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歡
(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人民醫院,湖北 黃岡 438700)
時間護理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徐 歡
(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人民醫院,湖北 黃岡 438700)
目的 探討時間護理在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的78例糖尿病患者,根據患者的生理規律采取時間護理,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用藥護理、飲食護理、健康教育。在時間護理3個月后監測患者血糖,比較患者時間護理前后血糖的變化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糖尿病患者時間護理3個月后的血糖明顯低于時間護理前的血糖,時間護理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于時間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時間護理能夠有效降低血糖,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療效,加強飲食協同藥物治療糖尿病的作用,降低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健康。
時間護理;糖尿病;價值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需要長期配合臨床和家庭治療。糖尿病患者在進行常規的大量的藥物治療同時,需配合精心的臨床護理。糖尿病是社會公共衛生問題,其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給患者生活和工作帶來傷害。有研究表明時間護理能夠有效的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本研究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對其進行3個月的時間護理,現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患者的一般信息進行分析。其中男38例,女40例,年齡42~76歲,平均年齡(65.24±5.78)歲。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糖尿病診斷標準,無心、肝、腎等臟器的重大疾病,無腫瘤及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排除標準:患者自身存在免疫性疾病,患者不愿參與研究,患者有精神疾病史。
1.2 方法
對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進行時間護理,將患者的病情、生理、心理等護理貫穿整個時間護理過程中。①病情評估:對于血糖不穩定的患者,應監測血糖1~2次/d,嚴密觀察血糖的變化。血糖做到每天監測,將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圍。常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神志,每天檢查患者的皮膚狀況,有無感染的跡象或是有傷口久不愈合。觀察患者水腫、高血壓的情況,監測腎功能。②用藥護理:糖尿病患者口服用藥應注意服藥時間的不同,磺脲類藥物應在早餐前半小時服用,糖尿病腎功能損害患者低血糖不良反應持續時間較長。雙胍類則應在餐中或餐后小劑量開始服藥,減輕不良反應的發生。胰島素需在餐前15~30 min皮下注射,并在注射胰島素后進食,避免發生低血糖。時間護理遵循患者的生理特點,最大化通過不同時間節點的服用藥物,降低患者的不適。選擇合適的服藥時間,使患者體內血藥濃度達到最高。③飲食護理: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是控制糖尿病病情變化的重要手段。糖尿病腎病患者注意飲食中蛋白質的含量,盡量減少蛋白質的攝入,保護殘存的腎功能。根據患者的理想體重,為患者制定飲食總熱量。飲食計劃應與患者共同溝通制定,飲食計劃符合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習慣,盡可能滿足患者的需求。飲食護理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三餐主食分配比例有1/5、2/5、2/5或1/3,根據時間的分配要求完成臨床護理工作。促成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飲食,保證機體營養需要量。④健康教育: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患者穩定血糖的重要手段。在患者糖尿病穩定期,與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向患者講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告知患者自我監督與約束的重要性。告知患者控制飲食總熱量,根據患者的喜好在不同的時間安排不同的飲食,更換飲食菜單時,確保總量。患者血糖逐漸穩定后,鼓勵患者進行一定量的運動鍛煉,例如太極、散步,注意運動的方式和運動的量。囑患者在服用降糖藥后需隔30~60 min方可進行運動。
1.3 觀察指標
監測患者時間護理前后3個月的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由筆者自制的臨床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反饋率100%。由研究者向患者解釋研究的目的和問卷的內容,在患者充分理解的前提下協助完成問卷的填寫。問卷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表明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采用SPSS1 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滿意度
時間護理3個月后,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問卷評分明顯大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時間護理前后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s,分)

表1 時間護理前后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護理滿意度評分時間護理后 78 93.34±3.57時間護理前 78 84.78±3.21
2.2 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
時間護理3個月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明顯低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時間護理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比較(±s,mmol/L)

表2 時間護理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比較(±s,mmol/L)
組別 n 空腹血糖 餐后2h血糖時間護理后 78 7.05±0.82 10.37±1.25時間護理前 78 9.27±2.24 14.72±3.02
糖尿病患者的時間護理根據患者的生理特點不斷推進和改善護理措施。傳統的護理將護理措施在一個時間點完成,時間護理更注重選擇合適的時間段進行相應的護理措施,使臨床護理效果達到最佳化[2]。糖尿病伴隨腎病患者一般糖尿病史在十年,嚴重損害腎臟的功能。在時間護理的基礎上要注意患者的糖尿病腎病患者的尿蛋白、高血壓和水腫情況,根據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本研究結果中,時間護理3個月后,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問卷評分明顯大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時間護理前3個月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明顯較護理前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時間護理幫助糖尿病患者合理控制血糖,促進患者的健康。
綜上所述,時間護理有助于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有助于提高護理滿意度,建立護患之間的信任,提高護理質量,有臨床應用價值。
[1] 雷 瑩.時間護理在糖尿病護理的應用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12):59.
[2] 王向陽.淺談時間護理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藥從論,2014,03(12):32-33.
[3] 郁 香.人性化護理在護理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藥論叢,2014,13(12):101-102.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12.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