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昕
摘要: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必須具備驅動、受動、調控和保障功能,才能有序、高效地運轉,從而實現目標。本文以高職電子信息技術專業為例,探討建立一體化教學體系的方案。
關鍵詞:高職;“教學做”實踐教學體系
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與社會經濟發展結合最為密切的一種教育形式。
高職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簡稱,《教育大辭典》對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解釋為“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包括職業教育和技術教育,這種教育可以是就業前的職業技術教育,也可以是從業后的有關繼續教育。”
教學體系是由知識基本結構、框架、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和教學結果評價組成的。包含有教學順序、過程、方式、方法、形式、內容、反饋、評估、總結、比較和推導等一系列教學要素。
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具有驅動、受動、調控和保障功能。在高職教學過程中,由于高職的教學特點決定的,教學體系中實踐教學體系是研究的主要內容。實踐教學體系由教學目標體系、教學內容體系、教學條件體系、教學管理體系和教學評價體系構成。根據教學體系的構成方法,對我校主要專業——電子信息技術專業進行分析,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做”實踐教學體系。
一、教學目標體系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心理學家B.S.Bloom等人認為,完整的教育目標體系應包括認知、動作技能和情感等三大領域。高職教學目標是根據實際崗位職業技能制定的具體要求,依據企業需求,以學生就業為目的,培養實踐能力、職業素養、創新能力,同時應具有專業資格證書。
高職教學目標體系包括專業素質、實踐能力、創業能力和職業技能證書。實踐能力有基本能力、模塊能力、綜合能力和擴展能力;職業素質包括職業道德、奉獻精神、團隊精神、安全意識、質量意識和創新能力。高職的教學體系不只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應以職業素質為培養目標;創新能力是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動力;職業資格證書是學生順利就業的保證,也是對學生職業能力的綜合檢驗。
二、教學內容體系
教學內容體系由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構成。
基本技能是訓練學生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思維、基本能力、基本實驗技能,培養學生扎實的功底和創新的興趣。如電子小制作課程可以作為培養基本技能的課程。
專業技能由專業知識、專業實習、專業實習、整周實訓、企業實習、專業實習構成。專業知識、專業實習、整周實訓可在校內完成,專業實習可采用參與企業項目的方式。企業實習采取校企合作,建立實踐教學基地,每學期安排學生以班為單位去企業實習,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如電子產品設計與制作課程可以作為培養專業技能的課程。
綜合技能包括職業體檢、第二課堂、技能競賽、開放性實驗、創新訓練、社會服務(公益勞動和技能服務)。主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學生學習興趣,開拓個人潛能,培養學生主動探索、主動學習的能力。通過參加校內外競賽活動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習興趣和創造性思維。
三、教學條件體系
教學條件體系包括包括教師、實訓實驗課堂和企業兼職教師等等。在高職的實踐教學條件體系中主要包含人和物兩方面。其中人指老師,所有參與實踐教學的老師,物主要指實踐場地、場所、實踐環境等各方面。
四、教學管理體系
教學管理體系包括管理部門、規章制度和過程管理幾方面。管理部分是指對實踐教學實施管理的所有部門,如學校的教務部門、院系、實訓實驗管理者。管理體系的主要作用是加強對實踐教學過程和場地的管理,更好的完成實踐教學工作。
五、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體系包括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幾方面。建立科學、完整的教學評價體系,是重視實踐教學,促進教學質量提高,加強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實踐教學的構成的重要組成方式。注意實踐教學對內教學和校外教學都要加強指導和管理。
(一)建立教師評價體系。教師評價體系由以下幾方面構成:
1.教學計劃是否符合專業特色。
2.科研課題是否有利于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3.教師能否做到每次課都有目的、有要求,檢查是否指導到位。
4.通過實驗、實訓教學,學生能否掌握一種實踐操作技能。
對教師的評價過程不但有制度,還要有監督管理制度,組織人員對實踐教學進行巡視督察,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發現問題,及時調整解決。
(二)建立學生評價體系。每次實訓都有實訓報告或成果,由專業指導教師評定成績并作好記載,按比例記入課程成績。
要加強學生綜合實驗能力的考評,首先對學生參加實驗、實習的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的效果提出嚴格要求,然后要制定綜合實驗能力考評方案,確定考評內容與方法,提出考評成績的學分比重。實訓成績一般分為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實踐考試環節由筆試、口試、操作考試及實驗論文等多種形式構成。實習考核可通過實習報告、現場操作、理論考試、設計和答辯等形式進行,可以由學校實驗室和校外實踐基地聯合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水平,以及實習工作的業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