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峰
民營企業參建“一帶一路”的愿景和思路
◎王海峰
民營企業作為一支極其重要的力量,活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所在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本文從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五個方面梳理了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的愿景和責任,提出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思路和建議。
民營企業; “一帶一路”;思路
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提出了共建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希望和沿線相關國家和地區共享發展理念,共商發展大計,共擔發展責任,共享發展成果。在這一行動中,民營企業承擔著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
1.政策溝通呼喚民間智慧
政策溝通和對話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基礎和保障,需要民意支持和民營企業參與。加強政府間合作對話、政府和企業間合作對話、企業間合作對話,才能使政府真正了解企業發展和公眾訴求,有效集聚民間智慧,構建起政府間多層次、高效率的宏觀政策溝通交流機制,推進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和金融國際化。2016年3月,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在博鰲論壇上提出世界電子貿易平臺(eWTP)構想,得到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和“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國家的支持,并在當年的G20杭州峰會形成共識,同意設立促進跨境電商領域公私對話的eWTP,搭建起了國際組織、政府和企業多方對話機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經濟發展戰略、市場改革、擴大開放、社會責任和中小企業參與等方面的交流對接,為區域大市場建設、大項目實施、中小企業發展和公眾福祉提供了政策支持。近四年來,“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高層對話和政策溝通,均有民營企業參與其中,行業協會、商會和僑聯等非政府組織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2.設施聯通需要民營企業參與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重大項目需要社會資本和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道路、港口、機場、管道和物流基礎設施等傳統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項目規劃、技術標準和操作規范等對接不僅需要國有企業參與,也需要國內外民營企業通過PPP等多種形式來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基礎信息網絡、互聯網、移動網、大數據及云計算等方面的規劃、標準、規范和技術等對接,更需要民營企業參與。如華為在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1500多張網絡提供設備技術支持,服務全球1/3的人口;海外業務占其業務總量的2/3,“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業務又占其海外業務的1/2以上。
3.貿易暢通必須依靠民營企業
貿易投資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內容,民營企業是參與貿易投資合作的主體。落實世界貿易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改善口岸通關條件,提升通關能力,加快“單一窗口”建設,促進上海、廣東、天津和福建等全國1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必須充分聽取民營企業訴求。我國加入WTO后,隨著貿易管理體制的改革,涌現出一達通、環球資源、中國制造和伊西威威等數百家外貿綜合服務(B2B)平臺,以中小出口代理企業、物流服務商和財稅公司等作為合作伙伴,為平臺上的客戶提供國際化、專業化、個性化和標準化服務,節省了貿易成本,提高了通關效率。同時,消除投資貿易壁壘,改善營商環境,積極同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商共建自由貿易區,也需要民營企業的深度參與。如今年3月阿里巴巴集團與馬來西亞宣布共同建設數字貿易自由區,成為eWTP在海外的先行試驗區。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鞏固和擴大傳統貿易,大力發展現代服務貿易,創新貿易方式,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業態,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其試點經驗“六大體系”(信息共享體系、金融服務體系、智能物流企業、電子商務信用體系、統計監測體系、風險防控體系)和“兩大平臺”(“單一窗口”平臺和線下的綜合園區平臺)已在國內其他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進行復制和推廣。
4.資金融通反映民營企業訴求
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更需要反映民營企業的訴求。深化金融合作,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范圍和規模,助力人民幣國際化,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和貨幣匯兌風險,既是民間力量“走出去”發展的政策訴求,也為民間金融機構“走出去”提供了動力。2015年,螞蟻金融服務公司與印度第三方支付平臺Paytm合作,使Paytm迅速發展成為印度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三的電子錢包支付公司,受到消費者和中小微企業的歡迎。同時,加強征信管理部門、征信機構、評級機構和民營企業之間的跨境交流與合作,逐步在區域內建立高效監管協調機制,建立風險應對和危機處置制度,幫助民營企業化解風險,形成應對跨境風險和危機處置的交流合作機制也十分重要和必要。
5.民心相通依托民營企業支撐
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民間力量是民心相通的根本。加強旅游合作,擴大旅游規模,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提高沿線各國游客簽證便利化水平,民營企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如杭州的飛豬旅行作為一家新興的綜合旅游服務平臺,在服務“一帶一路”傳統新馬泰旅游市場同時,引導中國游客前往俄羅斯、印度、以色列和伊朗等新興旅游目的地,既增進了民間交往,也促進了這些國家旅游業發展。同時,加強企業間技術合作,促進技術人員交流,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如為了服務跨境電商的發展,阿里巴巴集團編制了跨境電商連接指數,反映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境電商貿易的連接緊密程度,服務于沿線眾多中小微企業。
“一帶一路”聯接亞歐兩大生產網絡,不僅有助于促進國內改革開放,也有利于維護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還會創造新需求、提升新供給,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巨大空間。
1.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民營企業種類多、數量大、機制活且親和力強,民營企業和商會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具有民間外交的突出優勢,容易建立互信,實現互利共贏。民營企業以商業利益為主要目標,服務當地市場,社會經濟溢出效應明顯。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20多個國家建立的56個經貿合作區,大多由民營企業建設、經營和管理,帶動了近1200多家中小企業集群式發展,提供了16萬個就業崗位,為當地創造了10億美元稅收。如阿里巴巴集團在馬來西亞參與合作建設的數字自貿區,抓住了大數據、互聯網為特征的新經濟發展機遇,充分發揮其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和品牌效應,引入了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經驗和做法,極大地提升了馬來西亞跨境電子商務的綜合能力,服務馬來西亞和東南亞眾多的中小微企業,輻射范圍廣,影響面大,受到了馬來西亞政府的歡迎和支持。
2.準確把握市場需求
堅持市場運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基本準則。民營企業和商會是市場化產物,善于捕捉市場信息,把握市場需求,提供市場需要的產品。民營企業“走出去”首先要從企業發展戰略上做好頂層設計,要緊緊圍繞市場需求,從企業國際化經營、市場開拓、研發設計、品牌建設和人力資源等方面制定具體可行的目標和實施方案。如螞蟻金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就很好地把握了市場需求和電子金融發展趨勢,與當地知名企業進行深層次技術合作,極大地提升了當地企業的服務能力,快速拓展了自己在印度、印尼和泰國等地的業務,也強化了品牌優勢,實現了以市場為基礎,以技術合作為核心的互利共贏。
3.注重形成產業集聚
民營企業大多規模不大,布局分散,財力物力有限,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必須學會抱團取暖集聚發展。產業集聚既有助于中小企業獲得更加豐富的市場和行業信息,也有助于中小企業搭建緊密的生產供應網絡,還能有效提高中小企業和當地政府的溝通能力。遍布長三角、珠三角的產業園區就是中小企業產業集聚的最好體現,不僅能享受很多優惠政策,而且在相互競爭中不斷學習成長。“一帶一路”沿線的56個經貿合作區也成為中小企業“走出去”集聚發展的重要平臺。產業集聚也需要大企業大集團帶動。全球500強企業在境外投資經營都會帶動一大批中小微企業,形成一個個產業集聚區。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就是國內很多地區吸引國際大企業投資的一種有效模式。
4.積極加強政策溝通
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需要有效的政策支持,需要通過多種渠道加強與政府的溝通,反映政策訴求。企業越大、影響力越強,政策溝通能力也越有效。民營大企業要發揮自身領導力,加強與上下游中小微企業的溝通,了解其政策需求,組織開展政策研討和對話,將企業的政策需求傳遞給政府。中小微企業也要向商會和行業協會表達訴求,并反饋給政府和社會。民營企業要利用智庫力量,就一些涉及民營企業發展的重大課題,進行深入調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議,供決策者參考。
5.認真履行社會責任
“一帶一路”建設必須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必須認真履行社會責任。社會、文化、傳統以及發展階段的差異性,使得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存在不同的認知與理解,是民營企業在海外履行社會責任的主要障礙。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一要強化社會責任意識,在企業文化和價值觀中體現社會責任承諾;二要了解和尊重當地文化和價值觀,認真履行商業誠信和當地道德準則;三要換位思考,兼顧商業利益和社會效益,在商業利益和社會效益發生沖突時,要以社會效益為重。
6.有效管理防范風險
民營企業“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既要知己知彼,做好國別和市場調研,也要量力而行,盡可能發揮自己所長,通過抱團出海來防范和降低系統性風險。風險管理是民營企業“走出去”有效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保障。跨國公司和大的民營企業集團均有自己的風險管理團隊,也善于利用國際知名的中介機構來把控和防范系統風險,同時,大企業也容易得到金融保險機構的支持,大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的合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中小企業識別和管控風險。
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會使市場真正發揮作用,也會使“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各級政府應為民營經濟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更加有效的政策支持。
1.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多種形式的政策溝通
“一帶一路”倡議建立了多種形式的對話機制,既要鼓勵民營大企業參與政府間政策對話,也要讓中小企業有參加政策對話的渠道。要在政策溝通框架下,建立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對話機制,讓企業參與雙邊或多邊的政策溝通,為民營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多信息和幫助。要主動幫助企業解決在國內遇到的問題,也要積極幫助企業通過參與雙邊或多邊對話解決其在國外遇到的問題。
2.支持民營企業參與行業技術質量標準的制定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跨境電商零售監管理念和監管方式存在較大差異,國家間對產品質量存在的標準差異制約了跨境零售業務的健康發展。因此,建議在保障安全、衛生和環保前提下,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參與跨境電商零售商品質量準入標準,建設跨境電商商家的信用體系,推動“一帶一路”沿線信譽良好的企業“快速通關”和“免檢免疫”,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
3.為新經濟新業態營造寬松的政策環境
跨境電商的迅速發展依賴于保稅模式和寬松的政策環境。我國是跨境電商最大的市場,引領著“一帶一路”國家跨境電商的發展,我國跨境電商監管政策和實踐也被“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復制。目前,“商品準入、單次限額、全年限額”的監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跨境電商的發展,建議根據國別、企業性質或商品特征,有針對性地放寬相關限制。
4.促進貿易便利化服務中小微企業
世界貿易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的實施有助于民營企業更好地參與經貿合作,應盡快推動我國海關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海關的數據互聯共享,落實世界海關組織(WCO)關企合作倡導,支持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實現海關與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數據互聯、風險及信用系統共享,利用新技術新理念打造政府、企業和市場互動的“單一窗口”,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務。
5.支持民營企業“走出去”集聚式發展
圍繞產業鏈、技術鏈、供應鏈集聚式發展,是民營企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的重要方式,也是民營企業“走出去”提升國際化水平的重要途徑。國家應加大對民營企業參與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的政策、資金和金融支持力度,鼓勵民營企業圍繞產業鏈 “走出去”抱團發展。
6. 支持民營企業建立社會責任監督和自律體系
企業社會責任已成為跨國公司海外投資的一項總則,但國內某些民營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意識,過分注重商業利益而不能很好地履行社會責任,產生了一定負面影響。政府應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制訂企業海外投資社會責任導則,建立企業社會責任監督和自律體系,對企業社會責任進行信用評級。將相應的社會責任制度引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作者單位: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

■ 巖邊瀑響 董年龍/攝
F114
A
10.13561/j.cnki.zggqgl.2017.09.019 ■ 編輯: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