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英玉,石惠玲,潘慧玲
(廣西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 柳州 545002)
?內科護理?
機械通氣患者待機期間溫化濕化氧療法的效果觀察
覃英玉,石惠玲,潘慧玲
(廣西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 柳州 545002)
目的 提高機械通氣患者待機期間氧療效果,降低肺部感染嚴重程度。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ICU經口氣管插管機械通氣>4天的患者134例,隨機按數字序號進行分組,單號為實驗組67例,雙號為對照組67例。在待機期間實驗組通過呼吸機濕化裝置進行溫化濕化給氧法,對照組用濕化瓶給氧法,觀察兩組患者動脈血氧分壓(PaO2)、血氧飽和度(SpO2)、氧合指數(PaO2/FiO2)、白細胞(WBC)計數、血清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結果 實驗組PaO2、SpO2、PaO2/FiO2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O.05);WBC計數、PCT、CRP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機械通氣患者在待機期間通過呼吸機濕化裝置進行溫化濕化氧療法能提高氧療效果,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嚴重程度。
溫化濕化氧氣療法;機械通氣待機期間;效果
有創機械通氣是呼吸機經人工氣道給患者實施通氣的一種呼吸支持療法[1]。人工氣道的建立破壞了呼吸道原有的解剖結構和正常功能,護理不到位易造成人工氣道堵塞、創口感染、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等并發癥[2],在有創機械通氣治療結束后及時給予有效的氣道管理,能提高氧療效果,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嚴重程度,縮短住在ICU的時間,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ICU經口氣管插管機械通氣>4天的患者134例,其中男73例,女61例,年齡18~87歲,平均年齡63歲。將患者按數字序號進行分組,單號為實驗組67例,雙號為對照組67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待機時間長短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年齡>18歲且需要進行ICU監護的患者;排除神經外科疾病、重癥肺炎、肺部手術患者。
1.2 方法
1.2.1 實驗組在停止呼吸機輔助呼吸后,繼續開啟呼吸機濕化器開關,保持濕化罐內注射用水在水位線內,在濕化罐進氣口上接氧氣,出氣口上接螺紋管,在氣管插管的前端接上T型管,T型管一端通過螺紋管與濕化罐相連,另一端與大氣相通,出口處予一層方紡覆蓋。
1.2.2 對照組采用常規濕化瓶濕化方法給氧,吸氧延長管連接頭皮針,去掉針頭,插入氣管插管內,氣管插管口用生理鹽水濕潤的一層方紗覆蓋,保持方紗處于濕潤狀態。
1.3 觀察指標
分別于待機前30 min、拔除氣管插管后1 h、24 h、48 h采動脈血查血氣分析,拔除氣管插管后24 h、48 h采靜脈血測WBC計數、PCT、CRP。觀察兩組患者PaO2、SpO2、PaO2/FiO2、靜脈血WBC計數、PCT、CRP等參數的變化。
1.4 判斷標準
(1)WBC計數:健康成人的WBC計數正常值為(4.0~10.0)×109/L,高于此值說明存在感染癥狀。(2)PCT:以PCT≥0.5 μg/L為陽性。當患者PCT處于0.05~0.5 μg/L內顯示為細菌感染早期或者輕度局部細菌感染;當患者PCT處于0.5~2 μg/L內極有可能是全身細菌感染;當患者PCT處于2~10 μg/L內屬于全身細菌感染,嚴重可能發展成為膿毒;當患者PCT>10 μg/L表示可能為膿毒性休克。(3)CRP:當CRP為10~50 mg/L說明存在輕度炎癥;當CRP升高到100 mg/L時說明存在比較嚴重的疾病;當CRP>100 mg/L時表明為嚴重的疾病過程且存在細菌感染癥狀。
1.5 統計學方法
對本次研究的所有資料均實行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PaO2、SpO2、PaO2/FiO2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PaO2、SpO2、PaO2/FiO2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PaO2、SpO2、PaO2/FiO2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PaO2、SpO2、PaO2/FiO2比較(±s)
組別 PaO2(mmHg) SpO2(%) PaO2/FiO2(mmHg)對照組(n=67) 79.60±20.41 90.50±5.62 195.62±56.50實驗組(n=67) 89.80±35.50 95.21±7.53 240.25±68.92 t 2.0389 4.1031 4.0991 P<0.05 <0.05 <0.05
2.2 WBC計數、PCT、CRP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WBC計數、PCT、CRP更低(P<0.05)。見表2。
溫化濕化氧療法用于機械通氣患者來避免或者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進而有效保證機械通氣患者的呼吸道通暢[3],而且,霧化法的霧粒相對比較小,機械通氣患者在深吸氣的時候可以達到其細支氣管,通過機械通氣患者支氣管內的黏液、纖毛的運載作用等來排出體外等[4]。
對機械通氣患者進行氣道濕化時,一般要求進入機械通氣患者氣道中的氣體溫度為37℃,其相對濕度要求達到100%,進而可以更好的維持機械通氣患者的黏膜細胞的完整性、纖毛的正常運動和氣道分泌物的順利排出等,進而降低機械通氣患者出現呼吸道感染的情況[5]。使用呼吸機濕化器可對機械通氣患者的氣道給予持續的濕化處理,可以控制機械通氣患者所吸入的氣體溫度為35~37℃,相對濕度為100%,進而避免干冷的氣體對患者的呼吸道黏膜產生直接的刺激,避免患者呼吸道干燥及不適,并促進機械通氣患者的呼吸道黏膜的纖毛運動等[6]。另外,應用使用呼吸機濕化器對機械通氣患者進行持續的加溫氣道濕化處理,可有效減少機械通氣患者的氣道水分的丟失,有助于機械通氣患者的氣道分泌物的排出,進而保證機械通氣患者的氣道通暢等[7]。
表2 兩組患者WBC計數、PCT、CRP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WBC計數、PCT、CRP比較(±s)
組別 WBC(×109/L) PCT(μg/L) CRP(mg/L)對照組(n=67) 10.86±6.23 4.46±2.02 75.92±17.08實驗組(n=67) 7.52±5.60 2.53±1.62 70.52±10.60 t 3.2636 6.1010 2.1988 P<0.05 <0.05 <0.05
本研究表明,實驗組PaO2、SpO2、PaO2/FiO2比對照組明顯更高一些(P<0.05);實驗組WBC計數、PCT、CRP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對機械通氣患者的待機期間給予溫化濕化氧療法的效果比較好,有助于提高機械通氣患者的氧療效果,降低機械通氣患者的肺部感染情況,對于機械通氣患者的臨床治療具有重要價值。
[1] 楊海萍,陳益峰.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術后早期應用持續加溫濕化吸氧療法的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4,(6):544-546.
[2] 金玉梅,徐敏娟,曹李麗,等.高流量濕化氧療系統在PICU呼吸系統疾病患兒面罩吸氧中應用效果分析[J].護理學報,2014,(14):5-7.
[3] 馬素颯,王艷艷.慢性支氣管炎急性期加溫濕化氧療的效果觀察[J].實用醫藥雜志,2015,(4):333-334.
[4] 蔣爭艷.高流速加溫濕化氧療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2):1084-1086.
[5] 姚彩霞,申艷玲,楊 靜,等.自制加溫濕化儲氧面罩的應用[C].第三屆世界災害護理大會論文集,2014:1458-1459.
[6] 易碧蘭,林 潤,李曉敏,等.溫濕化氧療系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應用的效果分析[J].福建醫藥雜志,2017,39(1):164-165.
[7] 丁廣香,高 佳,劉云等.泰利福氧氣驅動持續氣道加溫濕化裝置的改良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5,(7):660-661.
本文編輯:張 鈺
R472
B
ISSN.2096-2479.2017.12.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