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孝燕,秦曉慧
(廣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骨外科,廣東 廣州 510120)
功能訓練聯合優質護理在股骨頭壞死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
黃孝燕,秦曉慧
(廣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骨外科,廣東 廣州 510120)
目的 分析功能訓練聯合優質護理在股骨頭壞死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行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股骨頭壞死患者98例,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研究組在常規護理措施的基礎上給予優質護理聯合功能訓練,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存質量評分情況。結果 經護理干預后,所有患者的生存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干預前;而研究組的生存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行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股骨頭壞死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聯合優質護理聯合功能訓練,有效地改善患者股骨頭壞死病情,患者髖關節功能得以有效地恢復,緩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活動能力,拉近護患之間的距離,提高患者滿意度。
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置換術;優質護理;功能訓練
股骨頭壞死是臨床上常見的髖關節疾病之一[1],其發病率較高,患有股骨頭壞死病情較為嚴重,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因此,本研究對行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股骨頭壞死患者實施不同的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存質量評分情況,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行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股骨頭壞死患者98例,其中男54例,女44例,年齡36~69歲,平均年齡(49.94±2.79)歲;Ficat分期情況:Ⅲ期52例,Ⅳ期46例;患病類型:單側病變86例,雙側12例;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51例和對照組47例。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措施,主要包括:入院指導,環境介紹,心理疏導,常規康復訓練等。
1.2.2 研究組
在常規護理措施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聯合功能訓練,具體包括:①疼痛護理:護理人員要常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耐心聽取患者的訴說,由于患者在患病期間會出現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因此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疏導內心的負面情緒,滿足患者的內心需求,緩解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緒。同時,根據患者的個人喜好及病情情況,為患者制定一個有效的健康活動訓練,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到訓練中,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緩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②并發癥護理:手術完成后,患者可能會出現肺部感染、關節脫位、深靜脈栓塞以及壓瘡等并發癥;因此,護理人員要準確判斷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及時做好預防措施,防止患者并發癥的發生。③功能訓練:認真指導患者進行股四頭肌和臀中肌功能鍛煉的正確方法,讓患者平躺在病床上,取平臥位,高抬肢體做伸直動作,足后跟要離開床面20 cm以上,停頓10 s之后讓患肢放松5 s在重復以上動作,反復做30次,每天做150次;在訓練過程中要保證腿部肌肉繃緊,5 s之后放松,使髕骨上移,放松5 s。
1.3 觀察與評價方法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生存質量評分情況,并進行對比;生存質量評價量表的內容包括:軀體功能、軀體角色、肌體疼痛、總的健康狀況、活力、社會功能、情緒角色、心理衛生等,每項1~5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生存質量越良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生存質量評分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存質量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存質量評分比較(±s)
注:*P<0.05,aP<0.01;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 n 時間 軀體功能 軀體角色 肌體疼痛 總的健康情況 活力 社會能力 情緒角色 心理衛生 總得分對照組 47 干預前 2.37±0.71 2.11±0.69 2.31±0.79 1.89±0.65 2.29±0.71 2.04±0.67 2.04±0.75 1.95±0.67 19.38±3.98干預后 3.69±0.95* 3.17±0.78* 3.34±0.98* 2.64±0.76* 3.68±0.94* 3.19±0.80* 3.29±0.84* 2.71±0.80*29.27±4.67*研究組 51 干預前 2.39±0.74 2.18±0.75 2.37±0.84 1.92±0.68 2.17±0.71 2.02±0.72 2.08±0.79 1.94±0.70 19.99±4.06干預后 4.68±1.17ab 4.47±1.29ab 3.99±0.98ab 3.56±0.97ab 4.35±1.04ab 4.18±1.02ab 3.80±0.95ab3.82±0.98ab36.57±9.29ab
臨床上常采用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股骨頭壞死、陳舊性股骨頸骨折、髖臼破壞等骨科疾病[2],可以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病情;而在手術治療過程中要選取有效的護理措施,若護理不當可能會加重患者的病情,嚴重者可能會出現較重的疼痛及肢體功能障礙。優質護理聯合功能訓練是根據患者的病情所制定的[3],入院時,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以科學、有效的方式進行健康知識宣教,加強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功能訓練,幫助患者疏導內心的不良情緒,做好相關感染發生的預防措施,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經護理干預后,所有患者的生存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干預前;而研究組的生存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行全髖關節置換術的股骨頭壞死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聯合優質護理聯合功能訓練,可有效地改善患者股骨頭壞死病情,使患者髖關節功能得以有效地恢復,緩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活動能力,拉近護患之間距離,提高患者滿意度。
[1] 梁曉燕.微創小切口人工半髖關節置換治療高齡患者股骨頸骨折的護理體會[J].實用醫學雜志,2016,12(14):145-146.
[2] 李連欣,周東生.髂腹股溝微創小切口內固定治療髖臼前柱或恥骨支骨折[J].中華骨科雜志,2012,17(05):259-260.
[3] 蔣小劍.人工髖關節置換患者居家護理服務指標體系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7,10(10):123-124.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27.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