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容燕,李淑妮,吳少皎
(海南省人民醫院,海南 海口 570311)
延續護理干預模式對極低及超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生長發育的影響分析
蔡容燕,李淑妮,吳少皎
(海南省人民醫院,海南 海口 570311)
目的 研究在極低及超低出生體重早產兒護理中實行延續護理對兒童生長發育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新生兒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8例早產兒,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參照組,各44例。參照組予以常規護理,研究組予以延續性護理,對比兩組早產兒護理后的生長發育情況。結果 研究組體格發育與心理發育評分均顯著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延續性護理應用在極低及超低出生體重早產兒中具有顯著效果,可以改善早產兒生長發育的情況。
延續護理;極低與超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生長發育
近年來,因多種因素導致發生極低及超低出生體重早產兒概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臨床研究中早產兒存活率也在不斷提高,但是早產兒出院后家屬往往需要面對很多問題,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護理或護理不恰當可能引發并發癥或其他疾病[1]。現對我院新生兒科收治的88例早產兒經延續性護理的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新生兒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8例早產兒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參照組,各44例。所有早產兒胎齡均低于37周,體重均低于1500 g,監護早產兒中母親是主要監護人,早產兒母親均意識清醒與精神正常,且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且由母親簽署知情同意書。對兩組早產兒的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早產兒在出院前,母親均接受我院常規健康教育,也就是通過專業護士予以常見疾病預防、常規護理、早產兒生長發育指數、護理注意事項等。早產兒出院后均進行為期10個月的隨訪調查,每2個月進行1次門診隨訪。參照組予以常規護理;研究組予以延續性護理,主要包括:第一,優化早產兒母親育兒相關知識。第二,予以早產兒延續性護理服務。第三,社會支持系統。通過經過專業培訓護理人員進行早產兒母親心理指導,依據社會支持來為早產兒母親尋找主動支持的意識,鼓勵早產兒家屬分享自身經驗,提高社會支持力度。
1.3 觀察指標
利用0~6歲小兒神經心理發育量表統計分析早產兒大運動、適應性、社交、精細動作等指標情況,得分越高表明早產兒心理越好。利用北京協和醫院鮑秀蘭教授等編制的NBNA表來統計分析早產兒身長、體重、頭圍等指標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早產兒心理發育情況
經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早產兒大運動、適應性、社交、精細動作等得分情況均顯著優于參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早產兒心理發育情況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早產兒心理發育情況對比(±s,分)
組別 大運動 適應性 社交 精細動作研究組(n=44) 73.71±3.21 80.57±4.57 86.98±1.58 76.97±2.01參照組(n=44) 60.24±2.57 71.24±2.14 75.41±3.27 63.57±3.14 t 22.7287 12.2642 21.1324 23.8412 P<0.05
2.2 早產兒體格發育情況
經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早產兒身長、體重、頭圍等情況均顯著優于參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早產兒體格發育情況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早產兒體格發育情況對比(±s)
組別 身長(cm) 體重(kg) 頭圍(cm)研究組(n=44) 72.24±1.38 9.45±1.54 45.35±1.57參照組(n=44) 65.27±1.25 7.01±1.24 38.27±2.46 t 24.8306 8.1860 16.0927 P<0.05 <0.05 <0.05
嬰幼兒時期是人們生長發育中心理、神經發育可塑性最高的階段,怎樣輔助極低及超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對提升生理與心理發育尤為重要,逐漸發展成為臨床研究兒童保健知識的難點與重點。經大量資料表明,嬰幼兒時期關鍵保護性因素是嬰兒安全性依戀與積極正性教養[2]。依據多種干預手段,設置專門解答問題機構,叮囑早產兒母親適當進行親子互動或者觀看光盤,提升醫囑依從性。對于早產兒實施不同月齡的有效護理,保障能夠全面提升早產兒的發育與成長。
護理過程中對早產兒發育情況進行定期監護,盡可能最小化控制發育風險[3]。本次研究表明,對比參照組來說,研究組經延續性護理后大運動、適應性、社交、精細動作等指標均得到顯著改善(P<0.05)。結果表明,延續性護理在應用中,隨著觀察時間的發展與延續會逐漸突顯延續性護理給早產兒發育帶來的效果。
早產兒出生后需要更多的影響,因此,臨床護理中不僅需要滿足早產兒的生理功能,也需要追趕早產兒的生長。在適當干預影響下可以彌補早產兒成熟度,提升早產兒追趕正常兒童發育生長軌跡的程度[4]在制定早產兒喂養指導計劃中也需要融入飲食行為塑造與進食環境選擇等方案,以便于為早產兒護理中建立良好飲食習慣提供保障。本次研究中發現,相比較參照組,研究組早產兒身長、體重、頭圍等指標均得到顯著改善(P<0.05)。結果表明,延續性護理應用后,可以促進早產兒體格的生長與發育。
綜上所述,將延續護理措施應用在對極低及超低出生體重早產兒中可以顯著提升臨床護理效果,促進早產兒的生長發育,值得臨床研究與應用。
[1] 劉桂華,錢小芳,歐 萍,等.延續護理干預對極低及超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生長發育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6):697-703.
[2] 李艷青.延續護理干預對極低及超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生長發育的影響[J].母嬰世界,2016(1):6.
[3] 劉桂華,錢小芳,歐 萍,等.極低及超低出生體重早產兒院外延續性護理研究進展[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3,28(6):427-430.
[4] 劉郴州,張和春,宋 珍,等.促進極低及超低體重早產兒生活質量綜合救治方法應用體會[J].廣東醫學,2012,33(3):341-343.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27.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