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衣畫裳繡特色成長輔導室為例,從項目成效、特色工作等方面分析,談如何利用工作項目平臺,促進師生成長。
關鍵詞:項目成效;思政工作
一、項目成效和特色工作
(一)項目成果。
“衣畫裳繡”學生特色成長輔導室建設成效如下:
1.建成了軟、硬件設施完善的特色成長輔導室。建設一個面積多達40㎡,設計漂亮溫馨,功能布局合理的學生輔導專門場地。輔導室包括來訪接待室、個體輔導室、團體輔導室,室內添置所需輔助器材,便于輔導教師工作和學生使用;建立健全了輔導室制度,使工作規范有序,形成符合特色成長輔導室工作的一系列規章制度,規范特色成長輔導教師的工作行為,保證輔導工作有序進行,充分發揮系(院)二級的成長輔導與素質拓展工作功能,改變原來的輔導形式單一、輔導制度不健全的狀況。
2.建設了一支專兼結合的學生特色成長輔導教師隊伍,提高特色成長輔導教師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養。通過項目建設,擴充學生特色成長輔導教師的隊伍。將心理健康教育專干、輔導員、專業教師和進行非遺教學實踐的教師組建成輔導團隊,建立一支職責明確,結構合理,專業化程度較高的輔導教師隊伍。同時,不斷加強對特色成長輔導教師的培訓,努力提高特色成長輔導教師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效果,為大學生提供主動、便捷、及時、有效的成長輔導服務。改變以前基本依靠專職心理輔導員教師單兵作戰,勢單力孤的現狀。
3.充分發揮了朋輩輔導員在學生成長中的助人自助作用。通過項目建設,不斷完善已有的特色成長學生朋輩輔導隊伍,建立以系部學生朋輩輔導干部、班級心理委員為主,其他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并具備有一定非遺知識、熱心為學生服務的學生組成的朋輩輔導隊伍。通過團體輔導、學習培訓等方式進一步加強對朋輩輔導隊伍的培訓,充分發揮學生隊伍的助人與自助作用。改變原來的學校重視學生成長成才,學生參與活動自身動力不足的現狀。
(二)本項目的特色與創新之處。
1.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提升學生文化和藝術素養,激發學生的創新創造力。
(1)舉辦“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
國務院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文化遺產日”。我們特色成長輔導室擬在每年六月舉辦一系列的活動:一是邀請有關專家、民間藝術家來我系舉辦講座、報告會,營造弘揚民族文化的良好氛圍;二是舉辦"看非遺聽非遺"展覽和主題研討會;三是以社會實踐為著力點,深入民間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組織文化采風小分隊,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在地參觀,親身體驗和學習當地的民間藝術。
(2)依托學校文明寢室的創建活動,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寢室的試點工作。
(3)以學生社團建設為載體,利用原有社團,申報新社團,形成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長效機制。與學校漢服社、剪紙協會和書畫協會合作開展活動及申報茶藝社,學習傳統藝術,體味民族精神,形成老帶新、一屆傳一屆的良好機制和氛圍。
2.在特色成長輔導室建設中,注重學生的參與,發揮學生主體性。
(1)舉辦輔導室吉祥物設計大賽,讓學生參與成長輔導室的基礎建設和日常管理。發揮藝術生的特長,讓學生參與成長輔導室的整體設計、內外宣傳等。此外,特色成長輔導室的預約接待、衛生值日等日常管理工作,也主要由學生來承擔。
(2)以宣傳促活動,活動中含宣傳,讓學生能了解特色成長輔導室功能,把學生凝聚到輔導室周圍;讓學生真正意識到特色成長輔導室是為學生而建設,為學生服務的,彰顯學生的主人地位。
3.我們特色成長輔導室采用了靈活的輔導方式及增添了豐富的輔導內容。
(1)傳統的心理輔導以預約為主,是一種相對被動的方式。我系特色成長輔導室根據工作需要,采取了靈活機動的約談方式,將學生預約、老師約談、即時輔導等方式有機結合,體現按需使用、隨機使用的特點。在成長輔導室的具體使用過程中,原則上實施預約使用,在沒有預約的時段可以即時使用;原則上來訪的學生由值班的輔導老師接待,但可根據學生要求和實際工作環境由其他在崗輔導老師接待學生。實踐證明,在平時工作中,老師約談和即時輔導更為常見。
(2)根據大學生成長和發展的規律,針對大一、大二、大三學生在不同成長階段所面臨的困惑類型,開展不同的專題輔導活動(如:思想提升輔導、學業發展輔導、生活適應輔導、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危機應對輔導、特殊群體輔導等),輔導老師精心策劃輔導活動方案,活動以班級的形式開展,也可以采用自主報名的形式,擴大活動的參與面,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體驗、分享和討論,從中強化認知,獲得成長與啟示,提升其適應社會的普遍能力。
4.拓寬了學生特色成長輔導的載體。
建成“衣畫裳繡”學生特色成長輔導微信平臺。充分發揮我系學生的專業特長,及時進行更新美化,指定輔導教師和學生負責建設,學生接受輔導后可以在微信分享自己的收獲,也可以通過訪問微信平臺來吸取其他同學的正能量。改變過去單純依賴實體面對面輔導的模式,建設了學生特色成長實體輔導與網絡輔導相結合的新模式,輔導室與網絡平臺合力,拓寬了輔導的受益面,提高了特色輔導的實效。
二、項目立項的基礎
(一)項目已開展的情況及成效。
1.學校對特色成長輔導室建設給予大力支持,建設一個集來訪接待室、個體輔導室、團體輔導室、非遺展覽室等多功能的面積達到40多㎡的特色成長輔導室,撥給專項建設經費和專項活動經費,實現特色成長輔導室咨詢、審美、教育等多功能的統一。
2.學生特色成長輔導隊伍配備較為合理。目前,組建了一支系部負責人、輔導員、專業教師、心健專干和學生參與的、年齡結構合理的學生特色成長輔導隊伍。
就朋輩輔導隊伍而言,建立了以院系學生會朋輩輔導干部、班級心理委員為主的朋輩輔導隊伍。
3.特色成長輔導特色鮮明、內容全面、形式多樣。
第一,特色輔導特色鮮明、內容全面,符合學生成長成才需要。輔導室通過組織不同形式的活動,多方面進行學生特色成長輔導。大力進行非物質文遺產教育,著力開展學生特色發展的探索研究與實踐,拓展學生特色成長輔導的形式與載體。目前開展了思想提升輔導、學業發展輔導、生活適應輔導、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危機應對輔導、其他(如:特殊群體)輔導等。
第二,特色輔導形式多樣。輔導室注重學生特色成長輔導的形式多樣化,目前主要以團體輔導為主,兼有個體輔導,通過講座、文化采風、素質拓展、QQ輔導、微信輔導、電話輔導和網絡輔導等方式,能滿足學生日趨個性化的需求。在團體成長輔導的操作模式中,成長輔導室通過定期問卷調查、收集學生普遍存在的困擾,有針對性的開展活動。
(二)學校已具備的項目申報條件、學校對項目的支持情況。
1.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學校將特色成長輔導室建設項目作為學校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提升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在政策支持、資金投入、人員配備等各方面進行大力支持,確保建設經費和人員安排落實到位。
2.建立了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特色成長輔導隊伍。建設了一支由系部負責人、輔導員、專業教師、心健專干和學生參與、年齡結構合理的學生特色成長輔導教師隊伍。建立了一支學生朋輩輔導隊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了朋輩自助與互助的功能。
3.關注學生成長成為全體教師的共識,主動參與輔導活動成為學生的自覺。輔導室以學院第三周期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提升工程為契機,在全體師生中形成了大力支持建設省內一流特色成長輔導室的共識,全體教師關注學生、關注成長氛圍已經形成,學生主動、熱心參與輔導活動蔚然成風。
“衣畫裳繡”學生特色成長輔導室建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特色品牌活動還需精心策劃、打磨和提升,進一步品牌化,打造活動效益好、學生歡迎的影響力品牌,利用品牌效應提升輔導室的形象,將輔導室對外推銷,擴大輔導室的外延作用。
針對存在的不足,我們將嚴格按照《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特色成長輔導室建設標準》的建設要求,做好詳細的調查研究,查漏補缺,推進建設。大力拓展特色成長輔導室的宣傳渠道,使受益學生從我系逐步擴大至全院學生,引導營造健康和諧的校園心理氛圍;進一步整合學院資源,爭取更多教師關注學生,營造院系領導、全體教師共同關心學生成長的良好風尚;積極爭取更多的政策、資金支持,進一步完善輔導室的硬件建設和特色輔導主題特色微信平臺建設,爭取更多活動經費開展特色輔導活動,使“衣畫裳繡”學生特色成長輔導室工作成效更加顯著。
參考文獻:
[1] 余志科.ZJ學院學生工作項目化管理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學 2013.
作者簡介:金晶(1984— ),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湖南婁底,職稱:助教,學位:碩士。主要研究方向:學校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