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穎
(江蘇省徐州市兒童醫院,江蘇 徐州 221000)
探究肢體語言溝通與個性化護理結合應用在小兒護理工作中的臨床效果
郝 穎
(江蘇省徐州市兒童醫院,江蘇 徐州 221000)
目的 分析肢體語言溝通與個性化護理結合應用在小兒護理工作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03月~2017年03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小兒患兒71例參與研究,按照患兒入院順序分為兩組,常規組35例患兒行常規護理,試驗組36例患兒行肢體語言溝通與個性化護理結合,分析兩組效果。結果 護理后,試驗組患兒依從性評分、患兒家屬滿意度評分明顯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肢體語言溝通與個性化護理結合應用在小兒護理工作中的臨床價值顯著,可推廣。
肢體語言溝通;個性化護理;小兒護理
在小兒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由于患兒在心理及其生理方面尚未發育成熟,采取有效的護理方案能夠有效提升患者治療的臨床效果[1]。本文選取2016年03月~2017年03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小兒患者71例參與試驗,按照患兒入院順序分為兩組,分別接受不同護理干預措施,臨床效果存在差異,以下為結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03月~2017年03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小兒患者71例參與試驗,按照患兒入院順序分為兩組。試驗組36例實施肢體語言溝通結合個性化護理(男15例/女21例);年齡1.3~8.2歲,平均年齡(3.7±1.5)歲;腦炎8例,肺炎13例,腹瀉5例,腎病綜合征3例,急性腎炎7例。常規組35例實施常規護理(男19例/女16例);年齡2.0~7.5歲,平均年齡(4.2±1.3)歲;腦炎6例,肺炎7例,腹瀉11例,腎病綜合征6例,急性腎炎5例。兩組患兒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行常規護理;而試驗組則開展肢體語言溝通結合個性化護理,具體內容包括:(1)護理人員積極同患兒溝通交流,并在此過程中面帶微笑,保持良好的交談氛圍,消除患兒的陌生感及其恐懼感;同時護理人員應當全程保持溫和關心的語氣及其眼神,可以經常撫摸患兒,提升其信任度。(2)仔細觀察患兒生命體征,一旦出現異常及時同醫師報告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患兒病情加重;在與患兒交流的過程中積極向其講解開展護理工作的積極作用,并主動了解患兒家屬的疑惑為其解答。(3)保持室內干凈與舒適,保持溫度及其濕度的合理性,引導患兒使用清淡、易消化食物,如果患者進食困難可以為其注射葡萄糖;引導患兒正確服用藥物。
1.3 評價指標
評價兩組患兒的護理依從率,其中,能夠接受治療及護理,配合醫師及其護理人員為完全依從;接受治療及其護理,但是對于部門內容表示抗拒為基本依從;拒絕接受護理及其治療,不配合相關工作為不依從。同時,調查兩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實行百分制,80分及以上為非常滿意,60~79分為基本滿意,59分及以下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度與基本滿意度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以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護理依從性對比
進行護理之后,試驗組患兒護理依從率顯著優于常規組,并且兩組患兒的完全依從、不依從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護理依從性對比(n,%)
2.2 兩組患兒護理滿意度對比
試驗組患兒家屬護理總滿意度高達97.22%,與常規組80.00%比較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兒護理滿意度對比(n,%)
小兒患者較為特殊,由于其生理及其心理機能發育尚不成熟,傳統的護理模式難以適應患兒的護理需求,有關報道表明,在小兒患者護理工作中實施肢體語言溝通結合個性化護理,有助于提升患兒對于護理人員的信任度,形成友好關系,有助于護理人員更好的了解患兒病情,并針對性的開展護理工作[2]。本研究結果顯示,進行護理之后,試驗組患兒護理依從率及其家屬護理滿意度評價均顯著優于常規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與唐偉寧[3]等人研究結果一致,(P<0.05);提示,肢體語言溝通與個性化護理結合應用在小兒護理工作中能夠有效提升患兒會依從度及其家屬護理滿意度,改善護患關系,對于患兒的康復具有關鍵價值。
概而言之,肢體語言溝通與個性化護理結合應用在小兒護理工作中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推廣。
[1] 王愛珍.肢體語言溝通聯合個性化護理在小兒護理工作中實施的效果評價[J]. 甘肅科技縱橫,2015,11(05):170-172.
[2] 王小梅,陳 芳,李 莉.肢體語言溝通在小兒護理的臨床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03(24):572-574.
[3] 唐偉寧.肢體語言溝通在小兒護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2(17):467-468.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S481
B
ISSN.2096-2479.2017.12.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