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 琳
(泗陽縣人民醫院,江蘇 宿遷 223700)
綜合呼吸道護理在重癥顱腦外傷患者中的臨床應用研究
莊 琳
(泗陽縣人民醫院,江蘇 宿遷 223700)
目的 分析綜合呼吸道護理在重癥顱腦外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住院治療的80重癥顱腦外傷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接受綜合呼吸道護理,觀察兩組預后、并發癥情況。結果 觀察組呼吸系統相關并發癥發生率為(7.50%),對照組呼吸系統相關并發癥發生率為(2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亡率為(2.50%),對照組死亡率為(1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 綜合呼吸道護理有助于降低重癥顱腦外傷患者的呼吸系統相關并發癥與死亡率,改善患者預后,值得應用
綜合呼吸道護;重癥顱腦外傷;預后;并發癥
近年來,顱腦損傷患者發生率城呈現出不斷上升趨勢,其是由于因暴力直接或間接作用于頭部引起顱腦組織的損傷,嚴重影響到神經系統、呼吸中樞,進而出現呼吸系統功能障礙。據報道,顱腦損傷患者中有20%為重癥顱腦外傷,常常存在呼吸道阻塞、窒息等并發癥,死亡率較高[1]。因此,加強重癥顱腦外傷患者的呼吸道護理顯得尤為重要。基于此,本文對我院80例重癥顱腦外傷患者實施綜合呼吸道護理,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住院治療的80重癥顱腦外傷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25~65歲,平均年齡(45.0±6.7)歲。觀察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30~60歲,平均年齡(44.5±6.1)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入選標準[2]:①入院時均表現出意識障礙、昏迷、呼吸困難等;②致病因為車禍、高空墜落、鈍器擊打等;③均經過CT檢查明確診斷,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顱骨骨折、腦干損傷、顱內出血等;④本次研究已取得患者家屬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包括病情觀察、按摩患者受壓部位、營養支持、留置導尿等。
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接受綜合呼吸道護理,內容如下:①監測生命體征,密切監測患者血壓、脈搏等身體指標變化情況,針對患者入院后第一時間提供氧氣輔助吸入,并對其呼吸、心率、瞳孔、四肢活動等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利用多功能監護測量患者血氧飽和度,以便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采取相應的處理;②吸氧護理,觀察患者吸氧期間的體征情況,若出現呼吸頻率增快、變淺、口唇發紺且血氧飽和度降低應考慮是否出現呼吸道阻塞,并且立即檢查患者呼吸道,如果無痰液阻塞,需增加氧流量,定期做血氣分析、動態觀察氧流量。通常情況下,接受鼻導管吸氧患者的氧流量維持在3~4 L/min,濃度約為50%;氣管插管者需處于溫度約為20℃、濕度約為60%的病房內;長期吸氧者需定期更換吸氧管,并妥善固定導管,保持通暢;③體位護理,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及時清理口鼻腔內的呼吸道分泌物,抬高床頭15~30°,保持患者頭部后仰,以便呼吸道通暢,預防腦水腫、腦脊液等。長期臥床接受治療的患者需要注重床單元、貼身衣物的干燥與清潔,避免發生并發癥,如下肢靜脈血栓、壓瘡等;④吸痰護理,根據患者雙肺痰鳴音變化情況評估痰液量,早期吸痰,減少呼吸困難的發生。一般是將藥物以霧化吸入途徑送至氣道內稀釋痰液,同時為患者扣背、翻身以及教會其掌握有效咳嗽,促使痰液快速排出體外;意識障礙、排痰無力者,應抬高頭部,經鼻腔送入吸痰管,依照氣管-口腔原則吸痰至徹底排除痰液,在操作期間需要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原則,保持動作準確、輕柔,以免損傷呼吸道;⑤氣管切開護理,定期清洗、消毒氣管導管的同時更換敷料,采用95%乙醇輕輕擦拭導管、氣管切口,保持切口清潔、干燥,必要情況下按照醫囑滴加抗生素,預防感染;妥善固定氣管導管,以便發生導管脫落情況。待患者病情穩定進入康復期,在其意識狀態、吞咽反射等良好狀態的基礎上現利用無菌少補堵住導管,在此期間觀察患者有無呼吸困難,如果呼吸順暢且無肺部相關感染,可拔除導管;⑥呼吸道濕化,針對行氣管插管、氣管切開者的氣道濕化功能降低、呼吸道分泌物干燥等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難伴肺部感染情況的發生應增加吸入氣體濕度(≤90%),亦或是使用生理鹽水浸潤的紗布隔離導管口,濕化吸入氣體,以便呼吸道濕潤、稀釋痰液,促進痰液排出、減少呼吸困難、肺部感染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呼吸道腺管并發癥(墜積性肺炎、呼吸衰竭、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與預后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呼吸道相關并發癥情況
觀察組呼吸道相關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呼吸道相關呼吸道并發癥[n(%)]
2.2 觀察兩組預后情況
對照組死亡6例,死亡率為(15.00%),觀察組死亡1例,死亡率為(2.50%),兩組比較(X2=3.914,P<0.05)。
重癥顱腦外傷屬于一種危急重癥,并伴有不同程度意識障礙、呼吸功能障礙等癥狀,通常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常常存在無法自主咳嗽、排痰困難、氣道內分泌物堵塞氣道等問題,導致在墜積性肺炎、窒息等并發癥的發風險增加。加上顱腦外傷患者的腦損傷情況會引發中樞性呼吸功能障礙,致使腦細胞損害程度進一步加重。因此,應加強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生命體征的觀察,及時采取一系列有效、合理的護理措施,改善通氣功能,維持患者呼吸通暢,減少窒息、墜積性肺炎等并發癥的發生。駱雪瓊, 陳春平[3]的研究提出,綜合性呼吸道護理有助于提高顱腦外傷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呼吸到相關并發癥,降低死亡率。本次研究對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應用綜合呼吸道護理,從監測生命體征、吸氧護理、體位護理、氣管切開護理等方面入手,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呼吸道功能,減少墜積性肺炎,避免各器官功能衰竭的發生;濕化氣道、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等措施有效解決呼吸道纖毛運動抑制、呼吸肌力減弱等問題,減少呼吸道疾病,糾正低氧血癥。由此可見,綜合呼吸道護理可以充分滿足顱腦外傷患者治療期間對呼吸道護理的需求。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呼吸道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和白淑貞[4]相關研究解鎖相一致,充分說明綜合呼吸道護理可以有效預防呼吸道相關并發癥,降低死亡率,改善預后,幫助患者早日康復出院。
綜上所述,在重癥顱腦外傷患者臨床治療期間予以綜合呼吸道護理,利于減少呼吸道并發癥,維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促進預后的恢復,從而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值得推廣。
[1] 劉華虹.重癥顱腦外傷患者呼吸道護理管理措施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23):208-209.
[2] 朱家善.呼吸道護理干預在重癥顱腦外傷28例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25(5):153-153.
[3] 駱雪瓊, 陳春平. 綜合性呼吸道護理對控制顱腦外傷患者并發癥的影響[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6, 26(14):172-173.
[4] 白淑貞.79例重癥顱腦外傷呼吸道的護理[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1):122-123.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27.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