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鑫
摘 要: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為人類居住、生活、交通等各方面都帶來了極大的便捷,與此同時,隨之而來的生活空間日益縮小、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問題也正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在城市規劃中,進行以人為本的景觀規劃變得尤為重要,而實現景觀規劃中生態建設以及重新尋找城市的人文精神,運用“留白”的設計手法無疑是一個切實可行的路徑選擇,通過“留白”的景觀規劃,使群眾參與到生活空間的營造中來,以可持續的理念和方法延續城市的歷史,描繪和創造城市的未來。
關鍵詞:城市 景觀規劃 “留白”手法
隨著現代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大量人口涌進城市,不斷增加的人口、建筑、交通、公共設施使城市空間變得越來越擁擠,城市的建設和更新速度也越來越快,這對城市規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建設中,我們不僅要注重建筑物的構造,還要考慮與自然周邊環境的協調;不僅要做好商業區的規劃,同時要考慮公共空間的建設;不僅要重視景區的人文性,更要搞好生態景區的發展;不僅要滿足現代人的需求,還要為子孫后代保留充足的發展空間,總而言之,要處理好上述諸多關系,進行科學合理的城市規劃是應有之義,而景區留白這一規劃理念給我們提供了無限可能。
一、“留白”的來源與歷史沿革
1.“留白”的來源
“留白”一詞最早源于藝術領域,它是中國山水繪畫的一種構圖方法,簡單地說,就是在繪畫作品中留有大量空白,通過虛實結合來表現空間的廣袤,并凸顯畫面的視覺主體,達到“黑無白不顯,白無黑不彰”的藝術效果,從而營造一種空靈、超脫、幽深、含蓄的獨特意境。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與西方就截然不同,西方人注重理性思維,又受到自然科學的影響,他們更追求繪畫的逼真效果,并采用多種手法如透視原理、陰影、色彩運用,對現實世界進行客觀描述,這與東方繪畫創作輕“形”重“神”,更講求意境的營造有很大區別。當然,這樣的繪畫風格與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的整體性思維方式有關,中國傳統思維歷來重視整體,關注體悟及以經驗為基礎的感性思維,追求自然、人、社會的整體融合,這在我國的文學、藝術、處世哲學、人生修養等方面均有所體現,常常通過“不滿”,“空白”體現出以少勝多、以簡勝繁、耐人回味的至高境界。
2.“留白”手法在各領域的廣泛運用
“留白”的技法在繪畫領域得到極大程度的發展,這種中國特有的創作手法及它背后所蘊含的中國傳統思維在空間的處理上也表現出一以貫之的延續性,它被廣泛運用到建筑、園林設計、空間布局、景區規劃等各個領域。在建筑群體的空間設計中,留白作為一種空間操作手法,在建筑物排列、布局、過渡、不同建筑空間的滲透和交融等方面都達到了很好的效果,“留白”的合理運用,改變以建筑實體作為設計中心的傳統模式,更加重視歷史傳統與現代創思的有效兼容。在園林設計中,中國古典園林簡直就是中國寫意山水畫的三維版,往往在有限的庭院空間中通過景物的巧妙布局營造出一種虛實相生、情景交融的詩意空間。“留白”也廣泛運用于空間設計領域,陳列設計師在空間布局和陳列手法等方面進行不斷創新,借鑒傳統“留白”的表現手法,以簡潔、自然、含蓄內斂的展示方式更好的襯托主題,突出重點的陳列物,并有效提升空間的藝術感染力和藝術水準。在城市規劃中,出現了“城市留白”的概念,也就是在城市建筑規劃、景區規劃、功能區規劃中,都要進行一定的“留白”,給城市發展留有一定的空間和余地,也能夠給人們創造出足夠的內心空間和審美空間。
二、城市景觀規劃設計中的空間留白——需求性分析
城市規劃是一個包羅萬象、紛繁復雜的系統工程,包括了建筑物排列、道路規劃、橋梁規劃、城市景觀規劃、公共空間設置等一系列系統工程,其中景觀規劃是城市規劃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連續不同建筑物、功能區隔離、美化城市的作用,好的景觀設計往往能夠展現一個城市的獨特風貌,是城市外在形象的集中體現。在景觀設計中,引入“留白”的概念,是隨著當前所崇尚的減法生活應運而生的,也是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1.功能性需求分析
由于城市人口不斷攀升,導致了城市中高樓林立,建筑物也越來越密集,大型商業區、核心商圈、金融中心比比皆是,為了緩解交通壓力,立交橋、地下隧道隨處可見,人們已經完全被鋼筋水泥混凝土所包圍,自由活動的空間越來越小。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存環境越發單調,生活也越來越壓抑,對公共休閑娛樂空間的需求也隨之增強,人們急切呼喚一種全新的、放松的、具有人文關懷的環境出現,景觀就是填補人們內心需求的一個重要載體。通過山林、河流等人造自然環境的重塑,公園、綠地、廣場等開放式空間的創設,人們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要能夠得到極大的滿足。簡潔、舒適、富有設計美感的景觀無論是用于城市不同空間的合理過渡,還是作為城市風景中的點綴,或是出于為市民提供公共活動場所這一目的,都體現了城市規劃中“留白”的規劃理念,這些“留白”的廣場、綠地成為現代都市人在擁簇壓抑的都市生活中放松身心、感受自然的一個窗口。
2.審美性需求分析
在增添城市的審美情趣這方面,“留白”可凸顯出城市規劃的設計主題,通過富含個性特征的景觀設計,反映出一個城市特有的文化底蘊和城市性格。“留白”還能在很大程度上延伸城市的視覺,通過“留白”可以在視覺上擴大和延伸空間,給人們營造出足夠的內心空間和審美視覺,創造出安逸、舒適、充滿無盡想象的情感空間。
3.生態性需求分析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日益密集的城市在為市民帶來生活便捷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環境和生態方面的問題,城市綠植數量嚴重不足,水體濕地面積逐漸減小,環境污染問題突出,北方城市霧霾現象嚴重,“熱島效應”愈演愈烈等,也給我們的規劃帶來了新的挑戰。城市規劃經歷了從功能主義到社會導向,又從社會導向轉向生態導向的發展歷程,當前城市規劃已將生態建設放到首要位置,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兼顧城市的長遠和可持續發展,這也是景觀“留白”這一規劃理念提出的現實背景。endprint
三、城市景觀規劃設計的傳統性回歸
1.理念先行
近年來,“城市留白”、“空間留白”、“反規劃”的說法不斷被提出,其實這種理念并不是最近才出現的,它是城市規劃學中一項重要的原則,那就是在城市規劃中要有所預留,為未來發展留有余地。這一理念和原則在理論上并無爭議,但在實際實施中卻困難重重,在利益驅動下,很難實現城市景觀的真正“留白”。此外,一些地方領導錯誤的政績觀也是導致“城市留白”難以實現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們常說的“三年兩規劃,一任一藍圖”的現象確實存在,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和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
因此,要做好城市景觀規劃的傳統性回歸,需要扭轉當下不正確的政績觀,為官一任,不要只追求大修大建這一“顯績”,更要重視“城市留白”這一“潛績”,不僅要發揮好城市商業園區、經濟中心對帶動地方經濟的作用,同時也不能忽視公共空間、公共場所的建設,總之,要全面處理好城市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2.技術性與藝術性同步
城市景觀設計是一門龐大的綜合性學科,規劃要建立在科學論證基礎上,需要復雜的技術體系作支撐。景觀“留白”包括幾個方面,一是景觀本身的設計要逐漸擯棄繁復、冗雜、奢華的造型風格,取而代之的要以簡潔、明快、流暢并富有人文美感的建筑造型為特點。二是在本身就很密集的建筑物周圍,加大一些諸如公園、廣場、綠地等公共場所的修建,提供群眾參與的活動空間,豐富市民的業余文化生活,提升市民審美情趣。三是在當下難以作出科學規劃的空間,可以作為預留地留給以后進行開發,或是通過聽證或征集意見的方式,交給社會民眾去決策,使民眾真正能參與到公共區域的規劃中來。
3.生態建設跟進
要在景觀規劃中,尤為重視生態性要素的注入,滿足人民居住環境的生態性需求。景觀設計要傾向于綠地、樹蔭、河流、湖泊等生態空間的建造,注意增加城市綠化與水體面積以及濕地面積,進而有助于城市適宜溫度和氣候的形成和保持。總之,景觀“留白”要體現生態性原則,為子孫后代營造出更好的生存環境。
四、景觀“留白”成功案例及有益借鑒
1.新加坡“花園城市”的成功
眾所周知,新加坡面積很小,國土資源十分有限,在這種寸土寸金之地,城市建設并沒有如大多數人所預想的一樣,高樓林立、商業中心與住宅區排列密集、城市呈現出車水馬龍、繁華喧鬧的景象,相反,新加坡卻成為花園遍布、綠樹成蔭的“花園城市”,這一現象正是新加坡政府城市規劃理念的集中體現。新加坡早年“預留生態用地”最終成為“花園城市”作為“留白”的成功案例,給我們城市規劃帶來啟發,那就是想要像新加坡市民一樣,隨時能呼吸到新鮮的空間,不再受煙塵和霧霾的籠罩,隨時隨地享受到優美的環境和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進行生態“留白”是首選之舉。
2.武漢南岸嘴景區“留白”
武漢的南岸嘴景區,曾被地產商估價上百億,在經過多輪規劃和征求意見后,至今仍然是一塊綠地。由此看出當地政府對景區規劃的慎重,在沒有找到讓人振奮和完全滿意的項目之前,堅決不隨意開發,這種慎重的態度和堅持的勇氣十分難能可貴,這是我們對當前盲目投資、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等現象進行深刻反思之后做出的正確選擇。
綜上所述,中國畫與景觀設計中對“留白”理念的理解和手法本身的運用在本質上是相通的,我們的城市規劃也應當延續這種虛實結合的審美意識,以人的生存和發展為目的,兼顧環境生態的協調發展,將景觀設計的功能性、技術性、藝術性、生態型滲透到快節奏的城市發展中,使群眾能夠真正參與并融入到生活空間的營造中,體現城市規劃對人群的人性化關懷。
參考文獻:
[1]皺德慈.城市設計概論[M].中國工業出版社,2003.
[2]李德華.城市規劃原理[M].中國建設工業出版社,2005.
[3]陳易.城市建設中可繼續發展理論——城市規劃專業系列教材[M].同濟大學出版社,2003.
[4]俞建華.中國古代畫論類編[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5]鄭克卿.留白——建筑群體空間設計的一種策略研究[D].東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6]關劍鋒.劉圓圓,“留白”藝術對我國當代城市景觀設計的啟示[M].城市建筑,2013.
[7]梁曉丹.蘭超,中國水墨藝術中留白手法對景觀設計的啟示[J].藝術教育,2015.
[8]安新東.景觀設計中的虛實與中國畫留白之關聯性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9.
作者單位:山西傳媒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