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芳
(泰州市人民醫院產房,江蘇 泰州 225300)
護理干預對初產婦產后負性情緒和睡眠質量的影響
秦 芳
(泰州市人民醫院產房,江蘇 泰州 225300)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對初產產婦產后負性情緒和睡眠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2016年的初產產婦84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常規組和護理組,各42例。常規組的產婦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進行護理,護理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心理的針對性護理,護理結束后,對兩組產婦的負性情緒和睡眠質量進行分析對比。結果 在經過護理之后,兩組產婦的負性情緒以及睡眠質量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且結果主要表現為護理組的患者改善結果更加良好。護理組與常規組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初產產婦給予心理針對性的干預,能夠減輕產婦的負性情緒,提高產婦的睡眠質量,安全可靠且有效,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以及應用。
護理干預;初產產婦;負性情緒;睡眠質量
對于初產產婦而言,她們沒有生育經歷,且受到來自各方面的精神壓力,產生依賴性強、心理承受能力低的現象,在生產時的疼痛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生產之后機體也會產生一些復雜的變化[1],因此初產產婦在生育之后容易出現抑郁等消極情緒,負性情緒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產婦的睡眠質量,對產婦的身體恢復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有效的護理措施十分重要,能夠及時對產婦的不良情緒進行調節,及時地對產婦進行心理疏導,使產婦更快地適應當前的角色[2],提高產婦的恢復。本文采用兩種不同的護理方式對產婦進行護理,來對護理的結果進行對比,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016年的初產產婦84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常規組和護理組,各42例。兩組患者均表現為有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以及睡眠質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產婦年齡23~31歲,平均年齡(26.23±1.18)歲。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8.43±1.21)周。兩組產婦的年齡、孕周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均為初次生產;生產之后沒有出現并發癥以及不良反應;不患有任何精神疾病。兩組產婦在進行護理之前均采用SAS、SDS以及PSQI進行相應地評分,兩組患者各數據的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對產婦進行護理,主要操作為:在孕期以及分娩住院期間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與宣講有關分娩的常規知識。對孕期的產婦進行定期的身體檢查,注意補充營養,在產后要注意清潔,防止產婦的傷口感染。
護理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心理方面的護理干預,主要操作為: 孕期的心理護理,要對孕婦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了解孕婦的喜好、性格特點以及身體狀況,要給孕婦提供一個舒適、溫馨的待產環境。在孕婦生產之前容易出現緊張的情緒,對產前的疼痛產生懼怕和焦慮,護理人員要對孕婦的緊張情緒進行緩解,做好心理干預,加強與產婦的交流,耐心主動聆聽產婦的主訴,保護產婦隱私。醫護人員要向孕婦講解一些有關的準備工作以及注意事項,對孕婦進行鼓勵,增加孕婦的配合度在最大程度上安撫產婦緊張、焦慮、懼怕等情緒,使產婦保持一個平靜、放松的心態,平靜放松的心態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分娩的成功率。 產時心理護理,對產程以及胎兒的情況進行密切的觀察,對于產婦的問題要耐心積極地解答,用適當的方法轉移產婦的注意力,減輕產婦的疼痛感,在分娩的過程中,要告知產婦產程的進展信息,使產婦建立起順利分娩的信心。 產后護理,產婦順利生產后,護理人員要對產婦以及胎兒的情況進行嚴密地檢測,對產婦在生產后的不良情況進行及時地處理,保持護理環境的整潔,避免產婦的的傷口感染。對產婦的負性情緒進行及時地疏導,并對產婦的生產鼓勵和認可,增強產婦的自尊和自信感。對產婦的睡眠情況進行觀察,對于睡眠質量不好的產婦要給予適當地措施。向產婦講解有關護嬰的知識,指導產婦如何喂養嬰兒。在產婦的身體好轉之后,要早期地對產婦進行一些鍛煉,適當的早期鍛煉能夠促進產婦身體各個器官的恢復。
1.3 觀察指標與評分標準
護理結束之后,對兩組產婦的心理狀況以及睡眠質量進行分析對比。采用焦慮自評表(SAS)以及抑郁自評表(SDS)對產婦的心理狀況進行評分,分值越高則表示產婦的負性情緒越高。采用PSQI評分量表[3]對產婦的睡眠情況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表明產婦的睡眠質量越差。
1.4 統計學分析
選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結束后,采用各個評分量表對產婦的護理結果進行分析,統計結果顯示,在經過護理之后,兩組產婦的負性情緒以及睡眠質量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且結果主要表現為護理組的患者改善結果更加良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結果比較
初產婦面對未知的分娩以及產后恢復往往存有一種恐懼的心理,并且,在產后身份角色的改變也會使產婦難以適應[4]。產婦的負性情緒會對產婦的術后恢復以及睡眠的質量產生極大的影響,適當的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地對產婦的負性情緒進行調節,對產婦進行適當的鼓勵使產婦建立自信[5]。在產婦生產之前對產婦進行適當的知識宣講能夠使產婦做好心理準備,更好地面對生產。本文通過對產婦采用心理方面的護理干預,發現護理之后的產婦有更好的心理情緒以及睡眠質量。
綜上所述,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初產產婦給予心理針對性的干預,能夠減輕產婦的負性情緒,提高產婦的睡眠質量,安全可靠且有效,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以及應用。
[1] 吳文青.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心理健康及產后出血的影響[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9):1392-1393.
[2] 宋卓玲.心理護理對自然分娩初產婦產后抑郁和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5):98-99.
[3] 蔡麗平,李 嵐,練潔佳.心理護理對初產婦分娩方式的影響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14):1576-1577.
[4] 孫 茜.心理護理干預對初產婦產后抑郁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7):61-62.
[5] 周澤華.Orem自護模式對順產后產婦精神睡眠質量及角色轉換的促進作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3):139.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7.12.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