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全面介紹了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A、B兩省的相關做法,總結分析了加強調查員的選拔培訓、做好試調查等值得推廣的成功經驗,指出了調查員基礎知識不夠、調查技巧有待提高等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細化調查員手冊、加強交流溝通等改善提高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老年人狀況;調查制度;調查質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建立老年人狀況統計調查和發布制度”,這是總書記站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適應老齡化快速發展的新形勢,旨在促進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而作出的部署和安排,對更加準確、全面掌握我國老齡化發展情況、老年人生活狀況,對黨和政府科學決策具有重大意義。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從2000年首次進行,2006年、2010年和2015年分別進行了第二、三和四次,已經形成了制度化的調查機制。其中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以下簡稱“第四次調查”)在前三次的基礎上提升了層次,擴大范圍,增加了樣本量,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全國范圍的大型抽樣調查。通過對這次調查的督導,發現了值得總結和推廣的好的做法,同時也暴露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認真總結、歸納和提煉經驗,著力規避問題,對改進后續相關調查,完善老年人狀況統計調查制度具有重要作用。
一、督導概況
根據統一安排,第四次調查督導組于2015年8月3日至8月7日赴A省X市、B省Y市開展了督導工作。通過聽取匯報、入戶督導、查看問卷、集體座談、個人輔導等方式,督導組較為全面地了解了兩省在組織領導、組建機構、隊伍選拔、人員培訓、入戶調查、質量監控、經費保障、調查宣傳等方面采取的具體舉措,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再培訓,有效保障了問卷填寫的質量。
二、督導省份第四次調查的準備實施情況
(一)A省。
為做好第四次調查,A省著重從以下方面入手:
1.下發文件,成立機構。
A省印發了《關于做好“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市老齡辦高度重視,將第四次調查工作納入2015年度工作計劃,編制工作經費預算。A省老齡辦將第四次調查列為2015年10大重點工作之一,成立“A省第四次調查”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各抽中縣(市、區)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
2.組建隊伍,加強業務培訓。
A省組建優秀調查員隊伍,并按照“統籌規劃、分級負責、逐步實施”的原則開展培訓工作。積極參加全國第四次調查骨干培訓。組織本省第四次調查動員會暨骨干培訓會,所有抽中縣(市、區)老齡辦負責人及調查骨干參加了培訓會議。各抽中縣(市、區)都積極籌備并召開了本地督導員和調查員的培訓會議。
3.廣泛宣傳,營造氛圍。
A省利用網絡、電視、報紙、電臺等各種媒體宣傳第四次調查的相關情況和開展第四次調查的重大意義,同時要求各市、縣(市、區)把宣傳工作貫穿到調查全過程。
4.加強督導,落實崗位職責。
A省對第四次調查實行省、市、縣(市、區)、鄉鎮(街道)四級督導制度,明確各級老齡辦主要負責同志為第一責任人。同時,A省老齡辦印發了《A省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工作督導方案》,明確督導內容、督導方式及督導時間,加強對抽中縣(市、區)調查工作的督導。
(二)B省。
為開展好第四次調查,B省重點作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1.加強組織領導,抓好工作部署。
B省高度重視第四次調查的各項準備工作。成立第四次調查領導小組和辦公室,要求各縣(市、區)成立相應機構,抓好動員部署。下發《關于組織參加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的通知》,對本省第四次調查的工作進行全面安排。追加工作經費。在年初預算的基礎上追加近200萬調查經費。
2.組建調查隊伍,明確職責任務。
B省第四次調查的具體工作經過招投標確定由Z大學承擔。Z大學組建了專門的項目班子,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選拔了350余名高校學生擔任調查員。各地老齡辦、民政局的主要任務,一是組建督導機構;二是做好協調和聯絡工作;三是做好質量監控;四是負責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調查表的填寫和審核、上報;五是協調新聞媒體做好宣傳工作。
3.做好人員培訓,強化工作責任。
B省分三個層次進行人員培訓。一是全省骨干培訓。由各市、縣(市、區)老齡辦領導和督導員、Z大學項目組主要成員參加;二是調查員培訓。由Z大學對全體調查員進行集中培訓;三是鄉鎮(街道)、村(社區)督導員培訓。由縣(市、區)老齡辦和Z大學共同組織。強化工作責任,明確各地老齡辦主要負責同志負總責。
4.抓住重點環節,把握時間進度。
一是抓好宣傳。在B省主要報紙及網站開展宣傳,參與調查的村(社區)也通過宣傳掛圖、橫幅等形式進行了宣傳;二是加強督導。B省安排省、市兩級督導員分赴各地開展督導;三是做好質量監控。落實調查員和督導員的責任,對問卷認真審核把關,抽取一定比例的問卷進行電話回訪和確認;四是把握調查進度。做好服務保障和聯絡協調,確保如期完成調查任務。
三、督導省份第四次調查的成功做法
(一)加強調查員的選拔。
調查員的選拔直接關系調查質量的高低。兩省在選拔調查員方面一些做法值得肯定。A省一個抽中的街道將政府購買服務的社工人員納入調查員隊伍,這些調查員有的是社工專業的畢業生,有的長期從事社工工作,他們有較強的和老年人進行溝通、交流的技巧,調查效果很好。Z大學承接B省第四次調查的具體工作,除了從本大學招聘調查員之外,還從其他大學招聘大學生作為調查員,這些大學生多數有過調查的經歷和經驗,具有一定的統計調查知識,整體調查效果較好。
(二)注重交流、總結,做好再培訓。
督導的A、B兩省普遍注重對調查及時進行交流、總結,以統一口徑、統一思想。A省一個抽中街道建立QQ群,將調查員所遇到的問題統一在QQ群中進行反映、討論,大多數問題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得到解決,對于拿不準的問題再向上級部門請教。Z大學在每天入戶調查結束后,集中調查員進行討論,培訓老師和督導員對問題進行分析解答,確保問卷填寫的準確性。
(三)通過試調查查找問題,總結提高。
Z大學組織調查員兩兩之間進行調查練習,在未被抽中的校內住宅區進行模擬調查,結束后再進行討論,以此提高調查員對問卷和訪問過程的體驗和認識。此外,正式入戶前,Z大學還選擇了一個鄉鎮,進行了實地試調查,提高調查員的實際調查能力的。
(四)抓好宣傳發動。
A、B兩省均高度重視宣傳工作,通過懸掛橫幅、宣傳掛畫、召開會議、媒體報道等形式,營造了社會了解調查、人人支持調查、老年人積極配合調查的良好氛圍。在B省Y市,每個村(社區)都有關于抽樣調查的宣傳內容,當地相關部門除及時下發上級的宣傳材料外,還為每個村(社區)統一制定了宣傳橫幅,懸掛在顯要位置。很多老年人反映,正是因為看到了調查的宣傳材料,他們才了解了這次調查的意義,打消了顧慮,自覺接受調查。
(五)老齡部門和調查承接方有效合作。
B省組織并落實了四級政府督導員和村居引導員制度。抓好鄉鎮街道督導員和村居引導員的培訓。協調項目團隊與村居引導員緊密合作。
1.村居引導員填寫村居情況表。
各村居引導員填寫了村居情況表,詳細提供被抽中村居的基本情況,為制定入戶調查方案提供了基礎。
2.村居引導員填寫樣本接觸表。
各村居引導員填寫樣本接觸表。由于B省一項拆遷工程正在深入進行中,人口變動情況非常普遍,而且B省經濟比較發達,老年人有外出度假和避暑的習慣,聯系不上的情況很多。提前了解老年人情況并做好預約工作對入戶調查的順利開展非常有幫助。村居引導員根據抽樣名單與老人進行接觸,確定30人的調查對象,如發現樣本不足,及時按程序增補名單。
3.商定入戶方案。
調查小組與各村居引導員分別商定具體的入戶方案。有的村居很大,有的包含多個居委會或自然村,提前制定方案非常有幫助。各調查小組會提前三天與各村居引導員聯絡,商定入戶方案,包括確定行走線路、訪問順序等,盡可能提高入戶調查的效率。
四、督導中發現的問題
(一)部分調查員和被訪老年人溝通不暢。
一是部分調查員不懂調查地方言,使調查受到影響。以Z大學招聘的大學生調查員為例,由于一部分來自省外,不會講B省方言,不熟悉B省風土人情。事實上,即便是本省的大學生,也存在因B省方言過多而不能正常交流的情況。
(二)少部分調查員為趕進度,調查用時過短。
為了盡量少用時,一少部分調查員僅就問題機械地提問,幾乎沒有和被訪老年人有問題之外的交流,整個訪談過程變成了一問一答的形式。在具體的信息填寫上,個別調查員根據經驗給被訪老年人提供了選項,還沒等對方回答就轉問到下一道題了。
(三)部分答案缺乏分析判斷,完全按照老年人的回答填寫。
少部分調查員填寫問卷完全根據老年人的回答,老年人答什么就填什么,缺乏分析和判斷,沒有對問題作進一步解釋或對老年人進行引導,導致出現邏輯錯誤,如經濟部分單項支出之和大于總支出等。
(四)部分調查員的基礎知識欠缺,影響調查準確性和效率
問卷中一些題目需要調查員在了解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問和填寫,否則將會對調查帶來負面影響。部分調查員對醫療保障制度和養老保障制度的覆蓋對象不清楚,對所列選項逐項詢問,甚至出現了被訪老年人的工作單位是國有企業,但在選擇享受的醫療保障待遇時卻選擇了公費醫療的現象。
(五)少部分調查員對題意理解不準確,詢問不全面。
少部分調查員對題目的理解準確性不夠,如把是否愿意幫助本社區有困難的老年人中的“困難”簡單理解為“經濟困難”。對于多選題,存在選項漏問的情況,又如,對支出類問題,對每一類所包含的具體項目沒有列舉完全,導致所填數據小于實際支出,以及收入部分僅計算養老金收入,沒有計算子女購買實物的花銷等。
(六)訪談技巧有待進一步提高。
部分調查員的訪談還欠妥當,技巧尚未掌握。如直接問存款、大小便失禁等敏感問題;沒有根據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判斷是否參加一些公益活動等;沒有根據老年人的經濟狀況決定是否詢問最低生活保障金等收入,不會靈活運用技巧將老年人的收入、家庭關系等敏感性信息詢問出來。
五、相關建議
通過督導發現,A、B兩省對第四次調查高度重視,都能夠按照上級統一要求,加強組織領導,成立調查機構,出臺政策文件,申請調查經費,重視調查宣傳,做好人員培訓,履行抽樣要求,真正入戶調查,嚴格督導工作,整體上,調查準備充分,措施得力,數據真實可靠。為進一步做好今后及下一步的調查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一)充實、細化調查員手冊。
調查員手冊是調查員實施調查的最終依據,因此應盡可能詳細。調查員手冊除了對定義、指標進行解釋、說明外,還應對每道題的設計初衷交代清楚;除了對一般性的情況作出規定外,特別應對特殊情況盡可能多地加以說明,不能詳盡的,應給出原則性的規定。
(二)加大培訓力度。
培訓是調查工作各個環節的重中之重。培訓要盡可能細致,在培訓中一方面要對一般情況進行說明,另一方面還要對特殊情況進行特別講解,更重要的是要對訪談技巧進行講解和演示。在人員上應切實培訓到入戶的調查員。
(三)加強交流、溝通和反饋。
調查過程中,通過網絡或座談等方式進行積極的交流、溝通極端重要,一方面,大家提出問題,共同探討,另一方面,大家分享成功的經驗和技巧。更重要的是,通過答疑反饋,督導員和調查員能夠統一認識、理解,一致口徑,實質上起到一個再培訓的作用,從而保持數據和信息的準確性和一致性。
(四)強化大學生調查員和村居引導員的協調配合。
招聘大學生作為調查員,同時輔之以當地引導員的協調配合,可以很好地發揮雙方的優點和長處,同時規避各自的缺點和不足,是一種值得提倡的調查安排。根據此次督導的情況看,應該進一步強化大學生調查員和村居引導員的協調配合,具體要求就是應增加村居引導員的數量,使二者的比例達到1:1。這樣做的好處,一是可以彌補大學生調查員在調查技巧、調節氛圍等方面的不足;二是容易取得被調查老年人的信任;三是可以有效保障大學生調查員的人身安全;四是村居引導員能夠起到翻譯的作用。
(五)充分重視模擬調查和試調查。
通過模擬調查和試調查,調查員能夠切身感受調查的真實場景,體會到調查所應做好的各方面準備工作的重要性,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驗證技巧,總結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夠使調查員提前針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情況作出應對預案,做到心中有數,提高調查的準確性和效率。
(六)提升基層老年人信息的準確度。
基層老年人信息是調查的基礎,應對這些信息及時進行更新,提高信息的準確度。督導發現,一些地方由于各種原因,基層老年人信息比較陳舊,一些死亡、搬遷、長期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并未在老年人信息中得到及時反映,導致調查聯系時出現問題,如有的地方在50個老年人名單中僅僅能聯系上10多個老年人,不得不重新追加老年人,導致調查工作的被動。
作者簡介:董彭滔(1977—),河南社旗人,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老齡服務、老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