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信華
(新疆克拉瑪依市獨山子人民醫院心身科,新疆 克拉瑪依 833699)
親情護理模式在焦慮癥患者中的應用評價
張信華
(新疆克拉瑪依市獨山子人民醫院心身科,新疆 克拉瑪依 833699)
目的 分析親情護理模式在焦慮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1月~2017年3月收治的焦慮癥患者50例,按不同的護理干預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實施常規焦慮癥治療與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常規治療與護理基礎上加之親情護理模式,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焦慮評分情況。結果 入院時,兩組患者焦慮評分指標均顯示焦慮程度較高,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治療和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睡眠質量、精神狀態、治療與溝通、遵醫行為等評分均顯著低于入院時,且觀察組焦慮狀態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焦慮癥患者在常規治療與護理基礎上實施親情護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焦慮癥狀,提高患者睡眠質量,恢復患者的精神狀態,拉近護患之間的距離,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上廣泛應用。
親情護理模式;焦慮癥;影響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環境的變化,患有焦慮癥人數不斷上升,大部分患者會出現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并伴有心悸、出汗等癥狀發生[1],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本研究對焦慮癥患者實施不同的治療與護理方案,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焦慮評分情況,并進行以下研究和探討。
1.1 一般資料
取2016年11月~2017年3月收治的焦慮癥患者50例,按不同的護理干預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女10例,男15例,年齡20~58歲,平均年齡(37.2±4.3)歲;觀察組女13例,男12例,年齡23~50歲,平均年齡(35.4±2.6)歲。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治療與護理干預,包括:入院介紹,用藥指導,心理護理,相關健康知識宣教等。
1.2.2 觀察組
在常規治療與護理基礎上加之親情護理模式,具體包括:①護理人員以親切、飽滿的態度幫助患者進行一系列的治療與護理干預,對待所有患者要一視同仁,在護理過程中要給予患者尊重,尊重患者的個人隱私,為患者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在護士長的帶領下展開全面的護理培訓,提高其護理質量。②護理人員要為患者提供一個舒適、安靜、衛生等入院環境,讓患者充分感到溫馨、舒適,每天定時對病房進行清潔消毒,保證病房干凈整潔,護理人員要穿著統一的制服,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讓患者感到身心舒適,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注意交流時語氣要溫和、親切,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取得患者的信任。③根據患者的病情狀況制定一整套的親情護理計劃,按規定實施護理,在日常生活中,護理人員要常常與患者進行交流,認真聽取患者的主訴,給予患者精神上鼓勵,滿足患者精神上的需求,準確對患者焦慮狀態進行評估,換位思考,盡量滿足患者所提出的各項要求,取得患者的信任。④入院時,護理人員要向患者詳細講解有關焦慮癥相關知識,積極取得患者的配合,提高患者服藥的依從性,服藥前告知患者及家屬藥物可能出現藥物副作用及不良反應,使患者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在治療過程中取得患者家屬積極的協助,讓其知道親情護理對患者病情控制的重要作用。⑤患者病情發作時,護理人員要耐心聽取患者內心的傾訴,幫助患者緩解內心的壓抑情緒,盡量安撫患者,根據具體情況實施相應的護理對策。
1.3 觀察指標
應用焦慮自制評分量表進行評分,具體內容包括:睡眠質量、精神狀態、治療與溝通、遵醫行為4個項目,評分在50分以下可視為情緒正常,50~59分可視為輕度焦慮,60~69分可視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可視為重度焦慮。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焦慮狀態評分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焦慮狀態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焦慮狀態評分比較(±s,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1
組別 n 睡眠質量 精神狀態 治療與溝通 遵醫行為入院時 干預后 入院時 干預后 入院時 干預后 入院時 干預后觀察組 25 68.57±2.09 42.02±2.07* 72.52±1.21 40.84±2.05* 68.79±1.42 40.80±2.01* 62.76±2.39 38.12±1.11*對照組 25 68.22±2.11 55.18±1.49* 72.27±1.24 59.22±1.41* 68.48±1.53 57.49±1.80* 62.12±2.46 58.72±1.93* P>0.05 <0.01 >0.05 <0.01 >0.05 <0.01 >0.05 <0.01
焦慮癥是一種常見精神疾病,患病患者大部分以情緒不穩,出現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為主要特征[2],臨床上常常采用抗焦慮藥物進行治療,治療時間大多在2年左右,在治療過程中價值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提高治療效果;親情護理模式主要是護理人員將患者當做家人般看待,給予患者關懷和幫助,滿足患者心理及精神上的需求,幫助患者創造溫馨、舒適的住院環境,全程保持微笑,讓患者感到溫暖,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3]。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治療和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睡眠質量、精神狀態、治療與溝通、遵醫行為等評分均顯著低于入院時,且觀察組焦慮狀態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由此說明,親情護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焦慮情緒,拉近護患之間的關系,幫助患者緩解內心的不良情緒,并與患者家屬及時取得有效的溝通交流,使患者感受到親情伴的溫暖;出院后,護理人員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知識宣教,指導患者及家屬服藥方法,告知患者及家屬若出現問題及時與醫師進行聯系,幫助患者糾正不良行為等,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上廣泛應用。
[1] 鐘彩華.整合護理模式在焦慮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5,12(24):123-124.
[2] 吳春秀,龔有紅.親情護理對焦慮癥患者的護理效果分析[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5,25(06):258-259.
[3] 焦愛霞,彭 霞.親情護理對焦慮癥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23(03):125-126.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27.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