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梅
(解放軍第105醫院,安徽 合肥 230031)
冠心病患者護理中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探討
張玉梅
(解放軍第105醫院,安徽 合肥 230031)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運用綜合護理所獲得的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并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常規組,各45例。實驗組運用綜合護理,常規組運用一般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和護理滿意度。結果 實驗組運用綜合護理后,護理效果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冠心病患者運用綜合護理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值得運用和推廣。
冠心病患者;實施綜合護理;效果;探討
根據相關統計資源可知,冠心病發病率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尤其是中老年人患此病的人數越來越多[1],因此,患者在進入醫院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還需要配合良好的護理方式,從而提升患者的康復水平,本文主要分析實施綜合護理所獲得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并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常規組,各45例。實驗組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齡(63.45±2.2)歲;常規組男20例,女25例,平均年齡(62.45±2.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組運用一般護理,實驗組運用綜合護理,具體如下:第一,認知教育,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療后就告知患者關于冠心病的知識,可以通過發放疾病知識宣傳單,從而使得患者能夠充分掌握自己的病情;此外,護理人員還要掌握患者的發病情況[2],如發病時間、發病機制以及臨床表現等,便于采取有效措施實施救治。第二,護理人員指導患者用藥,主要是由于冠心病患者在長期性的疾病折磨中可能會伴有其他的疾病,尤為是老年人,他們可能通常伴隨有高血脂、高血壓及高血糖等,護理人員通過指導患者服藥的方式,幫助患者有效控制,從而提升患者疾病的恢復效果。此外,在指導服藥過程中護理人員還可以向患者講解藥物的作用及可能引發哪些不良的反應等,這能夠提升患者的服藥的依從性。第三,加強運動指導,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病情恢復情況而為患者制定良好的運用計劃,指導患者參與一些有氧運動。如散步、練氣功以及打太極拳等[3];當患者出院之后,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而增加一定的運動量,在運動頻率方式可以保持每周3~5次,時間為20~30 min/次。
1.3 評價標準
我院對患者進行跟蹤大約1年的時間,收集患者的護理有效性及護理滿意度。顯效:患者痊愈,無任何其他身體不適;有效:患者的病情基本痊愈,身體偶爾發生不適;無效:患者的疾病沒有緩解,有的還出現嚴重的情況。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80分以上),滿意(61~79分)和不滿意(60分以下)。總滿意度=非常滿意度+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2.1 兩組患者護理有效率比較
實驗組顯效33例(73.33%),有效11例(24.44%),無效1例(2.22%),護理有效率為97.78%;常規組顯效30例(66.67%),有效9例(20.00%),無效5例(11.11%),護理有效率為86.67%。實驗組護理有效率優于常規組(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5.56%,常規組護理滿意度為80.00%。實驗組護理滿意度優于常規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在中老年人群患病過程中冠心病較為常見,而且患者患此疾病導致此死亡率也比較高,因此,患者在進入醫院治療之后配合綜合護理的方式,能夠有效幫助患者提升恢復速度。在本次研究中實驗組實施綜合護理,滿意度為95.56%,常規組護理滿意度為80.00%,實驗組優于常規組(P<0.05);此外,實驗組護理有效率(97.78%)優于常規組(8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冠心病運用綜合護理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療效,值得運用合格推廣。
[1] 段娟武.對行經橈動脈選擇性冠脈造影+支架置入術的冠心病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16):137-138.
[2] 韓 萌.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綜合護理服務方式與效果觀察[J].飲食保健,2016,03(23):169.
[3] 王敬祥.國產支架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冠心病合并慢性腎功能不全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6):190-191.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12.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