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秀霞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山東 濟寧 272000)
重癥ICU病房護理中心理護理的應用
韓秀霞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山東 濟寧 272000)
目的 探究重癥ICU病房護理中心理護理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4月~2016年11月我院ICU病房患者20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負性情緒及依從性。結果 觀察組患者SDS評分及S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依從性97.06%顯著高于對照組76.47%,(P<0.05)。結論 重癥ICU病房護理實施心理護理可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
重癥ICU病房;心理護理;負性情緒
重癥ICU病房收治的患者一般為急性中毒、大型手術過后、心功能衰竭等病情較重、病程進展較快且需實施全面監護的患者[1]。重癥ICU病房患者由于自身疼痛或對疾病產生的恐懼,易產生焦慮、抑郁、緊張等負性情緒,對疾病治療效果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對重癥ICU病房患者加強心理護理干預,具有重要臨床意義。本研究對重癥ICU病房患者采用心理護理,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6年11月我院ICU病房中的患者20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2例。觀察組男65例,女37例,年齡28~70歲,平均年齡(46.26±5.93)歲;疾病類型:急性腎衰25例,心肌梗死31例,多發外傷30例,急性呼吸衰竭16例;學歷:高中及以下58例,專科32例,本科及以上12例。對照組男67例,女35例,年齡30~69歲,平均年齡(47.62±6.15)歲;疾病類型:急性腎衰23例,心肌梗死29例,多發外傷33例,急性呼吸衰竭17例;學歷:高中及以下60例,專科31例,本科及以上11例。納入標準:意識清醒,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合并精神性疾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包括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給予藥物及體位護理,指導患者科學飲食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具體內容為①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ICU病房情況,使患者熟悉ICU病房環境,減輕患者的陌生感與恐懼感;②ICU病房患者病情較重,因此需保持病房清潔,降低感染發生可能性;同時保持病房安靜,避免打擾患者休息;此外,將不相關醫療器械轉移至患者視線意外,避免對患者造成心理壓力;③ICU病房患者由于心理負擔重,恐懼心理較強,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講解成功案例,給予患者支持與鼓勵,增強患者治療信心,并要求患者家屬給予患者足夠的愛護與關心,使患者得到家人支持;④對語言不流利患者給予足夠耐心,尊重患者,盡量滿足其需求;⑤指導患者進行放松心情的訓練,增強患者應對心理應激反應的能力。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焦慮情緒、抑郁情緒及依從性。
焦慮情緒借助焦慮自評量表(SAS)[2]進行評定,共20個條目,4級評分,≥53分表示存在焦慮情緒,且分值越高焦慮程度越嚴重。
抑郁情緒借助抑郁自評量表(SDS)[3]進行評定,共20個條目,4級評分,≥50分表示存在抑郁情緒,分值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嚴重。
依從性采用我院自制依從性量表進行評定,依據患者依從程度分為依從良好、一般依從、不依從三個等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負性情緒
兩組患者治療后SAS與SDS評分均明顯下降,(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SAS與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負性情緒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負性情緒比較(±s,分)
SD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102) 66.25±4.02 37.92±3.41 57.12±3.67 30.42±2.48對照組(n=102) 65.73±4.36 56.28±5.10 56.98±3.75 45.57±4.63 t 0.886 30.224 0.327 29.131 P 0.377 0.000 0.744 0.000組別 SAS
2.2 對比兩組患者依從性
觀察組患者護理依從性97.06%,明顯高于對照組76.47%,(P<0.05)。見表2。
重癥ICU病房患者具有一定特殊性,不僅生命安全受到重危疾病的煎熬,精神上也遭受著恐懼、緊張、焦慮等折磨,患者在此情況下極易產生負性情緒,使其治療依從性降低,從而對治療效果產生負面影響。有研究指出[4],對重癥ICU病房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可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治療效果。
心理護理即應用心理學相關知識,通過與患者交流、指導患者進行放松運動等方式影響患者情緒,提高護理效果[5]。焦慮及抑郁是重癥ICU病房患者最常見的負性情緒,患者在治療時由于擔心自身病情,進而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由于對疾病知識缺乏了解,治療信心較低,導致抑郁情緒較重。此外,患者知曉自己病情后易因恐懼、煩躁等出現激動情緒,甚至在治療中故意與醫護人員對抗,不配合治療。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SAS與SDS評分與對照組相比較低,依從性相比較高。提示,重癥ICU病房進行心理護理后,負性情緒顯著得到改善,治療過程中配合度提高。主要原因在于心理護理使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具有一定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對疾病與醫療器械的恐懼感,同時,患者得到家屬支持,使其治療信心增強,從而有效穩定其不良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

表2 兩組患者護理依從性比較
綜上所述,重癥ICU病房護理實施心理護理可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使患者治療依從性提高,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1] 伍秀娟.心理護理在重癥ICU病房的臨床應用[J].吉林醫學,2016,42(3):764-765.
[2] W.K.Zung.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M].1971.
[3] W.K.Zung.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M].1965.
[4] 王婷婷.催眠暗示心理護理在重癥ICU病房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3(6):59+61.
[5] 王 倩.心理護理對ICU重癥護理效果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5):215-216.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3
B
ISSN.2096-2479.2017.12.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