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亮,劉國輝,施佳慧,雷文斌,李 越
(1.浙江體育科學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4;2.成都體育學院 運動醫學系,四川 成都 610041;3.浙江省水上運動管理中心,浙江 杭州 311709)
以專項高強度間歇訓練為主導的劃艇項目賽前訓練監控手段個案研究
薛 亮1,劉國輝2,施佳慧1,雷文斌3,李 越1
(1.浙江體育科學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4;2.成都體育學院 運動醫學系,四川 成都 610041;3.浙江省水上運動管理中心,浙江 杭州 311709)
目的:摸索適合劃艇項目專項高強度間歇訓練模型,通過訓練生物學監控手段評價訓練效果,為進一步挖掘劃艇賽前專項訓練提供個性化參考。方法:以浙江省國家隊現役3名男子運動員為研究對象,通過連續3周兩種高強度專項訓練模型的實施,采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比較分析法對訓練監控指標進行相關研究。主要指標包括常用的血乳酸(LA)、肌酸激酶(CK)、尿素氮(BUN)、血紅蛋白(HB)、睪酮(T)、皮質醇(C),并嘗試引入反映心臟功能的腦鈉肽(BNP)、肌鈣蛋白(CtnT)指標。結果:①不同狀態下LA濃度與運動成績來看,兩種訓練方法均能較好地反映3名運動員專項糖酵解供能系統的沖酸和耐酸能力,相對而言第一種訓練方法對于沖酸能力的發展效果更佳。高強度運動后即刻、休息期LA變化趨勢來看,3名隊員的乳酸代謝清除能力不夠強,證明運動員有氧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才能保證高強度訓練效果。②通過賽前專項強度訓練期CK、BUN、HB等指標的變化趨勢來看,3名運動員經三周運動負荷量的積累,運動疲勞恢復的速度有所下降,說明機體承受訓練負荷量的能力已明顯減弱。結論:訓練生物學監控評價結果反映3周專項高強度訓練模型的實施,必須要以較好的專項有氧能力為基礎,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運動員速度耐力發展水平。心臟功能敏感指標BNP和CtnT的介入研究,可為專項訓練監控評價分析、運動員個體身體機能狀態診斷及運動疲勞補劑的應用提供全面的數理依據。
劃艇運動員;專項高強度間歇訓練;速度耐力;個案研究
劃艇是運動員跪在船內面向前進方向用單葉槳劃行。從能量代謝的特點來分析,劃艇屬于體能主導類周期性項目,是最大強度條件下高乳酸的無氧糖酵解加有氧供能的運動項目。高度發展耐力的同時,重視速度訓練[1]。因此,劃艇運動員需要在有氧代謝和無氧代謝能力兩個方面都得到充分發展[2,3]。
浙江省男子劃艇優秀運動員3名(國家隊現役隊員),運動等級全部為國家健將級別。其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專項高強度間歇訓練時限:2017年2月17日—2017年3月3日共3周(每周一、周五下午3點進行專項強度訓練,如遇水上風力>3級,對應測試日、時間相應順延)。專項訓練第一周、第二周為第一種訓練方法,第三周為第二種訓練方法。專項強度訓練模型第一種方法:(250m×6次)×2組,次間間歇2min,組間間歇15min;第二種方法:(250m×4次)×3組,次間間歇1min,組間間歇15min。
通過兩種高強度間歇訓練模型的實施,旨在圍繞專項速度耐力發展水平,挖掘運動員個體能量代謝特點,可作為備戰比賽階段專項強度訓練的方法,并借助訓練監控手段的干預為教練員調整訓練計劃提供數理參數。有研究表明,目前世界高水平皮劃艇教練員專項訓練主要從高強度間歇訓練法、累計訓練法及以乳酸閾理論為基礎的乳酸閾訓練法為主流訓練理念[4],本訓練模型在冬訓期著力夯實乳酸閾訓練法為基礎,在備戰全運預賽前期,圍繞高強度間歇訓練法、累計訓練法為理論依據,為突破速度耐力發展水平尋求訓練創新突破口。本研究劃艇專項分段訓練采用250m短距離高強度間歇訓練,其持續時間約為1min,可較明顯反映機體的糖酵解能力,說明高強度訓練后機體耐酸和沖酸水平;組次間累計訓練及高強度運動后血乳酸的消除速度可反映運動員的有氧能力。
3.1 德國BIOSEN C-line EKF Diagnostic全自動乳酸儀
每次測試采指血20ul,完成專項強度訓練中、間歇休息期、訓練恢復期實時LA濃度檢測,相關實驗耗材全部為EFK血乳酸儀標配。
3.2 日本希森美康pocH-100i三分類血細胞分析儀
每次測試采指血20ul,完成專項強度訓練期每周血常規測試,測定時間為周訓練計劃中的星期三早6:30分空腹,相關實驗耗材全部為日本希森美康pocH-100i三分類血細胞分析儀標配。
3.3 美國雷杜RT-9000半自動生化儀
每次測試采指血100ul,高速離心分離血清,分別取血清10ul、5ul,完成:①專項強度訓練時限內每周CK、BUN指標測試,測定時間為周訓練計劃中的星期三早6:30分空腹;②專項測試當天訓練后2h及次日晨6:30分空腹的CK、BUN指標測試。實驗試劑耗材為上海復星長征醫學科學有限公司提供。
3.4 美國貝克曼ACCESS2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
專項強度訓練時限開始前一天、結束后一天測試取靜脈血3ml,測定時間為早6:30分空腹,經高速低溫離心取血清1 000ul,進行T、C、BNP、CtnT指標的測試。相關實驗耗材全部為美國貝克曼ACCESS2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標配。
3.5 全自動酶聯免疫吸附分析系統
在3.4的基礎上,取血清200ul,進行CtnT指標的測試。相關實驗耗材全部為為德國寶靈曼公司標配。
通過中國期刊網、國際皮劃艇聯合會官方網站等查閱有關血乳酸對訓練監控的有關資料。主要采用實驗法、比較分析法對測試指標進行相關研究,為劃艇專項成績的提高及運動負荷監控提供一定的數理依據。本研究具體測試指標包括:①完成專項強度訓練時限內的常規生化測試,指標包括血常規、CK、BUN;②完成訓練實時LA濃度檢測,三名運動輔助人員進行1 000m終點成績記錄;③完成專項強度訓練時限開始前一天、結束后一天內分泌水平及心臟功能指標的測試:指標包括T、C、BNP、CtnT。
5.1 第一種訓練方法相關監控指標研究結果與分析
5.1.1 第一種訓練方法實時LA濃度與運動成績結果分析。表2為第一種訓練方法不同狀態下實時LA結果,表3為第一種訓練方法組次間運動成績與兩組訓練后即刻平均LA結果。研究對象劃槳槳頻控制在54±4槳/min。通過表2、表3可看出,研究對象中不同狀態下實時LA濃度在12.0mmol/L以上,第二組運動后即刻LA濃度高于第一組,三人同次測試比較邢×的組次間運動成績最好。250m分段測試成績和LA水平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機體的無氧代謝能力。邢×的前兩次測試中,第二組運動后即刻LA濃度分別達25.2mmol/L、25.7mmol/L,其中第二次的測試中最大LA濃度25.7mmol/L所對應的第二組總成績為5min56s,為分段訓練中組間個人最佳成績,其最大LA濃度間接反映機體沖酸和耐酸水平。研究對象完成頂順風組次間成績及兩組運動后即刻LA變化趨勢來看,次間間歇2min、組間間歇15min較合理,可作為發展速度耐力的訓練手段。
大強度運動后的LA清除速率可以用于評價運動員的有氧代謝能力,本研究中兩組訓練后休息3min、5min、10min的LA結果來看(見表3),LA的清除相對緩慢,研究對象中董×的LA下降幅度最慢。這種LA變化趨勢與尚文元等[5]的研究結果相一致,這說明運動員肌肉的乳酸代謝清除能力不夠強,這會明顯影響運動員的高功率做功的持續時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速度耐力不足,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運動員有氧運動能力有待加強。有氧運動能力是創造劃艇項目優異成績的重要基礎。
由表3可見,第一種訓練方法完成的三次測試中,隨著機體對運動負荷適應性的提高,研究對象第三次測試的兩組平均成績較前兩次明顯提高。且邢×的兩組訓練后平均LA濃度呈明顯下降趨勢,結合表2中第三次測試LA在休息3min、5min、10min中的結果,反映邢×有氧恢復能力出現明顯改善,間接說明第一種訓練方法對邢×的能量代謝能力的提高起到較好的效果。
5.1.2 第一種訓練方法專項測試當天及次日晨CK、BUN結果分析。表4為第一種訓練方法專項測試當天及次日晨CK、BUN結果。通過HB、BUN、T、C、CK酶活性等指標的變化來判斷機體對訓練負荷的適應程度,根據指標變化了解運動時機體的代謝調控能力,從而可正確地診斷機能狀態和疲勞的程度及機體恢復情況,對防治過度訓練和運動損傷有積極的作用,但個體間存在很大差異[6]。本研究對上述生化指標采用針對性、個體化測試方案。
CK酶能夠準確地反映出訓練強度,因此通過對運動訓練后及休息日次日晨運動員的CK水平的監測可以反映出訓練課的負荷強度及恢復情況,提高訓練效益[7]。BUN是機體內蛋白質和氨基酸分解代謝的最終產物,BUN水平反映身體機能對運動負荷的適應情況。在運動訓練實踐中如果高負荷訓練后BUN水平升高,說明訓練對機體產生刺激,訓練后次日晨的BUN值持續升高或恢復緩慢并保持在較高水平,則說明運動負荷過大[8,9]。本研究通過專項測試當天及次日晨CK、BUN指標的變化趨勢,由表4可見,三名研究對象次日晨CK、BUN指標整體較測試日當天2h后的數值出現明顯下降,BUN指標次日晨小于7mmol/L,反映機體對運動負荷的短期恢復能力較好。但CK、BUN指標個體敏感程度差異較大,戴××的CK酶活性相對偏高,說明運動強度對其肌肉的機械刺激程度較深;邢×、戴××完成第一次測試后2h的BUN數值相對偏高,分別達到9.4mmol/L、9.7mmol/L,但隨著運動負荷量的適應性提高,兩者數值呈現下降趨勢。由此可見,CK酶、BUN水平可較好的反映訓練負荷對劃艇運動員個體身體機能狀態的實時影響,可為教練員高強度訓練周計劃的及時調控提供數據支撐。

表2 第一種訓練方法不同狀態下LA結果 (mmol/L)

表3 第一組訓練方法組次間運動成績與兩組訓練后即刻平均LA結果
5.2 第二種訓練方法相關監控指標研究結果與分析
5.2.1 第二種訓練方法實時LA濃度與運動成績結果分析。表5為第二種訓練方法不同狀態下實時LA結果,表6為第二種訓練方法組次間運動成績與三組訓練后即刻平均LA結果。研究對象劃槳槳頻控制在54±4槳/min。通過表5、表6可看出,第二種訓練方法的兩次專項測試中,研究對象除邢×第一次測試第三組即刻LA值有所下降外,其余完成的三組運動后即刻的LA值個體比較均呈現一定的上升趨勢,不同狀態下實時LA濃度在12.4mmol/L以上,間接反映專項訓練的強度也是較大的。結合研究對象各組間總成績來看,兩次專項測試中第二組總成績落后于第一組,第三組總成績與第一組較接近,反映兩次測試中隊員完成第二組的訓練效果相對較差,但經第二組間歇休息后,第三組總成績接近第一組、LA值有所上升,表明機體的耐酸能力較好。兩次專項測試中,邢×的組間運動成績最好。兩次測試中第二組訓練后休息間歇5min的LA值邢×有所下降,其他兩人兩次測試表現各異;但第三組測試結束后休息間歇10min血乳酸值三人均呈現下降的趨勢,但LA清除速率相對較慢,與第一種訓練方法表現特點基本相吻合。研究對象完成頂順風組次間成績及三組運動后即刻LA變化趨勢來看,次間間歇1min、組間間歇15min較合理,同樣可作為發展速度耐力的訓練手段。
由表6可見,第二種訓練方法完成的兩次測試中,研究對象中邢×、董×完成的三組訓練平均成績第二次測試優于第一次,且三組訓練后即刻平均LA值有所下降,反映機體對運動負荷的適應性提高。戴××三組訓練平均成績第二次測試落后于第一次,且三組訓練后即刻平均LA值有所下降,反映經三周運動負荷量的積累其體能狀態有所下降,機體的無氧糖酵解代謝能力減弱。
5.2.2 第二種訓練方法專項測試當天及次日晨CK、BUN結果分析。表7為第二種訓練方法專項測試當天及次日晨CK、BUN結果。專項測試當天和次日晨CK、BUN指標及個體敏感程度指標變化趨勢,與第一種訓練方法的變化基本相一致,反映機體短期運動恢復能力較好。個體情況來看,戴××的CK酶活性持續表現為高值,說明肌肉的刺激程度及恢復能力欠佳,可能與其專項技術特點有關,但應高度關注持續高強度訓練期的肌肉拉伸及放松訓練。

表5 第二種訓練方法不同狀態下LA值結果 (mmol/L)

表6 第二組訓練方法組次間運動成績與三組訓練后即刻平均LA結果
5.3 專項高強度間歇訓練期的常規生化測試結果分析
表8為專項強度訓練期的常規生化測試結果,測試時間為周訓練計劃的周三早空腹6:30分。RBC、HB、HCT指標可用于對機體氧轉運系統的評價。本研究反映運動負荷的CK、BUN指標個體縱向比較,顯示基本在可控范圍。但三名研究對象的RBC、HB、HCT指標反映隨著三周高強度訓練計劃的實施,訓練結束后的一周RBC、HB、HCT指標下降幅度較明顯,基本變化特點為:進行專項測試第一周下降、第二周回升或與第一周持平,第三周除董×上升外,邢×、戴××均呈現小幅下降,測試結束后一周出現明顯下降。出現此種變化趨勢的原因表現為專項測試第一周三名運動員對于強度的不適應性,第二周、三周相對較適應,但隨著累計三周運動負荷量的積累,機體承受訓練負荷量的能力已明顯減弱。間接說明三周高強度專項訓練對于劃艇運動員的RBC、HB、HCT指標影響較大,應予以一定的積極性調整訓練。本研究經三周的專項高強度訓練對于機體的氧轉運系統產生刺激效果較顯著。

表8 專項強度訓練時限內的常規生化測試指標結果
5.4 專項高強度間歇訓練前后的內分泌系統、心功能生化測試指標結果分析
表9為專項強度訓練前后的T、C、BNP、CtnT生化測試結果,測試時間為專項高強度訓練期開始前一天、結束后一天早空腹6:30分。T主要功能是促進體內合成代謝的能力;C為應激激素,反映機體分解代謝能力,升高說明機體蛋白質氨基酸分解進行供能增加。T、C的主要功能對提高運動員的力量、速度、耐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強度速度耐力訓練往往忽視心臟功能的監控,本研究引入反映心功能的BNP、CtnT指標。BNP為心臟分泌的循環激素,由心室肌細胞分泌,有促進排鈉、排水,舒張血管,維持血容量,對抗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的縮血管作用,保護心肌[10]的作用。BNP的升高反映了心室的張力和心室舒張末壓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運動員的運動水平及心肌機能的變化。有研究表明[11],在運動后運動強度與血清BNP濃度呈正向關系。CtnT作為新的心肌標記物,其濃度變化反映了心肌受損情況。BNP分泌的增加是為了改善心肌作功環境,對抗心肌損傷的進一步加重,維持心血輸出量。隨著心肌受損加重,血清CtnT濃度升高,心臟功能潛在下降,血清BNP濃度隨之上升,發揮利鈉、降低肺循環及周圍循環的血管張力作用,增加心臟指數及每博輸出量指數,從而保持運動能力。BNP和CtnT已被廣泛應用于心臟損傷的監測及心功能的評定中。
由表9可見,三周高強度訓練前后血T水平,邢×、戴××出現一定的上升,董×呈現小幅下降,但基本維持在個體高值水平波動,反映高強度訓練期機體合成代謝水平較好。金麗等[12]的實驗證明男子皮劃艇運動員在大強度運動后, 血T濃度升高,其機理可能與兒茶酚胺的釋放有關。C變化趨勢來看,邢×出現一定的上升,董×、戴××變化不大。邢×的T、C一定程度的上升,反映其機體代謝水平較旺盛,其運動成績也表現為較好的水平。
研究對象經三周高強度訓練前后血BNP水平呈現較明顯的上升,進一步證明血清BNP濃度與運動強度密切相關。Torusuzuki等[13]的研究結果顯示血漿BNP濃度升高(>18.4 pg/ml)與心功能指標顯著負相關,出現BNP>18.4pg/ml的情況為董×專項訓練結束后的數值。CtnT濃度邢×、戴××訓練前后無變化,為0.01ng/ml;董×CtnT濃度由高強度訓練前的0.09 ng/ml上升至6.48ng/ml,上升幅度明顯。有研究證明血清cTnT濃度大于0.03ng/ml為陽性,預示心肌不可復損傷[14,15]。另有學者研究得出[16-19],BNP及CtnT的升高在耐力運動項目是常見的,運動性心臟標志物釋放并不反映臨床病理意義。本研究中董×專項高強度訓練前后的BNP、CtnT濃度變化特點提示其心臟功能的下降,存在心肌受損和心功能失調的風險,結合其血乳酸清除速率及氧轉運系統指標來看,反映董×三周高強度訓練后運動性疲勞指征明顯。

表9 專項強度訓練前后的T、C、BNP、CtnT生化測試結果
三周專項高強度間歇的兩種訓練方法的實施,通過不同狀態下實時LA濃度與組次間運動成績整體觀察來看,兩種訓練方法均能較好地反映研究對象專項糖酵解供能系統的沖酸和耐酸能力,相對而言第一種訓練方法對于沖酸能力的發展效果更佳。但兩種訓練方法在賽前高強度訓練期的實施,必須以較好的有氧能力為基礎,本研究通過組次間累計訓練的即刻LA濃度,高強度運動后、休息期LA變化趨勢來看,研究對象的乳酸代謝清除能力不夠強,證明運動員有氧運動能力有待進一步強化。
兩種訓練方法專項測試當天及次日晨CK、BUN下降幅度變化來看,CK酶的個體變化差異較大,第二種訓練方法BUN下降的幅度明顯減緩,提示機體經三周運動負荷量的積累,運動疲勞恢復的速度有所下降。通過專項強度訓練時限內的常規生化測試結果也可看出,氧轉運系統指標RBC、HB、HCT在第三周出現明顯下降,進一步說明機體承受訓練負荷量的能力已明顯減弱,應給予一定的調整適應性訓練。間接反映三周專項高強度訓練計劃對于身體機能產生了較明顯刺激,三周負荷強度安排合理。
三周專項高強度間歇訓練前后反映心臟功能敏感指標BNP和CtnT的介入研究,可為專項訓練監控評價分析、運動員個體身體機能狀態診斷及運動疲勞補劑的應用提供全面的數理依據。
[1] 崔大林.皮劃艇項目訓練科學化探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12):1585-1591.
[2] 引譯自國際劃聯內部資料,2001.
[3] 吳昊,周琦年.皮劃艇運動員身體機能評定特點與評定研究進展[J].浙江體育科學,2003,25(4):12-32.
[4] 申霖.十一運周期廣東皮劃艇隊的訓練安排特點與實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0,30(2):72-74.
[5] 尚文元,常蕓,劉愛杰,等.中國優秀皮劃艇運動員有氧能力測試分析[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6,25(4):443-449.
[6] 田中,陳貴岐.皮劃艇項目的訓練監控[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1,30(5):87-90.
[7] 陳永清,等.運動生物化學指南[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54-59,212-213.
[8] Hartmann U.and Mester J.Training and overtraining markers in selectedsportevents.Med.Sci.Sports Exerc,2000,32(1):209-215.
[9] 石愛橋.對中國女子皮艇隊高原訓練某些生理生化指標評定效果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0,34(2):101-105.
[10] 高晶,季稱心.腦鈉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4,25(6):426-428.
[11] 劉凌.腦鈉素和心臟肌鈣蛋白T在超長時運動負荷后血清濃度的變化及評價[J].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3(2):15-21.
[12] 金麗,等.不同強度訓練對男子皮劃艇運動員血清睪酮水平的影響[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36(2):46-48.
[13] Toru S , Kazuhide Y ,Osamu N ,etc .S creening for Cardiac dysfunct ion in asym ptomatic patients by measuring B-type mat riuretic Peptide levels[J].Jpn Heart J,2000,41(2):205-214
[14] 于宏偉,何濤.血清心肌肌鈣蛋白T 動態監測預測心肌梗塞面積的研究[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97(5):383-385.
[15] Sinha MK, Roy D, Gaze DC Role of “ 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 a new biochemical marker of myocardial ischaemia,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coronary sy ndromes[ J].Emerg MedJ.2004,21(1):29-34.
[16] Scharhag J, Herrmann M, Urhausen A,et al. Independentelevations of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cardiactroponins in endurance athletes after prolonged strenuous exercise. Am Heart J,2005,150:1128-1134.
[17] Knebel F,Schimke I, Schroeckh S, et al. Myocardial function in older male amateur marathon runners:assessment by tissue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speckle tracking, and cardiacbiomarkers. J Am Soc Echocatdiogr, 2009,22:803-809.
[18] Oomah SR , Mousavi N , Bhullar N , et al. The role of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in the assessment of right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fter a half marathon: comparison with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J Am Soc Echocardiogr, 2011,24:207-213.
[19] Urhausen A, Scharhag J, Herrmann M,et al. Clinicalsign}cance of increased cardiac troponins T and I in participants of ultra-endurance events. Am J Cardiol,2004,94:696-698.
A Case Study of Biological Monitoring to High-intensity Intermittent Training-oriented Canoing Project before the Contest
XUE Liang1, LIU Guo-hui2, SHI Jia-hui1, LEI Wen-bing3, LI Yue1
(1.Zhejiang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 Hangzhou 310004, China;2.Schoo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Health, Chengdu Sports Institute, Chengdu 610041, China;3.Management Center of Aquatic Sports of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1709, China)
Objective: In order to explore high-intensity intermittent training method in canoeing project, monitoring and testing surveying the state of athlete are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training effect, and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raining in per-competition. Method: The objects are 3 canoeing athletes that are affiliated sports team of Zhejiang province and Chinese national team. Objects are required to train under two different intensities in 3 weeks. We conduct research in biochemical parameters by mean of experiment, comparison, analysis and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The common biochemical parameters for the state of object include blood lactic acid(LA), creatine kinase (CK),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hemoglobin (HB) , serum testosterone (T)and cortisol (C).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and troponin (CtnT) are adopted for evaluatingcardiac function. Results:①According to LA concent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athletes in two trainings, both of two training methods can improve capacities of acid buffering and acid resisting in glycolytic system. The former training method is more beneficial to acid buffering.According with the change trend of blood lactic acid (LA)during immediate period after training under high intensity and resting period, the ability of lactate removal of 3 athletes is insufficient,and the aerobic capacity of athletes should be improved for keeping training effect. ②According with the change trend of blood creatine kinase (CK),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and hemoglobin (HB) during training period, the speed of recovering from fatigue reduce while energy of athlete continuously consumes though 2 weeks high intensity training. Th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aring capacity for high intensity training is weaken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The results from monitoring biochemical parameters present that conducting 3 weeks high intensity training can improve speed-endurance in thelargest range, just basing on better aerobic capacity. BNP and CtnT that are adopted newly and sensitive to cardiac function in this research, could provide relatively overall reference for evaluating and surveying the effect of special training, determining the state of athlete, and applying supplement to athlete.
canoeing athletes; special high-intensity intermittent training; speed endurance; case study
浙江省體育局局管課題(2015(238)-13)
2017-05-25
薛 亮(1980-),男,吉林洮南人,副研究員,研究方向:運動醫學.
1004-3624(2017)05-0082-08
G804.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