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馮軍成
摘要:依托網絡信息手段實施信息傳遞的自媒體造就信息傳播的新形態,它已經對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帶來了全面深刻的介入和影響。自媒體為高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創造了新的平臺,也面臨著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滲透、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在自媒體平臺影響受限等現實困境。這就要求高校加大自媒體科學技術投入,掌握大眾媒介動態,增強自媒體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從而鞏固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
關鍵詞:自媒體;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挑戰
一、自媒體時代下高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認同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內容相對教條化。高校的意識形態教育是一項戰略工程、固本工程、鑄魂工程。不可否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種種挑戰,自媒體作為大眾傳播媒介中的新興媒體,在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功能通過其獨特的傳播方式得到體現。長期以來高校的意識形態教育內容對于時代特征把握不夠與時俱進,相對來說比較僵化和刻板,重理論輕實踐,漸漸脫離了大學生的生活實際。同時自媒體的高頻率的信息更替和海量的信息內容增強了對大學生的吸引力,相對來說傳統的高校意識形態的教育內容更顯得落伍和僵化。
(二)高校意識形態教育方式傳統單一化。高校意識形態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意識形態教育的效果,一些高校的意識形態教育靠的是理論堆積和不斷的理論灌輸,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方法的刻板化、單一化。大學生被動的接受教育,無法有效的調動大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教育效果反而收效甚微。高校過分重視意識形態立場的反復灌輸,而疏忽了對意識形態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創新以及缺乏在自媒體時代下結合大學生心理特征創新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方式。
(三)高校意識形態教育途徑狹隘。長時間以來,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主要依托高校教育,然而包括社會機構、社區、家庭以及企業等教育主體的能動性沒有發揮出來,多方教育主體也缺少聯合。高校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缺乏協調性,學校、家庭以及社會難以形成真正的合力。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主要途徑,理論課的比重要遠遠高于實踐課的課時,同時未能積極利用學生社團、大學生志愿者等學生團體,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充分結合,使得青年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出現了“知行不一”的問題,加之多位一體的教育模式始終無法建立。[1]大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始終處于淺顯層次,教育的途徑仍然十分狹窄。
(四)自媒體的發展考驗意識形態教育的控制力。自媒體作為各種新媒介的主要代表,蘊含很多不確定的可能危及我國文化
安全的潛在因素。截至2016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網民上網設備進一步向移動端集中。同時,全國微博客用戶規模為2.04 億,網民使用率 30.6%,手機端微博客用戶數1.62 億。[2]自媒體傳播的各種社會思潮增加了大學生明辨是非的難度,難免使他們陷入價值困惑乃至迷失方向的問題之中。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權,加大了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難度,使得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受到干擾和削弱。
二、自媒體視域下高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路徑探究
(一)加強教育內容的創新。首先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到:“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3]因此,在自媒體視閾下,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必須強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陪育,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養成奠定思想基礎。其次,教育內容要貼近學生,重視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大學生意識形態教育充分利用自媒體平臺的教育資源,利用自媒體強大的信息傳播優勢開展教育活動。在教育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融入網絡熱點、時事政治等要素,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作為切入點來增強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趣味性。
(二)促進教育方式的轉變和創新。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注入了新鮮的活力。要充分利用自媒體平臺實現知識教育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有效結合。意識形態教育者創新教育觀念,變單向灌輸為雙向溝通。教師利用微博、微信、校園論壇、QQ 群等與大學生進行深入的溝通與交流。創建大學生討論、激辯與相互啟發的平臺,真正提高青年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學習積極性。其次,更加注重隱形滲透,占領網絡“微”陣地靈活運用滲透式教育爭取自媒體平臺的話語權。實現話語輸出方式自媒體化,增強對大學生的吸引力。善于運用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引導大學生對主流價值的認同。高校要把大學生先進理論學習等活動中所表現出的優秀榜樣在校園媒體中公布出來,起帶頭示范作用,使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將主流意識形態知識內化成為自身的成長需要。
(三)健全相關保障機制,為深化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提供支撐。第一,建立高素質的意識形態教育隊伍為保障。教育者作為教育主體直接影響著教育對象,高校意識形態教育者的素質與意識形態教育效果緊密相關,在自媒體時代下,意識形態教育面臨著更為復雜的網絡環境,需要教育者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改革創新把握社會意識形態的話語權。第二,健全高校自媒體動態信息監控機制為保障。高校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的信息監控機制,第一時間掌握大學生的心理動態,做好主流價值引導,完善大學生的自我發展。第三,完善自媒體平臺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為保障,整治自媒體的輿論環境,把握主旋律。
參考文獻:
[1]曾麗.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路徑創新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16).
[2]2016年第38次中國互聯網網絡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3]吳向宇.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源頭———評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創新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18).
作者簡介:
楊莉,1991年出生,女,西華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馮軍成,1993年出生,男,西華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