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妍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癥醫學科,江蘇 南京 210000)
早期活動對ICU患者的心理影響
陳 妍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癥醫學科,江蘇 南京 210000)
目的 探討對ICU患者實施早期活動干預對其心理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ICU收治的80例患者。并采用漢密頓抑郁焦慮量表,對所有研究對象在入院12 h內和早期活動干預6天后進行心理狀態測試。觀察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結果 在入院12 h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得分顯然比早期活動干預后的得分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ICU患者實施早期活動干預,有利于減少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
早期活動;ICU患者;心理影響
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ICU對危重患者的搶救顯得尤為重要。危重醫學的迅速發展,使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大大降低,同時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也日益重要。但是由于ICU患者長期臥床、長期疼痛、長期使用呼吸機或人工通氣設備且不能得到家人的陪伴。入院后病人常常產生焦慮、煩躁、抑郁等負面情緒。有研究表明,ICU住院患者產生負面情緒的發生率30%。且國外有報道稱ICU患者的負面情緒可能作為患者入院一月內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如果使用一些干預措施避免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那么是否就可以降低患者病死率的問題就隨之產生。我們通過對ICU患者實施早期的活動干預,發現早期活動可以減少患者負面情緒,改善不良心理狀態。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ICU收治的80例患者,對所選取患者實施早期活動干預。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年齡50~80周歲; 意識清醒 ;生命體征平穩;知情同意自愿參與研究并能積極配合。期中男46例,女34例,平均年齡(62±3)歲,平均住院天數20天。排除標準:患者神志不清;無法用言語清楚表達自己感受或無法配合;半年病死率在50%以上的患者。
1.2 方法
1.2.1 早期活動概念
ICU 患者早期活動是指可以增強患者全身血液循環及中央周圍血管灌注、肌肉的新陳代謝、通氣等一些一定強度的活動。大多數認為應在入院24 h內對ICU患者開展早期活動,也有學者認為,不必限制活動的具體時間,活動的起始時間應以病情的穩定程度為準,病情穩定的越早開展越早。因為實驗的納入標準為病情穩定患者,因此早期活動在24 h內開展。
1.2.2 ICU早期活動的實施
根據醫院ICU學科教授和康復科專家制定的ICU患者早期活動計劃,經過科室主任對研究對象安全評估后,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護士執行。活動步驟:①在護士幫助下,患者主動或被動進行全身關節的活動,活動時間是30 min。②對可以耐受的患者開展床上運動,主要進行高抬手屈伸運動,上肢向上抬高,并且腕、肘、肩在一條直線上,鍛煉上肢的運動。鍛煉下肢主要讓患者進行踝關節、髖關節及腰背肌肉的鍛煉。③對可以接受進一步活動訓練的患者,可以在護士幫助下每天獨立坐30 min。在整個訓練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患者的安全。
1.2.3 評價活動效果
每次活動完成,都要評估患者的生命體征,看患者病情是否穩定,并制定新的活動計劃。在鍛煉過程中,如果病人出現心慌、氣短、大汗等不能耐受情況,應立刻暫停活動計劃,第二天對患者病情重新評估。早期活動干預執行直出院的前一天。80例患者有70例可完成前兩項,8例患者可全部完成,只有2例患者只能完成第一項任務。
1.2.4 心理活動評價方法
對所有患者在入院12 h內和出院時進行心理狀態測試。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員采用漢密頓抑郁焦慮量表對患者進行心理評定(包括焦慮、不安、抑郁、孤獨、煩躁等)。測試方式主要讓患者口述,測試人員填寫。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早期活動的干預,經干預6天后患者的不安全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明顯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擔心、煩躁負面情緒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ICU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的比較
由于ICU患者病情危重,進入ICU治療后由于患者與家屬隔離,看到周圍各種患者搶救及各種機械設備使用,陌生的環境使患者不可避免會出現擔心、不安、恐懼、孤獨、煩躁等負面情緒,更有患者不積極配合治療出現鬧情緒現象。這些不良心理狀態進一步惡化患者病情。因此關注患者心理狀態,干預患者不良情緒迫在眉睫。本研究通過干預患者早期活動,增加患者與醫務人員的溝通,增加了患者對醫務工作者的信任。早期活動可以減少患者并發癥,增加了患者治療信心,使患者負面情緒減少,這樣更有利于患者的進一步治療。
綜上,早期活動的干預可以減少患者負面情緒,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增加了患者對醫務人員信任,提高患者治療的積極性和依從性。同時減少了重癥患者的并發癥,大大提高重癥患者治療信心。但是在干預同時,切記一定使患者安全得到保障。由于早期干預工作量大,目前缺乏完善的管理措施,所以在臨床未得規范實施。我們研究人員要總結經驗,制定合理的實施方案,為重癥患者身心早日康復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據。
[1] 祝春紅,李振華,徐文芳,等.COPD機械通氣患者早期活動預防ICU獲得性衰弱與護理體會[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5,23(綜合1):212-213.
[2] 胡惠娟,魏紅云,徐 杰,等.早期活動干預對ICU獲得性肌無力病人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4,28(9C):3378-3379.
[3] 高春華,馮潔惠,尹慧芳,等.ICU機械通氣患者早期運動方案的制訂及安全管理[ 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9):810-812.
[4] 辛華,李潔瓊,趙小利,等.心理干預對重癥監護病房病人心理壓力及治療配合程度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3,7( 8):2075-2076.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1
B
ISSN.2096-2479.2017.12.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