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蘭萍
(江蘇省宜興市人民醫院骨3科,江蘇 無錫 214200)
疼痛管理在創傷骨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楊蘭萍
(江蘇省宜興市人民醫院骨3科,江蘇 無錫 214200)
目的 探討疼痛管理在創傷骨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骨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擇其中3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實施創傷骨科的常規護理措施;另外30例骨科患者作為觀察組,實施創傷骨科的疼痛護理管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在疼痛程度和護理滿意度上的差異。結果 觀察組骨科患者的疼痛程度低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骨科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分數較對照組患者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疼痛管理有效緩解創傷骨科患者的疼痛程度,促進治療效果提高,有臨床應用價值。
疼痛管理;創傷骨科;護理
創傷骨科患者病情危急,多為急診入院,患者多為創傷導致骨折或者骨折移位。疼痛是創傷骨科患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且疼痛時間較為漫長[1]。疼痛能夠影響患者的血壓、心率和情緒上的波動,長期劇烈疼痛易引起神經系統紊亂,影響臨床治療效果[2]。臨床護理中應加強對患者的疼痛護理,促進健康恢復。選取我院收治的30例創傷骨科患者作為觀察組,實施疼痛管理,觀察臨床護理取得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骨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23~46歲,平均年齡(34.26±2.19)歲,創傷原因:重物砸傷9例,摔傷12例,高處墜落傷4例,交通事故傷5例。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3~48歲,平均年齡(35.26±3.74)歲,創傷原因:重物砸傷7例,摔傷11例,高處墜落傷5例,交通事故傷7例。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有精神疾患和智力障礙患者,排除有心血管疾病和其他臟器嚴重疾病患者,排除臨床資料不完整患者。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創傷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創傷骨科常規護理措施,包括病情觀察、運動指導以及疼痛健康教育等。觀察組患者則在創傷骨科常規護理基礎上增加疼痛管理模式,加強對護士的專科訓練,制定疼痛評估表,規范臨床疼痛護理行為以及實施個體化的疼痛管理。具體措施包括①成立科室疼痛管理小組:疼痛管理小組以護士長為領導,選擇1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以及1名護士。小組成員共同探討臨床中疼痛管理方案,指導責任護士實施相應的護理措施。責任護士負責將組內患者疼痛問題進行歸納,小組成員及時進行問題反饋,不斷改善疼痛管理方案。②護士專科培訓:疼痛是創傷骨科最常見的癥狀,因此部分護士容易忽視,沒有對疼痛有足夠的認識[3]。因此科室應定期舉辦疼痛護理相關知識的培訓,使護士熟悉并掌握疼痛管理的方法,加強護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③疼痛護理措施:患者在入院后由責任護士根據疼痛評估表評估患者疼痛程度,其主要內容包括患者一般資料、評估部位、疼痛評分以及評估時間等。臨床中結合疼痛面部表情量表和數字評定量表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劃分。責任護士向患者介紹科室環境、多與患者及患者家屬交流和溝通,傾聽患者內心想法,采用同理心去理解患者所表達的意思,尊重患者隱私。護士保持病房環境干凈整潔,控制病房和走廊吵鬧聲,為患者創造溫馨的病房環境。科學合理的體位護理有效降低疼痛,并有效降低軟組織再次損傷的風險。抬高患肢,促進患肢局部血液循環。分散患者注意力,降低其對疼痛的關注程度,同時對于疼痛劇烈者,按醫囑合理應用阿片類鎮痛藥。加強營養支持,維體內水電解質平衡,進食易消化、高熱量的清淡食物,滿足機體營養需要,促進骨骼的修復。
1.3 觀察指標
疼痛程度評分采用視覺疼痛評分,其總分為10分,根據分數分為無痛0~1分,輕度疼痛2~4分,中度疼痛5~7分,8分以上則為重度疼痛。臨床護理滿意度問卷表由研究者制定,滿分100分,分數越高則說明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
觀察組創傷骨科患者的疼痛程度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創傷骨科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患者有提高,(P<0.05)。見表2。
創傷骨科患者由于治療的需要,在術后固定、牽引、體位變化和肢體擺放上都會加重疼痛,其長期的疼痛感會使得患者出現生理和心理上的應激反應,不利于患者后期的康復鍛煉和健康恢復[4]。因此創傷骨科患者加強疼痛護理非常重要,科學、及時的疼痛護理不僅能夠減輕疼痛,同時也能降低患者心理上的不良反應。疼痛管理是通過疼痛管理小組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在評估患者疼痛程度后進行的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旨在緩解患者疼痛感,促進康復訓練,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護士根據疼痛管理小組的疼痛護理方案,規范性實施疼痛護理,但是在實際情況中,部分患者因害怕疼痛而排斥康復訓練,導致肌肉萎縮,關節退化等不良后果[5]。所以護士在進行疼痛護理同時,加強患者的心理疏導,消除其存在的心理顧慮,鼓勵其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創傷骨科患者在實施疼痛管理后其疼痛程度較對照組患者顯著下降,(P<0.05)。
綜上所述,疼痛管理在創傷骨科患者中的應用有效的降低患者疼痛,提高患者對臨床工作滿意度,促進護理質量提高,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1] 彭貴凌,姜 耀,孫勝男,等.創傷骨科護士參與圍手術期疼痛管理體驗的質性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6):396-397.
[2] 黃榆淇,朱細妹,陳思平,等.淺論疼痛管理在創傷骨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1):159-160.
[3] 馮 炎.創傷骨科以護士為主導的疼痛管理模式研究[J].養生保健指南,2016,13(29):166-166.
[4] 曾燕玲,張 躍,唐榮德,等.疼痛管理模式在創傷骨科中的護理研究[J].吉林醫學,2013,34(20):4147-4149.
[5] 萬峰格,鄒吉鋒,田靜娟,等.研究疼痛護理管理模式在創傷骨科病房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5):178-180.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
B
ISSN.2096-2479.2017.27.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