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要:少數民族小學漢語言文學的教育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效果,但是我們還需要認識到其中依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例如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效率很低,學生對于學習興趣不足,本文對當前少數民族小學漢語言文學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就如何培養小學社工對于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興趣提出合理的建議,以達到提升小學生漢語言文學學習的目的。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小學生;少數民族;學習興趣
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少數民族地區也開始逐漸發展起來,隨著少數民族與其他民族人們的交流越來越多,民族之間因為語言障礙而較難溝通的情況就體現的越來越明顯了,此時漢語作為我國少數民族的通用語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作為少數民族的學生,想要未來能夠有更好的工作,過上更好的生活,就必須提高自身的人格素養,提高對漢語言文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如此可以確保少數民族的學生在其他民族面前也依然能夠充分的展示自己。在少數民族小學開展漢語言文化課程,能夠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同時繼承我國良好的傳統美德,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引導少數民族小學生養成使用正確思維分析事情的習慣,并且體現出一定的文學素養,能夠對漢語言的內涵進行更加深層次的理解。
一、開展漢語言文學課程,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漢語言文學屬于一門具有極強理論性的學科,開展該學科的前提是少數民族小學生已經能夠很好地掌握和應用基礎漢語進行交流溝通了。在開展該課程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還需要引導學生,使得其形成優秀的創新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質。例如,教師在為少數民族小學生進行《弟子規》中的語句的講解時候,可以選擇一邊講解,一邊幫助學生翻譯每一個出現的生字詞的含義,而且《弟子規》中的每一篇的故事,都能夠傳授給學生一定的做人和處事的道理,或者是選擇更貼近小學生心理環境的童謠的方式傳授給小學生,營造一個歡快的學習氛圍,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記憶力,讓學生留下一個非常美好的印象,同時還可以在開展少數民族小學生的漢語言教學文學教學時候,借助多媒體為小學生展示所教學的漢語言文學內容的動畫,使得小學生的眼界得以開闊,并且能夠理解漢語言文學中所蘊含的知識與內容,體會到漢語言的博大精深,從而更加珍惜學習漢語言的機會,努力學習漢語言。對于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提出的問題,教師需要認真進行分析,把漢語言文化中的蘊含的傳統美德與精神都灌輸給學生,培養小學生的高尚人格,幫助小學生養成知禮儀的習慣。借助這種教學方式,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讓學生懂得尊老愛幼、助人為樂、堅韌不拔、孝敬長輩、拾金不昧、勇敢和正直的精神。
二、開展漢語言文學課程,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在漢語言文學中,其蘊含著無盡的中華文化,但是其中所存在的較多的文學理論性知識阻礙了少數民族小學生的理解,所以很可能會對漢語言文學產生厭倦的心理。所以在實際的少數民族小學生的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作為漢語言文學的教師,需要將這些包含了大量理論信息的、較為枯燥的知識轉變為能夠讓少數民族小學生較容易理解的東西,同時需要確保內容較為有趣,以達到吸引和保持小學生對于漢語言學習的興趣。除此之外,開展漢語言文學課程還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自主性研究能力,也就是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在為少數民族小學生講解《蜀相》這首詩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剛開始的時候,為小學生安排一些與諸葛亮相關的傳統的習俗和故事,以此來吸引學生對于諸葛亮的興趣,待到學生對于《蜀相》這首詩的主人公——諸葛亮充滿興趣的時候,教師再開始對這首進行講解,具體可以充分應用課堂所有的教學設備,例如多媒體等,為學生展示諸葛亮相關的音頻、視頻以及圖片等,幫助學生對于諸葛亮深入的了解,然后再為小學生們逐字逐句的解釋這首詩,讓整首詩的理解變得更加的有趣和生動,在對整首詩解讀完之后,安排少數民族小學生自己去理解里面的語句,在自學結束之后,將小學生們表示不懂的地方繼續單獨的深入講解,這樣不僅能夠顯著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還能夠讓學生對于所學習的知識記憶的更加深刻。
三、開展漢語言文學課程,培養學生應用漢語知識的能力
少數民族小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并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能夠在未來與其他民族交流的時候更加的順暢無障礙。所以開展漢語言文學課程,以此來培養小學生應用漢語知識的能力。漢語言文學知識主要是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提高小學生對于漢語言的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以此來實現少數民族學生的整體的能力與素質的提高。例如教師可以先為少數民族小學生講述相關的知識內容,然后要求學生根據剛才教師所介紹的知識內容,以不同于教師原話的方式向同學們復述,其中在可以用表情進行情感表達的時候還需要配上適當的表情,如此能夠使得漢語言知識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同時這種方式也培養了少數民族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獨立思考和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或者是教師將整個班級的學生隨機分成若干組,然后在班級內開展接龍游戲活動,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的應用之前所學的知識,并且對此進行鞏固、加深印象。對于少數民族小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需要對此及時的關注和了解,對于其中所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的點撥指導,幫助小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出現問題的地方和原因,從而對問題產生足夠的重視。借助這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小學生思考問題和善于應用語言知識的能力,也使得小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保證小學生未來可以通過漢語更好、更深層次的交流,對于學生未來的生活和發展作用重大。
四、總結
在少數民族小學生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中,通過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培養了學生對于漢語言知識的學習和應用能力,也使得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并且讓少數民族小學生充分認識到了漢語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擺正態度去學習新的知識內容,教師自身持續的探索和努力,在開展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并且通過適當的教學方式讓小學生對文學作品產生興趣,使得小學生的認知、想象、創新和觀察等多項能力都得到顯著的提高,使得少數民族的小學生在未來能夠更好地發展,實現與其他民族之間使用漢語進行無障礙的溝通。
參考文獻:
[1]崔玲玲.探究漢語言教學中情景教學法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