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曉琰
摘要:中國正處于大變革、大發展時期,出版業也在不斷尋求變革,集團化發展、媒體融合、產業鏈延伸、“走出去布局”,文章從湘鄂贛出版機構的發展,反映中國出版業發展的新格局。
關鍵詞:出版改革;集團化;產業化;資本化;國際化;市場化;數字化
2017年初,有機會到湘贛鄂三省有代表性的出版機構進行調研,短短的六天里,我們走訪了湖南教育出版社、21世紀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金太陽教輔公司、湖北教育出版社、長江少兒出版集團。從這些國資或民營出版機構的發展中,我們可以窺探出中國出版業發展的趨勢,也對我們傳統的出版機構有許多的啟示。
一、集團化發展成趨勢
21世紀出版社集團和長江少兒出版集團是這次調研的重點單位,這兩家集團目前都是少兒出版領域中響當當的品牌,也都是由出版社裂變為集團。“集團化”似乎已成為出版社多元化發展的新路徑。
成立集團,對于21世紀和長江少兒兩家出版社的發展的意義,可以用“里程碑”來形容。2015年是二十一世紀出版社組建集團的第一年,作為國內首家經由內生裂變而成的法人實體少兒出版集團,較好地保持了出版社的主體地位,出版社的品牌效應得到急劇放大,實現了超常規發展,2015年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7%,市場占有率提升產業規模擴大,也加快了集團化產業化品牌化國際化資本化的進程。2016年上半年集團各項經營指標在高位上依然以20%的增速遞升,集團化的優勢進一步顯現,被激活的能量在持續釋放。
通過集團式的打造,突破區域和政策的束縛,是目前不少出版社在做大做強的過程中都會嘗試的道路。
二、產業化發展成為目標
長江少兒出版集團的總體布局是以少兒圖書內容為核心,向幼教、動漫、網游等新興產業多元發展,延伸價值鏈,推動少兒集團由少兒出版產品供應商向幼兒教育全程服務商和少兒文化娛樂服務商模式轉型。
不僅是傳統的出版社,連民營公司也在產業化的道路上大步前進著。民營教輔公司金太陽,2016年他們的銷售碼洋已達30億,而他們的業務也涉及到了基礎教育研究、教育咨詢培訓、圖書報刊策劃與發行、數字出版和在線教育四大領域,形成了一條非常完整的產業布局。
三、資本化運作成為熱點
“資本化”是現在出版界的一個熱詞,但是從這次調研的情況來看,出版企業對于“資本化”已經不是停留在討論的層次,而是在實際展開資本化的運作。在資本化運作方面最突出的是長江少兒出版集團,早在很多年前,他們就收購了海豚傳媒和上海一間文化公司,目前海豚傳媒已經成為長江少兒出版集團下最重要的子公司。上海的公司則專門負責實體幼兒園的收購與運作。
當然長江出版集團在資本化運作方面最大的動作,便是負責學前出版業務的愛立方公司,2016年初已經在新三板上市。依托長江少兒出版集團的資本優勢,2015年以來愛立方積極對公司業務進行優化升級,著力打造“三位一體”學前教育全程服務體系,布局幼兒教育全產業鏈,目前他的教玩具業務已經為公司帶來了相對可觀的業務增長,據了解,2016年愛立方的營收可達1個億,利潤1000萬。愛立方成立的過程中,在混合所有制、管理機制方面都有許多創新的做法。
四、市場化運作線上線下
1.21世紀出版社在少兒圖書的市場運作上做到了極致:一是打造非常合理的渠道比例,電商渠道和地面渠道各占50%,二是積極聯合民營銷售商,他們用了許多方法去緊密捆綁經銷商,比如每年都把回款超過百萬的民營書商請到博洛尼亞書展去參觀、學習,2015年又針對天貓的經營者,舉辦了天貓特訓會,除此之外還積極發展社群電商,擁有了一批大V經銷商。2016年雙十一期間,純天貓經銷就有6200萬碼洋。而2016年1年社群電商就會有6000-7000萬的回款。
2.民營書商金太陽今年的碼洋達到30億,能達到這樣突破性的發展,主要是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根據市場的需求,完善了產品線,產品更加豐富,二是在重點地區突破,讓原本銷售薄弱的省份有了突破,比如江蘇達到4500萬,主要歸功于對蘇北地區的重點營銷。
五、國際化道路各出奇招
在調研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由于國家對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加大,出版機構“走出去,引進來”方面也展現了多種的合作形式,既包括投資或并購現有的海外機構,也包括與境外文化企業合作經營,建立海外分社、中國主題編輯部等等。
湖北教育出版社成立了埃及中華文化編輯部,并在2017年阿布扎比書展上揭幕,這將成為阿拉伯地區首家中國出版機構。
21世紀出版社在“走出去”方面,更有許多有創意的做法,與麥克米倫公司在景德鎮成立繪本創作中心,聚焦中華文化的繪本創作。他們也會把澳大利亞的插畫作者請到江西,在當地進行創作。
六、數字化開始尋求盈利
數字出版是調研中永遠不能回避的問題。從各個出版機構的數字出版業務的發展情況不難看出,現在數字出版早已不是幾年前僅僅是打概念,而是開始進入了真正謀求盈利的時代。看過一組數據,2016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總收入5720.85億元,比2015年增長29.9%。其中電子書收入52億,移動出版收入1399億,在線教育收入251億。從這次的調研中也可以看出,出版機構已把從數字出版收益里分一杯羹作為發展的目標。
湖南教育出版社花了1年的時間打造了中小學教學資源平臺貝殼網,目前已能獲得一年1000萬的收入。長江少兒出版集團在數字出版收益上已經初見成效。用200萬打造的先進的攝影棚已經能接各類的培訓、宣傳錄影的工作;咪咕音樂的閱讀包每年有100萬的收入;愛立方的APP已經有10000個園長粉絲,并在持續產生連帶收益。
雖是短短幾天的調研,也只是去了幾個出版機構,但是也能從其中感受到這十幾年年來中國出版社的巨大發展:媒體融合的產業生態鏈逐漸形成,內容與服務融合成為常態,“走出去”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出版業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成熟……新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中國出版業也正在努力地蛻變,破繭成蝶。作為出版業的一員的我們,也應該大膽創新與嘗試,以適應新常態下出版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出版協會:《2016年度中國出版業發展報告》。
[2]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2016-2017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