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拜克熱木·克熱木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將互動教學運用到初中生物教學中,有利于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成為生物課堂的主體,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文對新課改背景下互動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簡要探討。
關鍵詞:新課改;互動教學;初中生物
在傳統的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上常處于被動地位,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這就導致初中生物課堂缺乏師生互動,課堂氛圍沉悶。在初中生物新的課程改革過程中,提出了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開展積極主動、合作式地教學模式,旨在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落實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初中生物教學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積極引導形成互動型、創新型、合作型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采用互動教學模式進行初中生物教學,能夠增強師生間的交流,實現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目標。
一、為互動型教學模式營造環境
在初中生物教學當中,由于生物教學的特點,在課程中需要大量的操作性實驗活動,想要順利的開展互動教學,教師必須根據實驗特點營造相應的實驗環境,準備好實驗器材和要用的材料,保證教學的順利開展。例如在觀察植物細胞的實驗當中,準備好幾種植物蔬菜,并且配上相應的圖片介紹,學生見到后會產生一定的探究欲望,參與積極性也會提高很多。為互動教學營造相應的環境能夠保證教學的順利開展,提升教學效果,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散,探究能力的培養和學習主動性的增強, 能夠幫助學生全面學習生物知識,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目的性,促進初中生物教學改革的發展和前進。
二、設置教學情境
教師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要以身作則,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能,不斷優化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目標,結合生物教學的實際內容設置教學情境,實現教與學的良性互動,有效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述“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發霉變質的食品,讓學生認真觀察,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思考微生物的概念、生活環境,以這種課堂導入的形式,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微生物。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根據生物教學內容安排,創設具有靈活性的初中生物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
三、運用啟發策略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啟發策略,將生物理論知識和日常生活有效聯系起來,結合多年的生物教學經驗,讓學生從生動的生活情境中出發,引導學生對生物知識進行拓展和延伸。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解“環境對霉菌生活的影響”這一知識點時,就要采用啟發教學的策略,向學生發問,問學生食物在什么季節容易變質發霉?食物在干燥氣候還是雨天更容易發霉?這種問題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他們能全身心投入到生物課堂學習中,主動思考和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實現師生間的良好互動,并且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環境對食物發霉、變質的影響,學生通過思考和總結可以得出“食物在低溫、干燥的環境下更好保存”的結論。
四、采用認知沖突策略
在新課改背景下,實現初中生物互動教學可以采用認知沖突策略,找出生物課堂教學的重難點,抓住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契機,有目的地營造出生物知識認知沖突,以生物問題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客觀事物和生物概念之間的矛盾,為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的互動時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例如:教師在向學生講授“植物生長需要水和無機鹽”這一內容時,可以向學生提問,施肥過多會導致植物細胞失水嗎?這一問題就會讓學生產生一定的認知沖突,讓學生主動思考所學的生物知識,探索生物知識的沖突,加深對生物知識的理解。
五、注重實驗教學
眾所周知,初中生物質一門科學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生物實驗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以生物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在掌握一定的實驗技巧的基礎上,提高血神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學生通過參與生物實驗,建立生物學概念,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識和實驗技能。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植物細胞結構時,由于初中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較差,教師可以采用實驗演示的方式,讓學生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利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結構,總結出細胞結構的基本特點,為初中生物實驗探究儲備豐富的生物知識,以實驗教學的形式促進初中生物課內外師生教學互動。
六、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性格特點、學習能力的強弱進行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在因材施教的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積極互動,為學生創設條件,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例如,教師在講解初中生物食物鏈這一章節時,可以讓部分表演欲望強烈的學生去扮演食物鏈不同層次的各種生物,如人、動物、植物、菌類等等。幫助學生自行查找資料:人是以什么為食物的?動物是以什么為食物的?植物又是怎么吸收養分的?然后讓表演的學生自行尋找屬于自己的食物,在學生表演完之后,讓未參與表演的學生進行歸納總結。這樣互動式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
因材施教的互動式教學促進了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學生與學生的交流,有利于將抽象的初中生物教材變得具體化、生動化,降低了初中生物學習的難度,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互動式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展現才華的機會,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總結:目前,有的學校初中生物教學實踐還處于一種老師怎么教學生就怎么學的相對封閉狀況。這種教學模式完全忽視了學生在教學過程當中的主體地位,完全禁錮了學生的創造性和創新性,嚴重妨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引入互動教學模式,能充分體現出學生在生物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實現師生合作探究,打破傳統生物教學模式的弊端,增強初中生物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極大程度上改善初中生物教學質量。因此,伴隨著我國中學課改的不斷深入和改進,如何在初中生物的實際教學中合理的應用互動教學模式,仍是我們今后不斷探索的課題。
參考文獻:
[1]曹興彬.淺議初中生物課堂的多樣性教學[J].現代農村科技,2015(15).
[2]劉克容.初中生物課堂生成性資源的巧妙利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5(11).
[3]李克強.淺談構建初中生物高效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4(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