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巍
我國與中東石油合作歷程及建議
◎汪巍
中東是我國最大的石油進口來源地。本文在闡述了我國與“海合會”成員國及非“海合會”產油國合作現狀的基礎上,對中資石油企業如何在新形勢下拓展中東石油和天然氣市場提出了建議。
中東;石油;合作
中東地區是石油、天然氣富集區,石油儲量約占世界總儲量的67%。2015年中東石油產量占世界的32.4%,同年中東原油出口量占世界的44.5%。除石油外,海灣地區天然氣儲量也相當可觀,擁有全球43%的天然氣儲量,僅卡塔爾、阿聯酋和沙特三國之和就達23萬億立方米,占世界總儲量的14.8%,而且不斷有新的發現和開采。
中東始終是我國最大的石油進口來源地,其份額一直保持在50%上下。在進口來源國方面,最初主要是阿曼和也門。2002年至今,沙特一直是我國重要的原油供應國之一。
海灣地區是舉世無雙的世界油氣寶庫,油氣田儲量大,單井產量高,油氣生產成本低。我國在中東石油合作的重點之一是與海灣合作委員會(簡稱“海合會”,成員國包括沙特阿拉伯、阿聯酋、阿曼、科威特、卡塔爾和巴林)成員國的合作。
1.與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合作
長期位居全球石油第一大國的沙特阿拉伯,是我國對外石油合作的重點。沙特向我國出口的原油從2002 年的1140萬噸增加到 2013年的5390萬噸,占2013年我國進口原油總量的19.1%。同時,我國與沙特能源企業的投資合作也蓬勃開展。
在石油下游領域,2016年1月,習近平主席和沙特國王薩勒曼共同出席了沙特阿美中國石化延布煉廠(簡稱“延布煉廠”)投產儀式。延布煉廠是我國目前在沙特最大的投資項目,設計加工能力達到40萬桶原油/日(2000萬噸/年),總投資91.5億美元,中石化與沙特阿美持股比例分別為37.5%和62.5%。延布煉廠的投運,擴大了當地就業,促進了當地石化工業和經濟社會發展。
在石油上游領域,2016年1月,中石化在沙特設立的中東研發中心以基礎性、前瞻性和應用技術研究為主,是中石化在中東地區的應用技術研究中心、技術推廣支持中心和高級人才培訓中心。此研發中心的成立,將助力中東國家石油石化行業蓬勃發展,推動中石化與中東國家的合作再上新臺階。
在我國境內,依托廣闊的市場,中石化與沙特阿美公司和埃克森-美孚公司等成立的福建聯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規劃煉油能力1400萬噸/年,主要加工沙特含硫原油。中石化與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合資成立的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是我國最大的乙烯合資企業之一,其中100萬噸/年乙烯裝置屬世界級規模、45萬噸/年聚丙烯裝置為世界單套生產能力最大,每年可生產約320萬噸高品質的化工產品。
伴隨雙向投資不斷發展,沙特阿美海外公司還和中石化及埃克森-美孚公司共同組成福建成品油營銷合資公司;沙特阿美公司入股中石化青島大煉油項目并于2008年投產。這些中沙雙贏項目使我國獲得長期原油供應,沙特原油獲得長期穩定市場。
2.與阿聯酋的石油合作
阿聯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達130億噸,占世界總儲量的9.5%,天然氣儲量約6.1萬億立方米。
2009年,中國石油寶雞石油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寶石機械”)與阿聯酋國家鉆井公司(NDC)簽訂20億元訂單,成為該公司最大的單筆出口合同,拉開了我國與阿聯酋石油裝備合作的序幕。2013年,寶石機械獲得NDC26.2億元續簽訂單。2015年6月,雙方簽訂的第3批18.8億元鉆機項目進入圖紙設計、審批及外購設備采購階段。至此,寶石機械已累計獲得阿聯酋65億元出口大單,創造我國高端重型石油裝備出口金額和數量紀錄。
我國與阿聯酋石油合作呈現出政府推動、企業跟進的發展趨勢。2015年5月17日,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CPECC)與阿布扎比陸上石油公司(ADCO)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簽約曼德油田EPC總承包項目。這是中石油在中東高端市場上的又一重大突破[1]。2015年12月13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穆巴達拉油氣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戰略合作協議》在北京簽署。根據該協議,雙方將在阿聯酋境外上游油氣投資及相關項目服務等潛在領域開展合作,具體包括陸上常規項目、海上項目和LNG(液化天然氣)項目等合作。
2015年3月11日,由中石化冠德控股有限公司在海外投資建設的富查伊拉石油倉儲公司(FOT)在富查伊拉酋長國自由貿易區竣工投產,富查伊拉石油倉儲項目是中石化在海外參與投資建設的最大倉儲項目,總投資3.4億美元,罐容120萬立方米,極大改善了當地的原油、成品油儲備能力。
3.與阿曼的石油合作
阿曼2014年石油探明儲量為7.4億噸,當年產量約0.46億噸。截至2013年,阿曼已探明天然氣儲量約0.85萬億立方米,當年產量391億立方米。
中石油介入阿曼項目之初,堅持“油田內部找油田、油田上下找油田”的創新理念。2003年,中方技術人員力主在地塹斷塊部署DL-59井并一舉成功,獲得高產油流。接下來通過滾動勘探,相繼發現了四個新的斷塊,有效提升了產量、遏制了遞減,贏得了伙伴的信任。2012年,阿曼項目原油產量邁上新臺階——年產原油181.37萬噸,是項目接手時的近9倍。
2015年2月,阿曼國家煉化和石油工業公司牽頭實施的賴蘇特終端改造EPC項目啟動招標。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中東地區公司成功中標該項目。該項目是管道局首次進入阿曼市場,實現了管道局在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國家高端市場的再度突破[2]。
4.與科威特的石油合作
科威特是中東主要產油國之一,2005年,科威特石油公司設立北京辦事處,與我國簽署長期原油供應協議,逐步增加對華石油出口。2006 年,中科合資在廣東南沙建煉油項目。2013年,我國從科威特進口原油940萬噸,科威特成為我國第十大海外原油進口來源國。
2014年6月3日,《中國國家能源局與科威特石油部關于石油領域合作的協議》簽署。根據該協議,兩國政府部門將支持兩國企業開展石油上游勘探開發、工程服務和下游煉化等領域合作,科威特愿繼續擴大對華原油出口,并研究在我國建設戰略石油儲備的可能性。兩國企業還將積極擴大在第三國開展石油項目合作,并在石油科技領域加強合作。
5.與卡塔爾的石油合作
卡塔爾是世界第三大天然氣探明儲量國,85%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外,其中63%出口亞洲,也是世界上最大的LNG出口國。2008年,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簡稱中海油)與卡塔爾簽訂LNG購買協議,每年從卡塔爾進口200萬噸液化天然氣,協議期為25年。這是我國第一次與亞太地區以外的LNG供應國簽訂協議。2009年11月中海油和卡塔爾天然氣公司簽訂長期供應備忘錄,使得中海油每年從卡塔爾進口的液化天然氣提升至700萬噸。
2008年,中石油也和卡塔爾簽訂LNG購買協議,每年從卡塔爾進口300萬噸液化天然氣,協議期為25年。2009年,卡塔爾天然氣公司與中石油簽署備忘錄,每年另外增加200萬噸LNG供應我國。
在油氣開發方面,2010年,卡塔爾天然氣公司、殼牌石油公司和中石油簽署了有關靠近拉斯拉凡港附近的D區域的30年勘探與產量分成協議,其中,中石油持有25%的股份。2011年5月,卡塔爾國家石油公司(QP)與中海油中東(卡塔爾)有限公司及法國道達爾(卡塔爾)公司簽署了《卡塔爾BC區塊胡夫以下地層天然氣勘探及生產分成協議》。協議規定了道達爾公司持有項目25%的股份;中海油中東(卡塔爾)有限公司持75%的股份,并繼續作為該項目的作業者。中石油2012年7月收購法國蘇伊士環能集團卡塔爾海上第4區塊40%石油勘探開發權益,當月獲得卡塔爾能源和工業部正式批準。該項目勘探如獲商業發現,中石油將與卡塔爾石油公司合作開發油氣資源。
2012年1月,中石油與卡塔爾石油國際有限公司、殼牌(中國)有限公司簽署浙江臺州煉化一體化項目合資原則協議。這是中石油國內煉化業務布局調整的重點項目,也是中方深化與中東主要資源國以及國際大石油公司合作的又一重要進展。
中東是國際石油公司群雄逐鹿之地。中石油在中東5個國家運作11個項目,工程技術服務隊伍遍及9個國家,中東是中石油海外投資業務及工程技術服務保障業務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油氣合作區。
2009年7月,中石油與伊朗方面簽署的北阿扎德甘油田開發合同生效。北阿項目首次在伊朗應用了規模氣舉、鉆機自動平移、埋地管線防腐層地面音頻檢漏技術,以及大型拱頂罐倒裝施工法等先進技術工藝。2015年2月,北阿項目鉆井作業按計劃完美收官,雖歷盡千難萬險,最終成功率達100%。北阿項目成功投產,提升了中石油公司在伊朗的形象。2016年4月13日,北阿油田正式啟動原油外輸,北阿項目迎來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一天。11月15日,中石油首船203萬桶伊朗權益油抵達大連港。此前一天,第二船從伊朗發運的100萬桶權益油也已抵達法國拉瓦萊煉廠。這標志著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伊朗北阿扎德甘項目進入成本回收實質性階段,體現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全球資源整合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據伊朗國家發展“五年計劃”,石油上游行業2016-2021年將需要1300億美元的投資,目標是2021年前把油氣日產量分別提高到570萬桶和14億立方米。伊朗視我國為油氣能源和石油科技方面的戰略合作伙伴,其2016年頒布的新版石油合同大幅改善了投資條件,延長了合同期限,回報機制更加靈活,同時為開發商提供多樣的激勵機制[3],這些均為深化我國與伊朗石油合作開辟了更加廣闊的前景。
2009年,隨著艾哈代布項目重啟,魯邁拉、哈法亞項目中標,中石油擴大了其在伊拉克的市場份額。此后,在中石油與合作伙伴共同努力下,魯邁拉油田達到合同要求的增產目標,艾哈代布、哈法亞油田新建產能相繼投產,中石油在伊拉克上游項目先后步入投資回收軌道。伊拉克對華出口原油也由2005年的117萬噸增至2013年的2351萬噸,成為我國第五大原油供應國[4]。2015年中石油伊拉克項目作業產量突破5500萬噸,取得良好投資回報[5]。 2016年,中石油權益提油量約占伊方份額油分配的1/4。中石油成為伊拉克戰后重建過程中最重要的投資者之一。
2016年上半年,中國石油技術開發公司(CPTDC)經過努力,成功拿下埃及GASCO的一個大型國家電廠調壓系統的項目,打破了發達國家在埃及天然氣設備領域的壟斷,也標志著我國石油裝備企業在中東市場取得重大成果。
多年來,中資石油企業本著“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原則,在中東國家進行生產運營的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提供盡可能多的就業機會,堅持國際最高的安全、健康和環保標準,鼓勵員工綠色作業,低碳生活,保護當地生態,并完善HSE管理,保障海外作業員工的安全健康。中資石油企業在中東堅持本地化采購,帶動當地企業發展;尊重中東的文化傳統,充分結合公司資源、技術和設備優勢,支持當地社區交通、通信和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幫助改善社區居住環境。中石化負責的阿爾及利亞長輸水管線項目,不僅解決了當地的用水困難,還促進了當地就業,為所在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積極貢獻。
中石化在沙特的多個石油工程項目,多次獲得項目業主頒發的“連續400萬安全人工時”證書。僅2015年,中石化沙特公司為沙特籍員工購買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險約700萬沙特里亞爾,有效保障了員工權益。近年中石化沙特公司累計向沙特政府納稅6795萬沙特里亞爾,向沙特慈善機構捐款50萬沙特里亞爾。
中石化在埃及的阿帕奇QPC作業公司實現了污水100%合法回注,是在埃及17家合資公司中第一家實現了全部污水回注至產層的公司,受到當地政府環保部門的高度肯定。
中資石油企業已掌握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和部分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煉油、乙烯和芳烴成套技術,有些技術及產品已出口到國外,在新形勢下拓展中東石油市場,可考慮采取四項對策:
1.深化與中東產油國石油下游領域合作
中東國家雖然擁有非常豐富的石油資源,但它們同時已經意識到過度依賴油氣資源的潛在危機,因而正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石化產業發展,規劃建設一批大型煉油和化工項目,力圖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能優勢。
我國已擁有強大的煉化工程咨詢、設計、施工、監理和項目管理能力,培養了一大批具備豐富實踐經驗、善于艱苦作業的專業施工建設隊伍,能夠為大型煉化項目提供全流程的工程總承包服務。中東國家發展現代化煉油化工工業過程中,我國與中東國家可通過技術轉讓、帶資建設和合資合作等多種方式深入合作,向有需求的國家出口煉油化工技術與裝備,加快相關中東國家石化產業的發展。
2.參與更多的液化天然氣項目
世界天然氣需求增長很快,增速超過石油。據殼牌石油公司預測,到2025年天然氣消費將占世界能源消費的25%。我國天然氣需求增長也較快,天然氣可供總量將出現缺口,而中東擁有豐富的天然氣,伊朗和卡塔爾分別占世界天然氣儲量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它們需要尋找海外市場,銷售LNG是它的主要方式。所以,我國參與中東的天然氣開發項目可以實現雙贏。中資石油企業可與歐美石油公司建立投資集團,參與中東天然氣開采和LNG廠的建設,引進所生產的液化天然氣。
3.擴大在中東產油國石油工程承包市場占有率
中東是一個巨大的石油工程市場,每年都有大量的勘探、開采和油氣田建設作業。中東產油國勞動力十分缺乏,而且技術水平不高,工程發包量和勞動力輸入量很大。而我國的石油勘探、開發和石油化工技術總體上接近世界水平,又有優質高效的大批勞動力,在石油工程服務方面有很大優勢。中資石油企業在中東的石油工程承包已經有了良好的開端,可進一步擴大物探、鉆井、測井、錄井、修井及煉油化工工程市場占有率。
4.簽訂更多的長期石油供貨合同
從發展趨勢看,中東地區石油出口在全球石油出口的比重還會上升;從中長期看,中東仍將保持我國主要供油區的地位,所以中資石油企業與中東產油國簽訂更多長期購油合同,對保障我國石油供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何花玲等. 中國石油中東高端市場再獲突破.中國石油報,2015-05-19.
[2]閆冬. 管道局中標阿曼賴蘇特終端改造項目.中國石油報,2015-11-11.
[3]沈科. “走出去”投資海外油氣要堅定不移.中國石油報,2017-01-11.
[4]趙雙. 中國石油中東公司伊拉克項目提油銷售啟示錄. 中國石油報,2016-07-20.
[5]張晗. 油氣合作成為“一帶一路”建設重要支點. 中國石油報,2017-01-4.
(作者單位: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
F416
A
10.13561/j.cnki.zggqgl.2017.09.020 ■ 編輯:田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