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璠+高洋

摘要:與西方發達國家悠久的社區服務實踐歷史相比,中國社區工作的發展產業層次偏低,國際化程度偏低,市場競爭力較弱,發展受到很大阻礙。我國社區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但社區工作水平普遍較低、社區工作發展受到多重阻礙,進展緩慢,多種形勢要求我國社區通過提高服務意識,優化運作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從而推動產業結構創新化發展,促進社會就業充分化,滿足居民需求多樣化。
關鍵詞:社區工作;發展現狀;創新化
一、社區工作創新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滿足居民需求多樣化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加快發展,我國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有了普遍性的大幅度提高,日益增長的財富積累使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逐漸趨向高層次化、高發展,因此對社區工作的創新化有了更明確的要求,加快社區服務工作的創新性發展在刺激需求行業發展的同時,也能為居民排憂解難,滿足居民需求,提升社會幸福指數。
(二)促進社會就業充分化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促進社會分工、推動人實現自我價值的的重要保證,長時間以來,我國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我國是人口大國,勞動力總量長期供過于求,大學生畢業后面臨的就業問題仍然嚴峻,所以,推動社區工作創新發展,能滿足更多知識型人才就業。
(三)推動產業結構合理化
社區作為與居民聯系的載體和前沿,對于把握居民的消費能力、消費動態以及消費評價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加快社區工作的創新化發展,有利于社區收集居民(消費者)信息并對相關部門進行反饋,促進居民消費的合理化,為相關企業發展注入活力。
(四)提高國家治理效率
如果說家庭是國家最小的單元,那么社區就是聯系家庭與國家之間的紐帶,社區是服務多個家庭的組織,社區治理體制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起決定性作用。發展社區工作的創新化,極大地推動了國家治理效率提高,從基層推廣開來,逐步提升國家治理體系的革新。
(五)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社區對人民生活至關重要。隨著我國人口的發展,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由于工作等多方面原因,子女有時無暇照顧父母,那么就需要社區及時提供“幫助”,解決老人照顧問題、解決子女后顧之憂。
新型城鎮化的深入發展、社會結構的轉型、政府職能的轉變、市場經濟的轉軌以及居民民主意識的增強,在這一系列的背景條件下,對于社區治理的要求也越來越多。這同時表明了創新、完善社區治理體制的可行性。
二、我國社區工作創新發展現狀——以哈爾濱市社區居民滿意度調查為例
社區發展與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社區在我國出現的較晚,可以說是一個新興的行業。社區管理只有在理論和實踐上不斷探索,才能適應社區發展的需要,使社區在國家的各個領域和社會生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社區發展是社區管理創新的前提,社區管理創新又不斷推動社區的全面發展,從而提高社會的服務質量。
對哈爾濱市的224名社區居民進行的社區服務水平主要影響因素的各項滿意度調查結果如下:
經分析發現,我國社區服務水平主要影響因素為:社區自治功能弱,缺乏凝聚力和吸引力;社區工作者素質不高,工作條件差;環境衛生水平、工作人員素質、信息公開程度、活動開展情況,其中,由于我國城市社區人力資源的匱乏,導致居民滿意度低,市場競爭力較弱,發展受到很大阻礙,很大程度上不能滿足居民需求的多樣化。社區辦公面積不足,辦公經費少,也嚴重影響了社區作用的發揮。另外,構成新型運作模式的環境衛生水平、信息公開程度、活動開展情況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中國社區服務產業的發展水平偏低。
三、我國社區生活服務產業發展滯后的原因
(一)發展時間較短、缺乏基礎
與社區產業發展歷史久、成熟度較高的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社區從誕生到發展只有近30年的時間,社區產業的出現和發展是基于高層建筑的興建而產生的,而改革開放初期直至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國大部分居民仍住在普通的平房中。
(二)社區人力資源能力與社區發展需要的矛盾
目前,我國對社區人力資源要求相對較低,專業化低,從事社區工作的人員高齡化趨勢明顯,這就導致了社區產業的服務能力發展速度慢。
(三)社區運行資金缺乏
充足的資金支持是我國加快發展社區產業化的必要條件,但社區創利能力未被充分開發,對投資商的吸引力不夠,籌措資金不足。
(四)服務場所與群眾的需求存在距離
社區辦公服務場所和群眾的需求仍有較大的距離,只有辦公地點,沒有足夠的空間設置作為居民娛樂活動場所,居民意見較大。
(五)社區服務形式單一
社區服務形式單一,主要原因是我國社區目前還依托于政府職能部門,如社會保障、計劃生育、綜合治理等部門開展工作,還沒有形成獨立自主服務的意識;服務內容往往比較教條,多以政府部門安排的工作內容為主,缺少居民想要的養老、托幼、保健、娛樂、家政、文藝等方面的服務,社區活動的形式和內容缺乏,導致社區服務缺少吸引力,不能滿足居民的需求。
(六)共駐共建意識不強
社區居民和共駐共建單位參與社區建設的意識淡薄,并不積極支持參與社區建設工作,不能自覺地融入到社區共建之中。
(七)社區職工隊伍力量不足
社區職工隊伍力量較弱、人員不足,社區既要承擔上級部門下達的各項繁重任務,還要保證自身內部的各項工作開展,再加上隨著社區內離退休黨員、下崗失業黨員、流動黨員和學生黨員的逐年增加,進一步加大了社區管理的難度,社區隊伍力量嚴重不足。
四、社區生活服務創新性發展的技術路線與方法
早在1993年,民政部等14部委就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社區服務業的意見》(民福發[1993]11號),2006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國發[2006]14號),各地在此基礎上也相繼推出了本地的具體實施辦法,明確要求把社區服務業與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發展第三產業、安置下崗職工結合起來的體系結構建設,形成以社會投入為主體,實體化、產業化運營為支柱,專業化、規范化管理為手段的社區服務體系。《中共中央關于“十二五”規劃的建議》中進一步提出要加快發展服務業,把推動服務業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同時要不斷提高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形成社會管理和服務合力。總結歷史經驗,結合新時期的發展要求,我國社區服務業發展的具體目標和實施路徑可從構建新型運作模式,加強社區人才隊伍建設和提高外聯能力、吸引更多贊助商三個方面展開。endprint
(一)構建新型運作模式
目前,社區發展的個性化趨勢日益明顯,社區工作單位進入社區之前必須進行深入的市場調查,掌握社區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費層次,對社區居民的消費習慣和消費心理進行考察了解,以此作出不同經營檔次的合理定位,決定布點的規模、位置、運作方式。為社區信息的發布、住戶間的活動、物流終端提供平臺,發揮基于物流服務、新媒體運營、手機軟件的社區服務一體化建設的推動作用,以促進社區運作模式專業化、創新化的發展。同時,必須制定合理的社區工作章程,并根據實際情況加以負責的調整與更新,一切按規辦事,不得超越職權,用適當的懲罰機制確保新型運作模式的高效運行。
(二)加強社區人才隊伍建設
社區人才隊伍作為社區工作的中堅力量,對于整個社區的運作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因此,對社區工作人員的選拔、培訓、任用以及績效考核是十分重要的。選拔時,應堅持離、退休職工與年輕職工相結合的原則,采用無領導小組討論的選拔方式,由高校公共管理類及人力資源管理類專業教師組成面試小組開展面試工作,選拔出適合社區工作的人員;工作人員任職前必須經過嚴格的培訓,以提高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培養和提高工作人員的知識化、專業化和職業認同度;日常工作中,各崗位必須嚴格按照本社區章程規定展開工作,明確職責范圍,對于堅守崗位,表現優秀的職工應給予相應獎勵,對于精神懈怠,違反章程的職工給予批評教育甚至薪金處罰,以充分發揮社區工作人員在社區中的組織協調作用,保證社區工作的正常開展,同時助力多層次勞動力的有效吸收。
(三)提高外聯能力,吸引更多贊助商
加大宣傳力度,與初始可信度高的社會工作機構如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和中國社會工作者協會開展合作以獲得基本行動路徑,吸引投資商,為社區工作的開展提供基本的物質保障和動力支持。贊助商對社區工作進行投資的動因,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方面,企業的逐利性要求企業必須加快創新發展,我國社會工作目前處于起步狀態,同時也意味著,社會工作的發展空間十分巨大,在企業平穩運行時,積極涉足社區工作等發展前景好的領域,為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提供支持;另一方面,社區的歸屬感可以吸引顧客增加購買次數,在社區內部開展的經營活動易形成回頭客多、成功率較高的良好狀況。
參考文獻:
[1]李東泉.中國社區發展歷程的回顧與展望[J].中國行政管理,2013(5):77-81.
[2]楊小芳.中國社區工作者隊伍結構的優化[D].重慶: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5.
[3]張則武.社區管理體制改革的困境與出路[J].特區實踐與理論,2015(2):41-44.
[4]張軍.宜賓市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與對策[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