前,我國各級政府在實行公共服務的過程當中,雖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總體來說,其在思想觀念、方法措施等多個方面仍舊相對較為傳統保守,不僅不適用于當今時代和社會的整體發展,同時在交通、醫療以及社會保障等多個方面所實行的政策措施普遍并沒有真正地使各地居民享受到舒適和便利,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各級政府及相關行政部門現有的一些政務評價體系與政府服務職能實施之間仍舊存在著一定的偏差,從而導致各級政府部門在實行服務職能的同時,很難得到有效的用戶反饋,從而在服務職能工作的優化和完善方面,長時間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針對于此,我國各級政府及行政部門可以通過建立和發展現代化移動互聯網評價系統平臺的方式,充分發揮出現代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以及物聯網等多樣化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優勢特點,從而有效加強政務服務評價習體系的實用性和便捷性,并根據評價體系的數據反饋,認真完善政府服務模式與服務功能,從而為政府服務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3.2 完善產業環境,提高政策針對性
在完善產業環境方面,我國各級政府以及相關的行政部門可以通過出臺相關政策法規、減免稅收以及資金補貼等具體方式,積極鼓勵和扶持廣大民眾及創業者對信息化移動互聯網應用終端、軟件等進行創新和改革,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合作,從而有效加深移動互聯網技術與政府公共服務中公共交通、義務教育、社會保障以及醫療問題等方面的應用,有效提升政府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同時增強用戶體驗。另外,在政府智能化服務手段推進和實施的過程當中,各級政府部門及相關工作人員理應著重注意降低使用操作的難度和復雜性,同時加強對廣大民眾群體具體操作和使用能力的知識普及和培訓,促進不同知識水平的民眾都能很好地掌握政府智能化服務模式下的互聯網技術手段,使我國廣大民眾都能夠切實感受到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以及移動互聯網所帶來的便捷和享受。
3.3 創建資源數據共享,保障信息安全
在政府服務模式信息化的創新和改革過程當中,我國各級政府及相關行政部門理應對現有的移動互聯網及相關數據庫資源進行充分的開發和利用,并在最大限度上的保證相關數據安全的背景之下,再對政府公共服務過程中的政務數據,例如城鎮公共交通數據、醫療衛生數據、義務教育數據、社會保險數據以及其他的一些與科技民生相關的數據類型進行深入公開的挖掘和開發,并以這些數據為基本依據,在城市范圍內建立起相應的公共數據資源共享平臺,引導城市廣大民眾能夠更好地對現有的這些資源和數據進行有效的利用和反饋,從而有效促進我國各級政府在公共服務模式信息化創新方面能夠形成一個相對良好的氛圍和環境。政府服務公共數據資源共享平臺的建立,對保障信息數據安全、提高政府服務通明度、加強我國各級政府行政能力和服務能力等多個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因而值得我國各級政府及相關行政部門對其進行有效的借鑒學習和建立完善。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政府服務模式創新研究,為我國各級政府部門的管理服務活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因此需要各級政府對其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和研究,并通過積極采取和借鑒當前先進科學技術手段的方式,有效緩解和解決當前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政府服務需求與政府現有服務能力水平之間的矛盾,切實解決問題,提升廣大民眾對于政府服務成效的滿意程度,并從根本上提高我國廣大民眾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宇航,李敬巖,劉時靜,等.“互聯網+”經濟的政府服務模式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6(23).
[2] 郭亞光.“互聯網+”經濟的政府服務模式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6(05).
[3] 趙杏文.打造“互聯網+”的政府服務新模式,助力夢想起飛[J].杭州(周刊),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