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圣
課堂練習題的設計,應該充分貫徹課程標準和教學新理念,做到既符合課標,又要體現思品課程的時效性;課堂練習題的處理既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還要合理利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法提高課堂效率。課堂練習設計的優化要堅持準、精、巧、新。課堂練習處理必須優化,以激勵為主、分層次處理、多提倡自主與合作學習、多關注學困生,對學生進行動態化管理、精講精練。
練習設計準精巧新優化課堂檢測環節是高效課堂教學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其主要作用是:一方面,對學生學習內容的鞏固、深化、提高;另一方面,便于教師當堂獲得反饋信息,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課堂效果和教學質量。可以說課堂檢測這一環節是衡量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是否高效的一把尺子,因此課堂練習的設計與處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課堂練習設計與處理的優化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徑,也是考驗教師教學水平和智慧的重要體現,更是高效課堂的必然要求。
課堂練習題的設計應該充分貫徹課程標準和教學新理念,做到既符合課標,又要體現思品課程的時效性;課堂練習題的處理既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還要合理利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法提高課堂效率。那么,如何設計和處理一節課的課堂練習呢?
一、課堂練習設計的優化要堅持準、精、巧、新
在教師編寫的常規學案中,教師對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非常重視,可以用精雕細琢來形容了,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相當多。然而對課堂練習往往不夠重視,有的簡單的選擇幾個問題,有的從網上下載幾個問題,有的問題甚至不能和教學目標扣合,這樣使課堂檢測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流于形式化。經過多年的教學和探索,我認為在課堂練習設計時要做到以下四點:
(1)練習題的設計是否達標和符合實際,即準。一是要與課程標準扣合,二是要與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相扣合。同時,要能夠體現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的三貼近原則,多方面地提高學習興趣,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平時多鉆研教材和課標,深入到學生中去,多了解學生,多觀察社會,及時把握社會發展和學生感興趣的熱點問題。
(2)要能夠體現學習的重點、常考點、易混點、易錯點,即精。要針對本節課重點、常考點、易混點、易錯點精心設計練習或者選擇練習題,起到強調、強化的作用,這也是提高學生成績的有效途徑。同時題量一般要控制在十分鐘之內,大約五個選擇題,兩個材料分析題就夠了,不宜太多。這就要求老師經常鉆研歷年來的學考試題,把重點、常考點、易混點、易錯點認真總結和記錄,結合當前所學課程及時在練習題中體現出來。
(3)練習題的設計要圍繞規律、方法、小竅門、典型習題等方面選題,即巧。檢測題難度要適宜,做到低起點、多層次,檢測題的題型要與常考題型一致,加強練習的針對性。這就要求老師多總結學習方法,讓學生掌握知識規律,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起知識的框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實現高效課堂做準備。
(4)練習題的設計要體現思品課程的時代特點,即新。選擇題的題干或材料分析題的材料要選擇近期發生的充滿正能量的社會熱點、學生關注的焦點以及國家領導人的講話,這樣做的目的是既能把社會的正能量傳遞給學生,還能聚焦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增加思品課的吸引力。這就要求老師在平時工作中,多關注社會熱點,多積累教學資料,以備不時之需。
二、課堂練習處理必須優化
在對練習的處理中必須進行優化,摒棄傳統的、簡單的處理方式。應做到激勵為主、分層次處理、自主合作學習、多關注學困生、動態化管理、精講精練。
(1)激勵為主。根據課堂練習的題型、題量,確定一定的分數,簡單易懂的練習題適當多賦分,難度大的題目少賦分。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更多的學生體驗更多的成功,逐步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2)分層次處理。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一樣,所以學生做題數量的多少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差別較大,因此不能用統一的尺度來衡量和要求每一個學生。這就需要老師在平時教學中必須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在做練習時盡量使練習的數量及難度和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相匹配。
(3)多提倡自主和合作學習。難度小的練習學生自己處理,難度大的練習多人合作討論共同處理,這樣的好處是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合作的能力和素養,從而構建起高效課堂。
(4)多關注學困生。對學習基礎差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和檢查,把基礎知識的落實放在首位,對他們取得的成績哪怕是一點進步也要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逐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做到集中輔導和個別輔導充分結合,力爭使全班學生都能得到提高和發展。
(5)對學生進行動態化管理。老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學生的學習能力隨之提高,那么老師的要求必須要跟著提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高效課堂。
(6)精講精練。精講,老師對全班學生的整個練習情況進行綜合分析,一定要把出錯多的題精心講解。精練,易混淆的題一定把正確的知識點落實到位,找不到答題思路的題進行精心指導,和學生一起找出解答的思路和總結答案,既能拓寬學生思維,也能使教師對教學有更高層次的把握,達到教學相長、互相提高的目的。
總之,無論采用什么方法,一是要獲得反饋信息,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情況,找出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在課堂上統一解決,對于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采用個別輔導的方式解決,力爭做到全覆蓋,不留死角,把教師的愛灑向每一名學生。二是要做好自我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學中是否真正做到了以生為本,是否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和教學了,重難點的突破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規律,三維目標是否得到了充分實現,通過反思來發現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學生的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