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愛閱讀,則中國滿書香。”
8月11日,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廣東省婦聯擔任指導單位,由家庭期刊集團主辦、《孩子》雜志承辦,廣東“少兒報刊閱讀季”暨親子閱讀活動在南國書香節會場舉行。
為了讓更多的孩子讀到優秀少兒報刊,來自全省20家少兒報刊社代表發出《廣東“少兒報刊閱讀季”之“書香飄萬家”活動倡議書》。倡議開篇就提出了“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愛閱讀,則中國滿書香”的強音和主調。
——摘自奧一網
“néng給我爸爸放幾天jià嗎?”
北京一名8歲孩子的父親楊先生稱,之前曾答應暑假陪孩子去旅游,可是因為工作太忙遲遲沒有兌現,沒想到孩子居然寫了一張請假條讓他轉交給老板。
這封漢字、拼音夾雜的請假條內容如下:“shǔ jià到了,小明跟爸媽出去lǚ游了,我也想出去玩,可是爸爸老說工作忙。néng給我爸爸放幾天jià嗎?小明說夏天不lǚ行的人是shǎ瓜。”
——摘自環球網
“我們孩子報得不算多的。”
嘟嘟今年5歲半,在媽媽嘴里就是“馬上就要進入幼小銜接的關鍵時期”了,嘟嘟媽這個暑假給孩子報的班排滿了整兩個月。打開她的手機,日歷上赤橙黃綠青藍紫一片彩虹色,用不同顏色標記的培訓班竟然多達9個,但是嘟嘟媽非常肯定地表示:“我們孩子報得不算多的。”
——摘自《錢江晚報》
“孩子又很小,自己換衣服肯定不行。”
浙江嘉興一位媽媽和小姐妹各自帶著兒子,4個人一起去游泳,因為沒有爸爸陪同,小孩都只有三四歲,之前也沒有工作人員提示說小孩不能跟媽媽去更衣室,她就帶著兒子進去了。
結果,管理員阿姨堅決不讓兩個孩子在里面換衣服。這位媽媽覺得很委屈:“小孩爸爸沒來,再加上到處是水,不安全。”
——摘自新浪微博
“我非常自豪,女兒成為首個在聯邦議會中接受哺乳的寶寶。”
澳大利亞綠黨的聯合副領導人,昆士蘭州的參議員Larissa Waters帶著出生兩個月的寶寶Alia Joy到聯邦議會參加投票,并在會議期間邊開會邊哺乳。
“我非常自豪,同時也希望議會中能出現更多的媽媽。”沃特斯當天在個人社交媒體上寫道。
——摘自中國新聞網
“父親是孩子的第一個‘玩具。”
一位“80后”爸爸劉勇赫給4歲多的女兒發明了150種親子游戲,被網友封為“親子游戲大王”。每次出差回來,他都會給女兒帶一個禮物,在回家的路上就經常構思要發明一個什么新游戲跟女兒玩,用什么教具,怎么制作。
他說:“父親是孩子的第一個‘玩具,要想讓孩子喜歡你,首先你得‘豁出去”。
——摘自《廣州日報》
“海淘藥品有額外風險,兒童常用藥不建議海淘。”
近兩年,海淘藥品一直都是各個“媽媽群”的熱門話題,在不少媽媽的印象中,國外的藥品成分更好、更加安全、副作用也小。甚至一些家長曬出的藥箱里,滿滿的全是“洋文”標簽的海淘藥。
北京兒童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胡利華提醒家長:“有些國外藥推薦劑量高于國內,使用海淘藥存在一定風險,在國內就可購買到的感冒、發燒、咳嗽等兒童用藥不建議海淘。”
——摘自《北京青年報》
“就為給兒子多一些接觸花草和泥巴的機會。”
為了給孩子建一個花園,也為了讓自己小時候的記憶慢慢呈現,成都人韓遠輝和妻子梅梅放棄了大城市喧鬧的生活,在郊區租下一處農家小院,克服各種困難,自己動手改建農家小院,為兒子種出一座百草園。
夫妻倆表示,在這樣的地方陪兒子看書,陪他長大,是他們期望的生活。
——摘自《華西都市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