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清,張海嫦
(廣州市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神經科二區,廣東 廣州 510010)
重癥肌無力的搶救與護理
楊艷清,張海嫦
(廣州市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神經科二區,廣東 廣州 510010)
目的 探討分析重癥肌無力的搶救與護理措施。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重癥肌無力患者12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采取科學的手段和綜合措施對12例患者進行搶救與護理,對其搶救結果和護理效果進行分析與總結。結果 12例患者經搶救后,11例已經好轉出院,搶救成功率為91.7%;1例因肺部感染而搶救無效死亡,死亡率為8.3%。11例搶救成功的患者中,對護理感到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的分別有6例(54.5%)、4例(36.4%)、1例(9.1%),護理總滿意率為90.9%。結論 重癥肌無力患者存在極大的生命危險,采取科學的手段和綜合措施對患者進行搶救與護理,是提高搶救成功率和提升護理效果的有力保障。
重癥肌無力;搶救;護理
為探討重癥肌無力的搶救與護理措施,現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重癥肌無力患者12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分析與總結其搶救結果和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重癥肌無力患者12例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其中男7例(58.3%)、女5例(41.7%);年齡18~62歲,平均年齡(33.6±8.9)歲;臨床分型為眼肌型4例(33.3%)、全身型8例(66.7%)。
1.2 方法
采取科學的手段和綜合的措施對12例患者進行搶救與護理,具體如下。
1.2.1 保持呼吸道通暢
重癥肌無力患者在危象時,往往會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的現象,若不有效處理,將會威脅到其生命安全。而處理患者進行性呼吸困難的關鍵就在于保持其呼吸道通暢。具體方法為:及時給患者插管,連接呼吸機,調整好呼吸機參數,保持患者有效通氣,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相關指標,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1.2.2 呼吸道護理
首先,在對患者氣管插管后,應給予其持續吸氧和濕化,即采取霧化吸入,并向管內滴注生理鹽水,從而幫助患者有效咳痰。其次,妥善固定好氣囊,并確保潮氣量充足,一般氣囊應每充氣4 h放15 min氣,然后繼續充氣,如此循環。第三,在氣囊放氣前后,也應當要幫助患者有效吸痰,每次吸痰時間約15 s,吸痰前和吸痰后都應再給其吸入純氧1~2 min。第四,全程操作都應在無菌下進行,并注意給患者翻身拍背,避免出現感染。
1.2.3 肺部感染護理
重癥肌無力患者最常出現的危象之一就是肺部感染,同時,其也是導致重癥肌無力加重的一項主要原因。若不能有效控制肺部感染,將極可能導致患者死亡。一般情況下,需要采用頭孢菌素類、青霉素類、氯霉素類及大環內脂類廣譜抗生素來預防肺部感染,但切忌使用多黏菌類、四環素類藥物[1]。
1.2.4 入院過程護理
在患者入院前,護理人員應先對患者及其家屬耐心解釋重癥肌無力的搶救和護理工作,征得他們的同意和配合。其次要準備好搶救設備,如便攜式呼吸機、搶救箱等,把患者輕輕抬到車床上,固定好患者,安裝好護欄,在轉運過程中看護好患者,并處理好突發情況。當把患者送至搶救室后,應盡快給其連接好呼吸機,在醫生搶救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的體征指標和病情變化,觀察呼吸機的運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以及做好相關記錄。
1.2.5 心理護理
在患者意識清楚期間,積極與患者溝通和交流,詢問患者的感受,關心體貼患者,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在與患者交流時,要保持和藹的微笑,使用溫柔的語氣,從而增加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針對患者的焦慮、抑郁、悲觀等情緒,應給予耐心的安慰和有效的疏導,幫助患者調節心情,減輕壓力,建立治療信心。
1.3 觀察指標
對12例患者的搶救結果和護理效果進行分析與總結
1.4 統計學方法
對所有臨床研究數據均利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統計。
2.1 搶救結果
12例患者經搶救后,11例已經好轉出院,搶救成功率為91.7%;1例因肺部感染而搶救無效死亡,死亡率為8.3%。
2.2 護理效果
11例搶救成功的患者中,對護理感到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的分別有6例(54.5%)、4例(36.4%)、1例(9.1%),護理總滿意率為90.9%。見表1。

表1 患者護理滿意率調查
重癥肌無力乃臨床常見病,該病屬于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神經與肌肉之間接頭處的乙酰膽堿傳遞障礙所引起的[2]。重癥肌無力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骨骼肌易于疲勞,或全身發作或部分發作,一般晨輕晚重,并且在疲勞后病情加重,休息后又可有所減輕[3]。而病情嚴重者,會處于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危象狀態,極大地威脅到生命安全。因此,臨床上針對重癥肌無力患者,應當要爭分奪秒地進行搶救。而搶救的關鍵則在于保持其呼吸道通暢和預防肺部感染。本組1例搶救無效死亡的患者即是因為肺部感染所導致的。同時,還要給予患者綜合全面的護理。護理不但要涉及到入院過程、預防感染和呼吸道管理,還應注重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因為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積極的態度也是提高預后的關鍵。
根據本組研究結果顯示,12例患者經搶救后,11例已經好轉出院,搶救成功率為91.7%;1例因肺部感染而搶救無效死亡,死亡率為8.3%。11例搶救成功的患者中,對護理感到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的分別有6例(54.5%)、4例(36.4%)、1例(9.1%),護理總滿意率為90.9%。可以得出結論,重癥肌無力患者存在極大的生命危險,采取科學的手段和綜合的措施對患者進行搶救與護理,是提高搶救成功率和提升護理效果的有力保障。
[1] 曾梅英.62例重癥肌無力胸腺切除術后危象的搶救及護理[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14):98.
[2] 白 雪.1例重癥肌無力并發呼吸驟停患者的搶救及護理[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3,(08):191-192.
[3] 趙紅霞.重癥肌無力危象的誘發因素、搶救及其護理[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20):68-69.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12.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