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力立++王穎異++丁曉亮
摘要:在網絡時代的大背景下,教育行業也逐步趨于開放化、網絡化;而高校大學生在得益網絡便捷、開放、高效的同時也受到了網絡負面效應的影響。輔導員作為思政工作的中堅力量,應指導學生如何利用網絡提升自我、改善生活。因此,輔導員思政工作的陣地應該拓展到網絡層面,將網絡資源有效的配置和整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關鍵詞:網絡資源;網絡負面效應;自媒體;網絡思政工作
在現代明文的發展進程中,網絡作為上層建筑的中樞神經對推動社會的進步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從網絡誕生到蓬勃發展的短短幾十年間,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已經隨著網絡的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網絡化的社會模式已惠及到各個領域與行業,教育行業也不例外。起初網絡的使命是通過各種互聯網服務提升全球人類生活品質。人類的生活更便捷和豐富,從而促進全球人類社會的進步[1];但是,隨著網絡的爆炸式發展,一些違背它自身使命的負面效應也開始凸顯。而當代大學生作為最前沿的網絡使用者,他們更容易受到網絡負面效應的影響。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者與先行者,應該敏銳地察覺到網絡負面效應對大學生的影響,并通過有效地配置和整合網絡資源讓大學生便捷地獲取信息,找到所求從而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
一、網絡負面效應對大學生的影響
大學生群體從年齡結構上來說屬于青少年,在這個階段,他們普遍有較強的好奇心,能較快的接受新生事物,是個體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個過渡時期。因此,在這樣一個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確立的過渡期,大學生很容易對網絡產生一種好奇式的依賴,主要表現為:沉迷游戲荒廢學業,排斥現實沉醉虛幻、過渡消耗惡性循環、意志耗盡消磨時光等[2]。而對于輔導員來說一定要清晰的認識到網絡負面效應對學生的危害和班級的影響,并及時的采取相應的措施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有效的傳播先進文化弘揚主旋律。
二、如何有效配置和整合網絡資源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大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特征雖然錯綜復雜,但是從需求的角度可以將它們劃分為三個方面,第一:自我生存的需求;第二:自我實現的需求;第三:情感宣泄的需求;輔導員應從這三個方面帶入網絡的思政工作,通過合理有效地配置和整合網絡資源來滿足大學生這三個方面的需求,從而使他們樹立一個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
1.自我生存需求下的網絡思政工作。大學生能夠平安渡過大學生活是每位輔導員最低的要求也是最大的愿望。因此,學生的自我生存需求(衣、食、住、行)就是輔導員開展工作的保障與基礎,只有熟悉學生家庭情況、生活方式和個人喜好等基本信息,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態。輔導員應利用網絡資源滿足學生的自我生存需求,通過QQ或微信等即時通信軟件建立“分享群”[3]。分享群的核心理念是:分享一切值得被分享的美好事物。這和傳統意義上的班級群和學生會群有一定的區別,分享群更注重于資源的共享、思想的碰撞。輔導員更應利用自己所帶人數多的優勢,將那些喜歡分享、資源豐富的同學聚集起來,通過群分享各種關于衣食住行的消息。
2.自我實現需求下的網絡思政工作。大學生渴望通過學習實現自我的價值,傳統意義上學習的范圍僅僅局限在教科書上;在過去的許多年里,社會的普世價值觀仍然以學習成績作為標準去衡量一個學生的優異;如今,社會以更加廣義的指標去評價一個當代大學生。因此,大學生的自我價值實現必須經過不斷的學習和不斷的實踐,學習的范圍應該更加廣泛,不僅要學好理論知識,還要有意識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其他的知識,做一個復合型的人才。輔導員可以通過配置和整合網絡資源拓展學生學習維度,建立基于興趣的網絡多元化課堂。
目前,國內做的比較好的網路課堂有網易公開課、中國大學MOOC(慕課)和TED[4]。這些優秀的網絡課堂都秉承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態度讓知識無國界,內容涵蓋人文、社會、藝術、科學、金融等領域。輔導員應就某個領域的課程招募同學在網上發起學習,制定學習計劃并以沙龍的形式不定期組織同學召開活動,交流并展示學習成果。
3.情感宣泄需求下的網絡思政工作。大學生所處的年齡段就注定了大學生的情感問題復雜多樣,普遍的情感問題可以分為愛情情感問題、親情情感問題、友情情感問題,特殊個體性的情感問題又可分為心理疾病、性格缺陷、認知偏差三個方面(情感包括道德感和價值感兩個方面,具體表現為愛情、幸福、仇恨、厭惡、美感等等而心理疾病、性格缺陷、認知偏差是表象內源的一部分,因此屬于情感問題)[5]。輔導員在管理班級時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構建屬于自己班級特色的管理網絡,第一:觀察網絡。輔導員通過自媒體密切的關注學生的情感動態。在觀察網絡里要做到能夠及時的發現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癥狀并進行初步評估,了解學生的情感走向,發掘學生潛在的特點和個性面。自媒體平臺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貼吧、校園論壇/BBS等網絡社區。是否能熟練的運用自媒體也是網絡時代下衡量輔導員優異的一個重要指標。第二:溝通網絡。絕大部分的學生更傾向于用即時通訊工具或者社交軟件與老師溝通交流。不僅要建立起班級甚至年級的QQ群,微信群實時地與學生溝通交流,還要不定期的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第三:專業網絡。輔導員在面對情感問題比較復雜的學生時,一個人是無法單獨解決學生的情感問題的,必須要尋求相對專業的幫助。比如學校專業的心理咨詢中心,網絡心理測試平臺-壹心理,中國大學生在線-輔導員博客等。輔導員通過專業的網絡資源不斷的提高自身業務能力與素質才能更好的做好思政工作。
三、結論
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政工作的中堅力量。新時代的輔導員應該有效配置和整合網絡資源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將傳統的管理、溝通、教育模式與網絡管理、溝通、教育模式相結合找到兩種模式之間的平衡點,用學生更喜歡、更容易接受的方法去開展思政工作。輔導員還應該通過網絡平臺不斷的提升業務能力,完善自我人格,分享心得體會。
參考文獻:
[1]王兆國,吳立龍.網絡背景下輔導員如何做好管理育人工作[J]時代教育,2011(3).
[2]劉曙剛.網絡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新對策[J].中國高等教育,2006(19).
[3]張秀麗,李招淡.以QQ為平臺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與實踐卟思想教育研究,2009, (05):87.
[4]唐穎.網絡傳播對大學生的影響及教育應對策略[J].決策管理,2010(07).
[5]郭倩倩.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大連事大學,2012,09(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