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磊
摘 要:高職院校畢業生是我國新增勞動力的重要來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是學生順利就業的重要保證,也有助于推進企業合法經營,保證產品質量,維護消費者權益。高職院校應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積極探索職業道德滲透模式,堅持思政課教學、專業理論課教學、日常教育管理、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社會實踐諸環節的有機統一,注重學生職業道德滲透,培養“知識、技能、職業道德”并存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滲透模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0.090
高等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的重任。是否能勝任崗位需求,立足本職崗位干好工作,不僅取決于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看他們是否具有端正的職業態度、對工作的責任心和團體協作精神。
1 高職院校應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高職院校不僅要重視學生專業知識教育和技能培養,更要以“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為主線,以“職業理想、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教育”為主要內容,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目標,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讓學生明確職業道德的一般原則與規范,確立主人翁意識,培育敬業、樂業、勤業、創業精神,真正把學生培養成為“知識、技能、職業道德”并存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1.1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內在要求
職業教育不是單純的知識與技術教育,而是一種全面培養人才的教育。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一項根本任務。高職院校要落實《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重視、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幫助學生端正職業態度,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敬業精神和誠信品質,將學生培養成為適應一線需要、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嫻熟職業技能,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1.2 培養社會主義新型建設者和勞動者的客觀需要
我國經濟階段的升級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對勞動者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從重視專業素質逐漸轉向重視綜合素質,尤其是職業道德素質。“學生的職業技能可以在工作中培養,但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培養卻是只有學校才能勝任的。”因此,高職院校應走出“重智輕德”的誤區,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注重學生職業操守、敬業精神培養,把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放在首位,將學生培養成具有事業心、責任感、較高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素養的勞動者。
1.3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最需要的是公眾的道德精神,最根本的是公眾的責任品質。經濟全球化、社會多元文化的相互交織滌蕩導致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價值觀、道德觀日趨多元化,社會生活中出現了榮辱不分、是非顛倒、美丑不辨;經濟生活中出現了金錢至上、誠信缺失,部分從業者為追逐經濟利益而不講職業道德、職業操守,不擇手段、坑蒙拐騙。在人與自然關系中,部分人為追逐經濟利益而對資源過度開采、竭澤而漁,導致生態破壞、環境污染、能源危機事件頻發。這些現象不僅不斷逾越、沖擊著傳統道德的底線,危害著人類的生存發展環境,也有悖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戰略構想。作為培養社會勞動力的重要場所,高職院校要順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自覺意識,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恪守職業操守,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1.4 個人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大學是學生步入社會,走向工作崗位的最后一站。從發展的角度看,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道德是辯證統一的。良好的職業道德意識能夠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以及職業技能的形成,而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對職業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職業榮譽感和自豪感,進一步提升職業素質,提高職業能力。通過職業道德教育,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所從事職業的社會價值,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和使命,形成強大的學習原動力。高職院校應堅持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職業道德素質培養的有機結合,實現知識、技能和道德素質的協調發展,幫助學生增強自身社會競爭力,適應未來工作所需,實現職業理想。
2 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滲透模式
高職院校要積極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應利用一切機會和場合,樹立全員育人理念,在思政課教學、專業課教學、班級日常教育管理、職業規劃就業指導等方面滲透職業道德內容,讓學生既有愛崗敬業、踏實肯干、謙虛好學、與人合作的精神,又有較強的業務技能和能力,立足平凡崗位,安心工作,在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做出業績,實現人生價值。
2.1 在思政課教學中滲透職業道德
高職院校應充分發揮思政課教學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結合學生專業特點和職業需求,在思政課教學中滲透職業道德,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職業觀,正確認識職業、職業與專業的關系,正確認識職業對人生發展的意義及自身所肩負的責任。對學生進行職業理想、職業選擇、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原則與規范的教育,讓學生明確職業道德的一般原則與規范,確立主人翁意識,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端正學習態度,勤奮學習,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成為有益于社會的人才,實現人生價值。通過思政課教學,教育學生懂得遵紀守法、誠實守信、愛崗敬業、服務群眾、奉獻社會,做到敬業、樂業、勤業、創業。
2.2 在專業課教學中滲透職業道德
高職院校要發揮專業課的載道作用、滲透作用,把專業教學與職業道德滲透結合起來,把職業道德內容寓于專業課教學之中,積極創設滲透職業道德的情景和氛圍,探索采用諸如“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建設一些為學生提供開展職業理想、職業紀律、安全文明及節約成本等職業道德教育的實驗實訓場所,讓學生在專業技能學習過程中,接受良好職業素質的熏陶。在理論和實踐教學中把具體的學科知識和職業道德內容相結合,讓學生通過專業學習親自感受和體驗本行業、本專業具體而豐富的職業道德內涵,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職業道德能力。endprint
2.3 在職業規劃、就業指導中滲透職業道德
職業態度、職業道德、職業技能是企業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標。然而部分高職畢業生急功近利、缺少責任心、事業感、缺乏團隊合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差,這已普遍成為用人單位最頭疼的問題。高職院校要未雨綢繆,對剛入學的學生逐步進行職業規劃,引導學生樹立職業意識、職業觀念,端正職業態度,培養正確的學習觀、職業觀。對大二、大三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在幫助學生了解就業形勢、就業政策、就業機制、就業渠道、用人單位的對人才需求,掌握崗位招聘應試技巧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企業對從業人員的基本職業道德要求,使學生認識到職業道德不是對自己的約束,而是幫助自己邁向成功的必備條件。
2.4 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滲透職業道德
高職院校專業不同,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工作崗位也不相同,職業規范在不同的行業也有不同的要求。職業道德對社會成員誠實守信,遵守勞動紀律、團結合作的要求體現在學校教育中就是要求學生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誠實守信、積極參與集體活動。高職院校日常教育管理中要加強學生規章制度的貫徹落實,抓好上課出勤率,規避學生上課遲到、倒退、曠課現象。嚴格課堂紀律、作業和考試紀律,規避課堂上的不良現象,杜絕作業、考試中的抄襲、作弊行為。加強學生集體活動管理,增強學生的愛班、愛校的集體意識,增強責任感和團隊合作意識。通過日常教育管理活動讓學生明白,今天所養成良好職業、行為習慣是日后的職業生涯成功的基礎。
2.5 在社會實踐中滲透職業道德教育
社會實踐是連接高職院校和社會的橋梁,也是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滲透重要途徑。高職院校要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和要求,要結合學校的專業優勢和專業特色,優化教育管理機制,把學校教育與就業、創業實踐相結合,與服務社會和社會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走出課堂、進入企業、走向社會、積極參與實踐,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中得到鍛煉。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參觀見學、實習實訓過程,把行業規范、職業倫理、職業道德、職業紀律、職業精神向學生進行滲透,讓學生明白自己今后所從事行業的行業規范、企業文化以及企業所崇尚的創新意識、質量意識、效率意識、競爭意識等。讓學生在具體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學習、體會職業道德知識和職業道德規范,在社會實踐中增強對職業道德的理解和認同,養成的良好職業道德。
參考文獻
[1]蔡嬋.高職院校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J].知識經濟,2013,(5):154-155.
[2]何玲霞,曹正明.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問題的思考[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6):29-32.
[3]嚴考亮.以職業道德教育為核心加強高職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J].教育與職業,2007,(17):78-80.
[4]張曉琳.高職院校構建職業道德教育培養體系的重要性[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6):164-165.
[5]劉雪松,申平平.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和路徑探討[J].華章,2012,(3):141-142.
[6]葛志亮.關于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路徑教育[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1,(3):297-300.
[7]郭明,童志堅,鐘穎.把職業道德融入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中[J].學習月刊,2013,(3):113-114.
[8]康強.高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實施途徑[J].紡織服裝教育,2012,(3):236-238.
[9]谷朝眾.加強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的對策分析[J].中國職業教育,2012,(19):91-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