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珍,楊武梅
(呂梁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山西 呂梁 033000)
康復鍛煉對急性腦出血患者做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
王玉珍,楊武梅
(呂梁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山西 呂梁 033000)
目的 探討應用康復鍛煉對急性腦出血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臨床效果,總結應用體會。方法 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2例急性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41例與對照組41例,對照組患者給與常規治療與護理,在此基礎上給與觀察組患者康復訓練,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結果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肢體功能評分、Barthel指數比較均無差異,經過治療后,均較治療前有提升,且觀察組兩項指標的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各項指標間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觀察組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程度要好于對照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也較對照組強,差異顯著。結論 康復鍛煉應用于急性腦出血治療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臨床效果,患者肢體功能恢復較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也有了較大提升,其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改善,應進一步推廣應用。
肢體功能;康復鍛煉;急性腦出血
腦出血是臨床上較為常見較為嚴重的一種心腦血管疾病,導致其發病的主要原因是腦實質內血管破裂,此病具有起病急驟、病情兇險、高死亡率等特點[1],患者在發病時因顱內壓驟然升高而主要表現為頭痛、嘔吐、意識喪失等癥狀,嚴重者可危及生命[2]。伴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此疾病的治療效果較為理想,但患者由于腦神經功能受損,預后較差,多存在肢體或語言障礙[3],為探討應用康復鍛煉在急性腦出血患者肢體功能恢復中的臨床療效,本文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間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2例急性腦出血患者進行分析,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數據資料主要來源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2例急性腦出血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82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患者均為41例。觀察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41~73歲,平均年齡(52.71±5.74)歲。對照組男20例,女21例;年齡42~79歲,平均年齡(57.46±6.82)歲。對兩組研究資料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進行組間比較,結果顯示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資料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給與所有患者常規治療護理措施,在此基礎上,給與觀察組患者康復訓練:(1)在恢復初期,患者身體較為虛弱,應避免過度伸展或訓練,協助患者注意肢體的正確擺放,為患者按摩患肢肌肉。隨著病情的好轉,以循序漸漸的原則給與患者床上訓練,由健側到患側,幅度由弱到強,進行關節屈伸、內旋等被動活動;下肢運動主要以屈伸、外展及橋式訓練為主,30 min/次,2~3次/天;當患者進入恢復期后,可逐步增加訓練難度與強度(2)語言功能康復訓練:堅持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注意循序漸進、由簡到難的順序,強化患者發音訓練,增加患者的詞匯量及發音;指導患者及家屬多看電視、聽廣播,并對聽到的內容進行復述及模仿,以鍛煉其聽力及語言功能。
1.3 觀察指標
采用Fugl Meyer量表(FMA)對兩組患者的肢體功能進行評估;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評分評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ADL)能力。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肢體功能評分比較
治療前對兩組患者的肢體功能評分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兩組評分無差異,患者的肢體功能處于同一水平,采取不同治療措施后,兩組患者的肢體功能較治療前均有大幅度提升,差異顯著(P<0.05),對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肢體功能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觀察組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程度優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肢體功能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肢體功能評分比較(±s,分)
注:*表示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示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1) 38.43±7.67 86.43±6.72*#對照組(n=41) 37.91±6.02 74.33±5.47*
2.2 兩組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比較
治療前對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兩組評分無差異,經過治療后,均較治療前有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經過康復訓練,觀察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優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比較(±s,分)
注:*表示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示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1) 22.15±3.74 79.42±4.21*#對照組(n=41) 25.36±4.18 65.80±5.72*
研究表明,急性腦出血可嚴重損傷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影響患者的語言、肢體功能,患者預后較差。但中樞神經具有一定的自然恢復能力,在恢復期內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可使患者腦側支循環建立,病灶周圍組織重組,發揮大腦的可塑性。
本研究表明,應用康復鍛煉進行肢體功能恢復的急性腦出血患者,其肢體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程度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進行比較顯示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康復鍛煉應用于急性腦出血治療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臨床效果,患者肢體功能恢復較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也有了較大提升,其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改善,應進一步推廣應用。
[1] 劉永娟,廖燕桃,劉云娟,等.護理程序在腦出血偏癱患者肢體早期康復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12):141-142.
[2] 宋軍利.探討早期康復訓練對腦出血術后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學,2016,24(19):14-16.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3.74
B
ISSN.2095-8803.2017.10.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