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蓮英,羅瑞平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廣東 佛山 528000)
綜合性護理對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臨床效果及血流動力學影響
羅蓮英,羅瑞平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廣東 佛山 528000)
目的 研究綜合性護理對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及血流動力學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84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因不同的護理方法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2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研究組接受綜合性護理,比較兩組護理前后健康狀況、格拉斯哥評分及血流動力學。結果 護理后,研究組健康狀況、格拉斯哥評分及血流動力學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感染性休克患者行綜合性護理可提高患者運功功能,穩定血壓、心率水平,改善健康狀況與睡眠質量。
感染性休克;綜合性護理;血流動力學
感染性休克別稱內毒素休克或膿毒性休克,是一種因感染而導致組織器官內微循環灌注顯著減少、循環容量匱乏的急性功能衰竭疾病[1]。目前多對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施行綜合性護理,為明確綜合性護理的效果,可針對性選取本院收治的84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84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研究,因不同的護理方法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2例。對照組年齡21~78歲,平均年齡(55.38±6.49)歲,男22例,女20例,肝移植或肝功能不全3例、器官衰竭與膿毒癥16例、急性腎衰竭13例、創傷10例;研究組年齡20~79歲,平均年齡(56.38±6.50)歲,男19例,女23例,肝移植或肝功能不全4例、器官衰竭與膿毒癥14例、急性腎衰竭15例、創傷9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排除標準:哺乳女性、臨床資料不全、凝血功能異常、言語障礙、精神疾病。
納入標準:臨床資料完整、無全身性疾病、內分泌失常、自身免疫以及血液系統障礙、配合研究。
1.3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給予心靜脈插管、合理補液、生命體征監測、補充維生素、出院指導等。
研究組接受綜合性護理:(1)時刻注意生命體征,責任護士需每隔15~30 min測量1次血壓與脈搏,患者血壓下降可充分表現休克情況,因此需與其它體征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因休克患者多會出現體溫偏低的現象,此時責任護士應采取保溫措施,提高室溫、加蓋棉被,禁止體表加溫,對部分高熱者可予藥物或物理降溫。(2)心理護理,因休克患者受疾病與陌生環境影響,容易出現各種負面情緒,所以責任護士可主動介紹院內環境、主治醫師以及醫治目的,同時采取面對面形式向患者講解醫治方法、疾病常識、護理優勢以及操作流程,了解患者心理癥結,并采取針對性心理疏導。(3)藥物運用護理,因休克血壓循環不穩,需使用血管活性藥維持體內血壓穩定,使用前需充分抗容、補液,從慢低速、小劑量開始,詳細記錄末梢循環、尿量、心率、血壓濃度、速度、劑量以及給藥時間,時刻關注組織器官的灌注狀況;停藥時需逐漸減量,采取針筒注射泵給藥,確保流速均勻。(4)控制感染,嚴格遵循手衛生體制,加強病室管理,盡可能減少侵入式診療操作,協助相關醫師抑制感染源,同時合理運用抗菌類藥物,運用前留些病原學標本,便于進行藥敏試驗與細菌培養。
1.4 觀察指標和判斷標準[2]
觀察兩組健康狀況與格拉斯哥評分。健康狀況采取(APACHEⅡ)慢性健康與急性生理學系統評定,總分為0~71分,生存質量越好評分越低;格拉斯哥評分采取GCS系統進行評定,總分為3~15分,預后越好評分越高。兩組血流動力學狀況,包括血壓、心率、心臟指數、靜脈性血氧飽和度。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意義。
2.1 健康狀況與格拉斯哥評分
研究組健康狀況與格拉斯哥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健康狀況與格拉斯哥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健康狀況與格拉斯哥評分比較(±s,分)
組別 健康狀況格拉斯哥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研究組 21.46±4.34 15.22±5.07 5.45±2.22 8.62±1.05對照組 21.25±5.47 17.61±4.54 5.56±1.39 7.13±1.11 t 0.1949 2.2759 0.2722 6.3198 p>0.05 <0.05 >0.05 <0.05
2.2 血流動力學狀況
研究組血流動力學狀況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感染性休克進展較快且病情危重,是因全身感染而致使器官功能受損的綜合征,外周血管性阻力與高心輸出量造成的組織灌注匱乏是該病生理病理主要特點,感染性休克醫治可給予相應地抗生素,在控制感源的同時緩解感染性休克,并予以其營養支持、糾正缺氧以及容量復蘇等[3]。為研究綜合性護理的效果,針對性選取本院收治的84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闡述。
表2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狀況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狀況比較(±s)
組別 靜脈血氧飽和(%) 心臟指數(L/min?m2) 血壓(mmHg) 心率(次/min)研究組 70.44±7.22 3.57±1.18 69.54±2.87 125.80±2.82對照組 65.04±8.21 3.16±0.57 73.13±5.32 122.64±2.04 t 3.2009 2.0276 3.8489 5.8839 p<0.05 <0.05 <0.05 <0.05
感染性休克疾病進展迅速、病情嚴重,作為第一時間接觸患者的護理人員需立即評估病情,采取急救護理方能提高救治率。此次研究中,護理后研究組健康狀況與格拉斯哥評分比對照組優,血流動力學狀況比對照組優,說明患者行綜合性護理能改善健康狀況與睡眠質量,提高運功功能,穩定血壓、心率水平。心理護理,因疾病較重或陌生環境,部分患者會出現低落、恐懼等不良情緒,繼而失去醫治信心,此時責任護士需注意其面部表情與心態變化,針對問題癥結采取針對性地言語安慰,并通過面對面宣教、視頻播放或是宣傳手冊的形式向患者介紹醫治方法、疾病知識、注意事項以及成功案例,致使其放松情緒、緩解壓力[4]。無菌操作與口腔護理,加強患者衛生意識,著重注意頭發、衣服以及手部衛生,施行護理前責任護士需事先洗手、消毒,并對ICU病室以及設備儀器進行嚴格消毒處理,為患者提供干凈、無菌的醫治環境;此外患者口腔部位產生分泌物后,容易滋生細菌,出現潰瘍、感染等并發癥,所以責任護士可提醒患者注意口腔衛生,每日早晚兩次,使用無菌紗布清潔。藥物護理,醫治過程中感染性休克患者需用到血管活性藥物,以便維持血壓穩定,使用前應從慢滴速、小劑量開始,之后依據情況逐步添加藥量,同時記錄其藥物運用狀況,時刻注意組織器官的灌注情況。關于給予感染性休克患者綜合性護理的營養狀況,需要繼續研究。
綜上所述,感染性休克行綜合性護理不僅能改善患者健康狀況與睡眠質量,還能提高運功功能,穩定血壓與心率水平。
[1] 李 麗,孫 翠,李淑君.綜合性護理在重癥顱腦損傷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與病理雜志,2015,35(5):815-819.
[2] 劉燕媚.綜合性護理加強ICU患者腸內營養支持的作用分析[J].黑龍江醫學,2014,38(3):331-332.
[3] 魏曉蘭.急診重癥肺炎并發感染性休克的臨床治療及護理措施[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11):1643-1645.
[4] 鞠紅宇.綜合護理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9):233-234.
本文編輯:張 鈺
R472.2
B
ISSN.2096-2479.2017.2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