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銀杰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康復科,江蘇 南京 210000)
?精神科護理?
精神康復患者安全隱患分析與康復護理管理對策評價
何銀杰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康復科,江蘇 南京 210000)
目的 對精神康復患者的臨床安全隱患進行分析,同時評價康復護理管理對策。方法 選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院精神康復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分析其臨床安全隱患,將其隨機分為常規組和觀察組,各30例。均采取常規臨床護理干預,觀察組同時采取康復護理管理,評價分析康復護理管理對策的臨床價值。結果 觀察組ADL評分為(73.14±5.17)分,顯著高于參照組的(55.23±6.36)分;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78.54±6.48)分,顯著高于參照組的(59.68±5.47)分。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康復護理管理能有效改善精神康復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情況。
精神康復;安全隱患;康復護理;管理對策
針對精神康復患者,除短期急性期治療外,需持續終身進行精神康復治療以保證生命健康。而分析臨床安全隱患,并有針對性的采用康復護理管理能顯著改善患者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院精神康復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均對本次實驗內容有所了解,且同意參與配合。將患者隨機分為常規組和觀察組,各30例。參照組年齡55~79歲,平均年齡(66.87±5.41)歲,男18例,女12例;觀察組年齡54~77歲,平均年齡(66.71±5.32)歲,男19例,女11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通過積極與患者溝通交流、問卷調查等形式統計精神康復患者的安全隱患,并進行分析。同時對兩組精神康復患者采取相應的臨床護理措施。
參照組采用常規臨床護理干預,即常規健康教育、藥物護理、心理指導以及飲食護理等。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措施基礎上采用康復護理管理。于患者康復初期,強化個人衛生宣教、環境衛生宣教。同時對患者進行科室內相關安全管理制度知識的介紹,強化其安全意識的同時了解一定的安全知識。后對患者的疾病情況進行了解,并進行相應的康復狀況評估,針對疾病癥狀較為顯著的患者需給予重點看護管理,強化病情觀察力度,強化定期巡視力度。另一方面,需加強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治療時需注意的事項,指導患者正確使用相關鍛煉器材,并根據所分析的安全隱患進行有針對性的防范干預。
1.3 觀察指標
通過問卷形式對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問卷采取百分制,評分越高則表示對于相應的護理措施更滿意;同時通過Barthel指數法對患者進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進行評定,分值為0~100分,評分分值越高則表明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相比于參照組,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均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情況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情況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情況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情況比較(±s,分)
組別 n ADL評分 護理滿意度評分參照組 30 55.23±6.36 59.68±5.47觀察組 30 73.14±5.17 78.54±6.48 t -11.9685 12.1816 P -0.0000 0.0000
精神疾病是指于各種影響下,機體大腦活動紊亂所致精神活動(如情感、認知、意識等)出現不同程度障礙的情況[1]。康復護理管理對于改善精神康復患者心理負擔、疾病復發及療效等有較好的臨床價值。
對精神康復患者的安全隱患分析可知,一方面,患者在康復過程中多缺乏自知力,拒絕配合治療,甚至出現反抗而危及自身、他人安全。部分患者則由于相關精神康復知識缺乏致使擅自應用康復工具而導致意外[2]。同時患者的悲觀情緒、社會歧視等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自信心。一方面,部分護理人員由于小覷精神康復患者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未做好事先溝通交流工作,在行康復護理時缺乏得當的預防措施,致使臨床治療效果不佳,甚至影響患者的疾病治療[3]。另一方面,病房環境及相關體育治療器材也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臨床上針對精神康復患者,于常規護理措施基礎上,針對安全隱患采取相應康復護理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護理滿意度。一方面,需強化宣傳教育。于精神康復患者各階段有針對性的加強對患者的疾病知識宣傳教育,同時使其了解自身病情。強化對患者的藥理知識宣傳教育,告知其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應對方式[4]。一方面,需注重對護理工作人員的定期培訓,提升其臨床安全意識。另一方面,注重與患者的溝通交流,有針對性的給予心理指導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還需加強病房管理及相關治療器械的管理,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結合本文結果可知,觀察組A D L評分為(7 3.1 4±5.1 7)分、護理滿意程度評分為(78.54±6.48)分,均顯著優于參照組(P<0.05)。
綜上所述,針對精神康復患者需針對安全隱患問題有針對性行康復護理管理,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及護理滿意度。
[1] 王金艷.精神康復患者安全隱患分析與康復護理管理對策[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6):360.
[2] 趙根娣,朱紅姣,潘潤德,等.綜合康復護理對精神分裂癥病人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09(14):23-24.
[3] 朱麗萍,湯娟萍,林 勇,等.精神康復干預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33(8):43-45,57.
[4] 李姍姍.認知康復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及精神狀態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3):329-331.
本文編輯:張 鈺
R493
B
ISSN.2096-2479.2017.27.1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