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書凌,馬綺文,莫璀瑛,童景蓮,梁 明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000)
糖尿病護理門診對院外糖尿病足預防的影響作用
鐘書凌,馬綺文,莫璀瑛,童景蓮,梁 明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000)
摘要 探究糖尿病護理門診對院外糖尿病足預防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94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干預方式不同分成對照組與研究組,各47例。對照組僅接受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護理門診干預,比較兩組遵醫(yī)行為及足部功能評分。結果 研究組按時服藥、控制飲食、足部護理等遵醫(yī)行為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足部功能各項指標均較對照組低(P<0.05)。結論 出院后糖尿病患者實行護理門診干預能夠有效提高遵醫(yī)行為,改善足部功能,減少糖尿病足發(fā)生率。
糖尿病;糖尿病足;護理門診
糖尿病屬于終身性疾病,近年來由于各種因素影響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隨病情進展可造成多種并發(fā)癥,而糖尿病護理門診可提供院外糖尿病患者連續(xù)性、全程性專科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1]。為明確護理門診干預對于預防糖尿病足影響效果,我院針對性選取2015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94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94例糖尿病患者,按照干預方式不同分成對照組與研究組,各47例。對照組男27例,女20例,年齡51~74歲,平均年齡(67.54±6.42)歲;病程3~15個月,平均病程(10.39±3.61)個月。研究組男26例,女21例,年齡52~75歲,平均年齡(67.67±6.51)歲;病程4~16個月,平均病程(10.49±3.72)個月。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方案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WHO診斷糖尿病的標準,文化程度在小學及以上,自愿進行研究;排除標準: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并發(fā)其他全身感染性疾病者,有精神病史者,癡呆者。
1.3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治療并配合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指導患者進行各項身體檢查,對其進行健康教育、發(fā)放健康知識手冊,指導其正確飲食等。
研究組予以護理門診干預,具體為:①建立患者個人檔案,包括患者年齡、姓名、血糖情況、住址、生活飲食習慣以及用藥情況等,出院2周后進行護理門診干預,每周2次;②護理門診干預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包括用藥、飲食、運動、并發(fā)癥防治以及足部護理等,并發(fā)放宣傳手冊以供患者閱讀學習;③向其介紹糖尿病足危害性,指導患者注意足部衛(wèi)生,養(yǎng)成足部檢查習慣,向患者重點介紹足部護理方式,包括足部按摩、溫水洗足、下肢運動、涂擦潤膚霜等,避免出現足部肌膚受損;④叮囑患者按時按量服藥,指導其正確測量血糖、血壓;養(yǎng)成良好飲食習慣,低鹽、低糖,攝入充足維生素,少食多餐;保證充足休息,注意清潔衛(wèi)生;⑤語言鼓勵安慰患者,樹立其治療信心,指導患者適量運動,主要為有氧運動,包括振臂前走、打太極拳等,提高機體免疫力。
1.4 觀察指標[2]
觀察兩組遵醫(yī)行為,包括按時服藥、控制飲食、監(jiān)測血糖、合理運動以及足部護理;比較兩組足部功能評分,對下肢麻木、足背動脈搏動、足部疼痛等情況進行評估,分值為0~4分,得分越高足部功能越差。
1.5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以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遵醫(yī)行為
研究組按時服藥、控制飲食、足部護理等遵醫(yī)行為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遵醫(yī)行為比較[n(%)]
2.2 足部功能評分
研究組足部功能各項指標均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糖尿病一旦確診需長期配合治療,對于癥狀輕或治療后病情穩(wěn)定患者無需進行住院治療,但出院后患者受各種因素影響,遵醫(yī)率降低,不利于病情控制。相關研究發(fā)現[3],糖尿病護理門診能夠有效為院外患者提供不間斷治療信息,并對患者病情予以動態(tài)觀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因此,本研究現就對采取此護理干預取得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旨在為其護理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學循證依據。
表2 兩組患者足部功能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足部功能評分比較(±s,分)
注:組間比較,aP<0.05
組別 下肢麻木 足背動脈搏動 足部疼痛對照組 1.49±0.98 1.98±0.33 2.01±0.38研究組 0.79±0.33a 1.07±0.86a 1.02±0.43a t 4.6408 6.7727 13.0521 p<0.05 <0.05 <0.05
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按時服藥、控制飲食、足部護理等遵醫(yī)行為均優(yōu)于對照組,且足部功能各項指標均較對照組低。此次研究結果與李金萍相似[4],表明護理門診干預可有效提升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遵醫(yī)行為,促進康復效果提高。糖尿病可累及全身多個臟器,屬于終身性的慢性疾病,長期治療過程功需要患者加強自身管理與控制,具備良好遵醫(yī)行為,從而保證血糖穩(wěn)定,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升生活質量。護理門診干預可有效督促患者進行血糖監(jiān)測、正確飲食、適量運動、按時按量服藥,從而達到控制血糖效果,預防其他并發(fā)癥發(fā)生。護理門診干預建立專門個人檔案,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制定相應護理方案,使其更具針對性,患者依從性增加,臨床療效提高[5]。糖尿病足疾病屬于糖尿病常見并發(fā)癥之一,由于各種因素引發(fā)足部疼痛、肢端壞疽、皮膚深潰瘍,導致致殘率升高,而足部護理可有效預防該疾病的發(fā)生[6]。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足部護理遵醫(yī)率(63.82%)顯著低于其他遵醫(yī)行為,其原因可能是患者缺乏對糖尿病足的認識,從而未予以有效護理;其次可能是由于護理人員健康教育過程流于形式,使得患者重視度不高。護理門診干預中護理人員對糖尿病足知識與護理措施進行重點介紹,患者重視度提高,護理技巧掌握度亦提升,進而有效減輕患者足部疼痛、下肢麻木,預防糖尿病足發(fā)生。研究受各種因素影響,未對護理滿意度及預后作詳細分析,需再行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院外糖尿病患者應用護理門診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患者控制飲食、按時服藥等行為依從性,有助于患者負面情緒的減輕,積極配合治療;加強了患者足部護理知識,從而有效預防糖尿病足的發(fā)生,具有臨床推廣及應用價值。
[1] 段建穎,吳小云,于小平.探討糖尿病護理門診對院外糖尿病患者遵醫(yī)行為的影響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學裝備,2014,11(12):8-9.
[2] 李敬華,王啟林.專科門診護理對2型糖尿病患者療效的影響[J].黑龍江醫(yī)學,2014,38(11):1312-1314.
[3] 張翠君,曹 晶,何彩霞.護理干預對門診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22(20):195-197.
[4] 趙 征.綜合護理干預對院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8):207-209.
[5] 張彥穩(wěn),張 勛,杜書朋,等.門診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認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2016,9(5):101-102.
[6] 羅曉玲,李東鋒,朱樹貞.門診循證護理對糖尿病足病人足部功能與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5,29(2):430-433.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