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玉漣
摘要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會不斷地發現很多學科與生活都特別地貼近,而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來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作為初中教學的基礎學科,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所學物理知識,提高學生實際應用的能力,可以從生活化的教學角度出發,便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同時提高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質量,本文根據多年來的初中物理教學經驗,提出相應的生活化教學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模式
物理來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把物理知識教學生活化,讓學生感覺到物理知識就在我們的生活中。而物理學又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室的實驗器材是有限的,通過生活中的現象和對事物的接觸,對于學生了解和理解物理知識有很大的幫助,從而能夠更好地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將生活化教學的模式帶入到教學中我覺得是很有必要的,對此,文章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意義進行分析,并提出生活化教學的方式,以供參考。
1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不管是什么樣的學校,實驗室的器材都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教師選擇更適合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而初中的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可以說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方面,可以選擇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將物理中一些抽象的知識更具體地展現出來,而且還能夠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氛圍,對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等能力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所以說,將初中物理進行生活化教學對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有很大的幫助作用【1】。
2 初中物理生活化模式教學方法
2.1 設定情景模式進行生活化教學
情景教學模式是教師經常性使用的教學手段之一,通過情景的設定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教師在講“物體在不受力時怎樣運動”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設定學生模擬坐公交車的場景,在公交車的行駛過程中,出現了兩種情況,一種是“加速”,另一種是“剎車”,教師在情景設定中提出問題“當汽車加速/剎車的時候,我們來猜一下我們的身體是向哪一個方向傾斜的呢?”學生會進行各種的猜測“向前”“向后”,甚至還會有學生說“不動”,這時教師再繼續引發下一個問題“為什么?”學生會非常積極地回答教師的問題,并進行各種的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在不斷的開拓自己的思維能力,緊接著教師帶著學生的疑問和猜測,展開初中物理“慣性”的教學講解,這樣一來,學生的好奇心被帶動了起來,同時也就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提升了整節課程活躍的教學氣氛,加強了教學效果。
2.2 通過簡單的實驗模式進行生活化教學
實驗是物理教學的基礎,教師可以使用一些小的實驗進行生活化的教學。比方說,梳頭發用的木梳、飲料的吸管、手電筒等簡單的工具,同樣也可以做出不同的實驗,例如梳頭發使用的木梳,教師在進行實驗之前,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平時在干燥的天氣梳頭發會有什么發現?”學生會回答類似“頭發都飛起來了”這樣的答案,教師可以進一步詢問“頭發飛起來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學生就知道原理,有的學生就不清楚,教師在這時進行簡單的實驗,并引進“摩擦起電”的教學知識點,以此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再比如吸管,可以用來在講解“大氣壓與人類生活”一課時,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簡單的分組,并且在每組學生中間放置裝滿水的紙杯,給每個小組每人一個吸管,并提前在吸管不明顯的位置弄壞一個小口,讓每個學生自己進行嘗試,學生會發現水總是喝不到,然后逐漸發現問題所在,對此進行研究和探索,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或將缺口堵住,或將壞的部分剪掉,最終都喝到水為目的,然后教師引進大氣壓強的知識教學,在提升學生參與性的同時,加深學生對大氣壓強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2.3 巧妙設定生活化的課后作業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經常性以做不完的習題為作業,學生只有不斷地通過做題鞏固學到的知識,但是在學生的眼中,只有做不完的習題,完不成的作業,很少有時間接觸外面的世界,又怎么去領略生活中物理的存在現象,所以在教師布置作業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生活情況進行課后作業設定。比方說,在講解跟熱學有關的物理知識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回家觀察燒水過程的現象,了解水開和沒開的聲響差別,并讓學生自己進行猜測,了解“響水不開,開水不響”的原理。在講解聲傳播的時候,讓學生課后尋找能夠傳聲的固體、液體或氣體,并制作相關的一些道具,例如“傳聲筒”;在講“認識浮力”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空的牙膏皮卷成團和舒展開來,哪個在水中的浮力大?”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回家自己動手進行實驗,在實驗中找出結果。以此類推下去,教師根據教學的內容設定相關的作業內容,并讓作業的內容更加生活化,以此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3 結語
總之,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所以在進行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多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將生活化教學模式引進課堂,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能力,培養學生思維、創新、動手、思考等多種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水平,為我國培養復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謝曉琴.初中物理生活化課堂教學策略探究[N].發展導報,2017-02-10028.
[2] 崔新芳.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02).
[3] 王向紅.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模式的轉變[J].科技視界,2017(04).
(作者單位:陽朔縣葡萄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