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杰
(上海城建職業學院外經外貿系 上海 201900)
論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企業化管理模式
萬 杰
(上海城建職業學院外經外貿系 上海 201900)
隨著高職院校就業形勢的變化和辦學模式市場化程度的提高,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已逐步從嚴格型管理轉變為嚴格管理為主、松散型管理為輔的學生自律管理模式,從而為學生的自我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然而,就業形勢依然日趨嚴峻,倒逼學生素質培養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管理工作成為新的課題。本文試圖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導入企業化模式進行探索和嘗試。
高職院校 學生管理 企業管理 實踐
高職院校擔負著為國家經濟發展輸送實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由于高職院校發展的歷史淵源和體制框架的束縛,學生生源質量以及人才培養受到很多限制。此外,高職院校依舊偏于理論性知識的傳輸,課程的實踐性方面設置不夠理想,使學生培養水平的提升依舊緩慢。基于此,高職院校管理模式有待于創新與深化。
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基本采用強制管理為主、自律的松散式管理為輔的模式。學校對學生的行為沒有嚴格的要求和制約,由學生靠學生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教師在學生管理中只是對學生進行引導,在出現問題后進行處理。
(1)學生人數眾多,管理隊伍力量相對薄弱
近年來,高職院校實施跨越式發展戰略,規模不斷擴張,管理隊伍人員不足,隊伍不穩定,力量薄弱。
(2)缺少管理理念教育,管理側重點有偏差
學校缺少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個人行為意識好壞的教育。隨著學校的發展和社會就業壓力的增加,許多高職院校把學生的就業率高低作為衡量學校教育水平的唯一指標,管理重心發生偏移。
(3)與企業對學生的要求脫節
在團隊意識、儀表和文化建設方面,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失之寬松。
(1)難以兼顧學生成長的背景差異
在高職院校尚不夠脫離現有剛性管理的模式之下,面對著學生因環境因素帶來的個性差異,越來越不能適應學生個體化成長的強烈訴求。
(2)學生管理人員的職責及定位不明
目前,高職院校普遍將輔導員等學生管理一線人員作為系統內行政事務管理人員,使其陷入處理日常事務的瑣碎工作中,對其職責分類偏重于定性規定。
導入企業管理模式對學生進行管理,乃是為了使高職院校的學生培養直接與企業管理接軌,培養出的學生符合企業的要求,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素質培養的要求。
高職院校的學生屬于中等水平的學生,學生自身需要盡早地了解社會,接觸企業,使自己盡快成為職業人,采用校企聯合辦學,導入企業管理機制,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和今后就業的要求。
在與企業聯合辦學過程中導入企業管理理念和模式,使得學校學到了先進的企業管理模式,并將其運用到教學管理中去,提升辦學素質和管理水平。
依據系、班級制定的考核細則和考核辦法,各部門主要負責人主要負責對組員的日常考核,輔導員打分時參考各部門負責人的意見;部門的考核由紀檢部提供平時工作記錄,輔導員給予考核與評價。
每周固定時間召開學生干部會議,由學生管理工作者主持,會議主要是對一周的工作的簡單總結,并提出工作中的不足。然后對近期工作做一個安排與分工,以提高工作效率。相關負責人如實做好考勤工作和會議記錄。
為了系、班級的不斷提高進步,及時的選拔優秀的學生干部,并堅持任人唯賢的原則。學生干部的選拔程序是:首先填寫個人自薦表,寫出自己勝任的優勢,然后輔導員對這些學生進行面試,選拔出素質高、組織能力強、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根據他們的平時表現和興趣愛好、個人特長等條件定出相應的工作部門。
按照人才培養計劃,一年級進行入學教育,二年級進行職業素質教育培訓,三年級進行職業技能和就業教育培訓。此外,對學生干部每學期進行培訓,開展青馬工程,并針對如何做一名優秀的學生干部等內容展開培訓。
輔導員作為公司(班級)的董事長是公司發展的指導者,向員工(學生)提供法律、道德、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同時幫助員工提升職業道德和業務水平。班長作為公司的總經理主要負責召集行政會議和平時的日常工作,將班里的學生按照個性特點及本人的興趣愛好劃分到各個部門,成為部門員工,協助負責人做好本部門的各項工作。每個部門與企業(班級)整體發展息息相關。
選拔出CEO(班長)是關鍵。首先,自我推薦——向領導和員工介紹自己的優勢,并遞交自薦書;其次,民主選舉——通過不記名投票形式選出比較合適的人選;最后,暫定人選——在試用期內對其考察,確定他的去留。
為調動公司(班級)每位員工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建立激勵制度,根據平時的量化考核分數,設立虛擬獎金,如班級統一制作的代金券。
本文結合學生管理制度、班級管理企業化對學生管理企業化模式的具體路徑進行了初步探討。但是,將企業文化融入到學生管理中,對學生進行教育還要進行適應性調整,只有這樣,企業的先進的管理方法才可以應用并指導高校管理實踐。通過學生管理企業化模式的嘗試,教師或管理人員將大大提高業務水平,為把學生培養成為管理、生產、服務的第一線高技能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1]杵自蓮.中國高等職業教育回顧與展望[M].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8.
[2]劉太峰.關于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Z].吉林農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07年職教會議參加評選交流論文.
[3]殷麗霞.關于高職院校學生思想特點分析[J].考試周刊,2009(32).
[4]涂運祥.高職學生職業化培養探析[J].職教通訊,2012(26).
[5]吳素云.探析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J].高教高職研究,2009(2).
G717
A
2095-3089(2017)30-0169-02
萬杰(1982-),女,漢族,江西南昌。專職輔導員,初級,碩士研究生,學生思政教育、心里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