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喆
摘 要 2004年湖南衛視推出的《超級女聲》是我國音樂真人秀的開端,縱觀10多年來我國電視音樂真人秀節目的發展歷程,從當初的火爆,到中期的低谷,又到之后的涅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新媒體時代節目大力創新所致。文章探討新媒體對電視音樂真人秀節目的強大影響力,以《我是歌手》為例,分析其在節目制作、節目互動、節目營銷三個方面如何利用新媒體進行創新發展,并對節目在新媒體背景下的如何進一步創新加以展望。
關鍵詞 新媒體;電視音樂真人秀;創新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14-0083-02
我國的電視音樂真人秀節目從2004年的《超級女聲》開始,隨后各大衛視競相模仿,但缺乏創新,從而一片沉寂。但2012年之后出現的《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等音樂真人秀節目利用新媒體創新發展,再次贏得了觀眾的掌聲。10多年來,我國電視音樂真人秀的這種曲折發展值得我們深思,探討其再次崛起的原因,可以為我國的電視音樂真人秀節目實現健康穩定發展提供借鑒。
1 我國電視音樂真人秀節目的發展歷程
2004年,以《超級女聲》為起點,電視音樂真人秀節目正式登陸我國,并且當時掀起了一波熱潮,但后來由于過度抄襲和模仿,沒有創新力可言而進入瓶頸期,之后經過一番創新,又重新受到了大家對音樂真人秀節目的關注。從最初的萬眾追捧到陷入低谷,再到后來的涅槃重生,這一變化現象值得我們關注和探析。
1.1 蓬勃興起,如火如荼
2004年,電視音樂真人秀開始在中國興起,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作為典型代表,它開創了我國電視音樂真人秀節目的先河?!冻壟暋诽岢鱿氤统睦砟睿瞥缗匀后w的比賽、評委麻辣犀利的點評、激烈的晉級淘汰賽制等眾多新穎形式,因此一經播出就立刻受到觀眾熱烈追捧,創造了電視史上的收視奇跡。
1.2 瓶頸時期,內憂外困
我國的電視音樂真人秀節目在經歷短暫的繁華后,逐漸陷入低谷。盲目跟風,大量抄襲,業內無序競爭,低俗虛假炒作,缺乏新穎創意,使這些同質化節目很快褪去了光環,加之多種類型的真人秀節目充斥熒屏,如婚戀社交類的《非誠勿擾》、職場競技類的《職來職往》等,觀眾的口味也開始變得多元化,音樂節目舉步維艱。
1.3 重塑時期,涅槃重生
我國的電視音樂真人秀經過一番沉寂后,終于在2012年的夏天強勢回歸,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一經播出就受到萬千好評,迅速成為當時的收視冠軍。之后2013年湖南衛視《我是歌手》采用精英選秀,趣味的原創改編,全媒體聯動營銷,互動升級體驗都讓觀眾耳目一新。
2 新媒體背景下電視音樂真人秀節目的發展概況
電視音樂真人秀節目自2004年廣為人知,其發展過程跌宕起伏,從《超級女聲》火爆熒屏到廣電總局的限娛令,再到如今的《我是歌手》的爆紅,在新媒體的助力下,音樂選秀節目再次迎來了它的春天。音樂真人秀節目對大眾傳媒具有極強的依賴性,隨著媒介技術的進步和三網融合的發展,新媒體對音樂真人秀節目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借助于各種新媒體,力圖打造“全民娛樂”的時代,極大地增強的節目互動性,微博、微信、貼吧、視頻網站隨處可見節目的影子,而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后,盈利模式也變得多元化。
3 我國電視音樂真人秀節目存在的問題及不足
我國電視音樂真人秀節目從剛開始的全民選秀熱潮,到后來跟風模仿,同質化嚴重,并一步步走入死胡同,以至于被迫按下“暫停鍵”。探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節目形態單一,創新意識匱乏,大多數是引進的國外版權,而沒有自主創新的品牌。第二,節目營銷不足,產能效益低下。為在激烈的電視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每一檔音樂真人秀節目都會積極開發多渠道、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的整合營銷,不斷開拓產業鏈。但從整體水平來看,我國音樂真人秀節目在節目營銷還遠未成熟,產能效益低下,在延伸產業鏈的開發力度方面還遠遠不夠。
4 《我是歌手》在新媒體背景下的創新發展
電視節目要想獲得觀眾的持續關注,創新是其發展的必然選擇。新媒體時代,如何利用新媒體進行創新發展,在建立良好口碑的同時,也收獲高收視率高產能效益,《我是歌手》就在這方面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成功的范例。在節目制作方面進行大改造,深化新舊媒體聯動,建立全媒體傳播矩陣,節目營銷更加深入,積極拓展更多的傳播渠道,擴大宣傳度,開發衍生節目,延長產業鏈,增加節目盈利。
4.1 節目制作方面:新舊媒體合作,實現全媒體聯動
在新媒體時代,僅僅依靠電視媒體發力還遠遠不夠,善于利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聯動宣傳,充分利用與之有合作關系的媒體,以及微博、微信、網絡論壇和移動客戶端,積極開拓不同的新媒體傳播渠道,吸引更多的受眾參與,增加節目互動。《我是歌手》采取全媒體聯動的方式,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式”的傳播。每周五晚,湖南衛視播出的同時,芒果TV也在進行獨家視頻同步直播,荔枝FM進行網絡廣播直播,觀眾可以任意選擇電視、電腦、手機等終端進行觀看,節目還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以及百度貼吧直播可以讓觀眾及時了解賽況,還有在總決賽之際邀請有影響力的媒體進行現場觀戰,不斷制造新話題,新熱點,引爆熒屏,充分利用各種新媒體技術手段,提高節目收視率和影響力。
4.2 節目交互方面:節目互動方式多樣化
音樂真人秀節目想要獲得更多的關注,就離不開與觀眾的互動,在比賽過程中設置各種互動方式是電視音樂真人秀節目必不可少的環節。如今,新媒體互動技術不斷成熟,涌現出越來越多的互動手段和互動方式,以《我是歌手》在新浪微博上的宣傳為例,積極運用官方微博、主持人微博、歌手微博之外,還利用社會名人進行傳播。官方微博在節目開始前就會不斷倒計時提醒觀眾收看,發送選手錄制信息概況,節目播出中進行圖文直播歌手演唱實況,節目后還會發起觀眾評價,還有明星微訪談、替歌手選歌,投票選出心目中最喜愛的歌手、轉發有獎贈送簽名照、轉發參賽明星微博來充分利用明星效應和聚合參賽明星粉絲,通過各種宣傳方式吸引觀眾參與到節目中來。endprint
4.3 節目營銷方面:打造衍生產品,延伸新媒體產業鏈
4.3.1 實現資源共享,打造衍生節目
衍生節目主要是依賴母體節目,一般是母體節目的延伸,最常見的就是母體節目剩下的花絮內容再經過精心制作,或者對母體節目進行延續,打造與母體節目相關聯的各種比賽形式。衍生節目借助母體節目,同樣可以受到母體節目原受眾的關注,從而獲得持續性關注,創造更多的品牌效應。《我是歌手》于湖南衛視上播出,同時在芒果TV的平臺上進一步開發衍生節目,推出《歌手踢館》、《歌手直播間》等節目,同樣吸引了大批受眾的關注。利用母體節目,打造衍生節目,能有效聚合受眾,延長注意力經濟的繼續增長趨勢。
4.3.2 重視新媒體產品的開發,延伸新媒體產業鏈
音樂真人秀節目不僅僅靠節目收視來獲利,一個節目擁有了品牌效應后,可以利用品牌打造一系列的衍生產品,從而獲得更多收益。傳統媒體時代,我國音樂真人秀節目的衍生產品主要是音像制品、圖書雜志、彩鈴、短信增值服務、商業演出等等。而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今天,更多渠道可拓展節目的產業鏈。產業鏈擴展到手游,手機K歌等等一系列新媒體娛樂和服務?!段沂歉枋帧贰吠ㄟ^新媒體數字技術對原有的節目內容進行改造創新,還推出了多種新媒體產品,利用新媒體技術,研發了《我是歌手》的App,還有電子雜志、與K歌軟件合作等等。多樣化衍生產品的開發不僅僅可以實現利益的多元化增長,而且能給觀眾帶來各種服務性需求,對于節目而言,有效聚合受眾,贏得觀眾的長久關注,也是節目追求的重要方面。
5 結束語
新媒體作為一種新的傳播載體,對傳統媒體而言,要努力追求與之密切合作與高度融合。它不僅帶來了多種新的傳播平臺,也實現了受眾市場的巨大變化、產業鏈的有效延伸。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電視音樂真人秀節目要實現長久不衰,要善于利用新媒體,進行深度合作,強強聯手,勢在必行。要不斷開發新的傳播渠道,加強傳播互動性,提高節目創新能力,深化新舊媒體聯動,實現全媒體傳播陣營,拓展媒體產業鏈。
參考文獻
[1]尹鴻,冉儒學.娛樂旋風——認識電視真人秀[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
[2]杜敏.多媒體時代與大眾傳播[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
[3]王元榮.中國電視音樂類真人秀節目的反思與創新[D].保定:河北大學,2014.
[4]陳曦.當代中國電視音樂真人秀節目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4.
[5]毛婕.新媒體背景下電視音樂節目的創新[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6(10):59-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