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云,王曉慶,郭麗麗
(延安大學咸陽醫院神經內科十六病區,陜西 咸陽 712000)
從不良血糖控制史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陳慧云,王曉慶,郭麗麗
(延安大學咸陽醫院神經內科十六病區,陜西 咸陽 712000)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史以及對健康教育的需求情況,指導臨床有效的實施健康教育。方法 對116例血糖控制不良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知識調查分析,了解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結果 通過實施健康教育,使患者的血糖達到理想值,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結論 對糖尿病患者實施全程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降低了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
不良血糖控制史;健康教育;重要性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2月~2016年2月來我科就診的糖尿病患者116例,其中男64例,女52例,年齡33~76歲,病程1~20年,入院監測:空腹血糖(10.8+2.1)mmol/L,餐后2 h血糖(13.8+1.98)mmol/L,糖化血紅蛋白(9.1+1.05)%。
1.2 方法
根據糖尿病治療“五駕馬車”的相關內容設計兩份調查問卷內容,入院時向患者發放調查問卷,了解患者對糖尿病相關內容的掌握情況。在住院期間,對患者實施系統的健康教育,出院前再次為患者發放調查問卷。記錄兩次的測試結果。
1.3 資料收集方法
(1)飲食:根據患者的飲食資料為患者制定飲食計劃,認真執行者為有效;(2)運動:堅持規律運動并掌握運動規律者為有效;(3)監測:認真做好自我血糖監測并認真記錄,掌握自我血糖監測的注意事項者為有效;(4)藥物:嚴格按醫囑正確服藥或注射胰島素的患者為有效;(5)健康教育:根據糖尿病的五駕馬車進行調查問卷,75分以上為有效。
2.1 年齡特點
糖尿病患者30~39歲組所占比例為4.5%;40~49歲組所占比例為15.1%;50~59歲組所占比例為21.2%;60~69歲組所占比例為33.9%;30歲組所占比例為25.3%;
2.2 住院原因
112例患者中有88例出現了糖尿病的并發癥,占總調查人數的 79 %;24例沒有出現并發癥,占總調查人數的21 %。
2.3 患者接受糖尿病健康知識的現狀
糖尿病患者獲取糖尿病知識的方法有住院、自學兩種獲得。5項治療措施實施情況見表1。

表1 112例糖尿病患者5項治療措施實施率
3.1 提高患者正確認知
糖尿病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也屬于全身代謝性疾病,往往是多種不良因素共同導致發病。若患者不能對血糖水平進行長期控制,則會增加并發癥發病率,例如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等,不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嚴重時可直接增加截肢風險[3]。配合完善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強化治療效果。調查結果顯示,多數糖尿病患者對疾病知識了解不足,來院就診時已經合并嚴重并發癥,不僅會加重治療難度,同時也會患者預后質量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對要在患者未合并并發癥之前,對其開展系統性的健康教育。糖尿病屬于慢性終身性疾病,其控制不僅需要多方面的綜合治療,而且還依賴于患者長期良好的自我護理[1]。為進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為糖尿病患者開展臨床診治時,應做好規范化管理,從而不斷改善其預后。通過實施健康教育,讓患者正確的認識糖尿病。
3.2 飲食計劃的指導
制定護理管理相應計劃,為使護理管理小組人員結構更加優化,應及時對其開展培訓,從而明確小組成立的目的,強化小組成員專科方面知識,使服務小組更具專業性。結合患者實際狀況,及時為其制定詳細、合理的護理計劃,從而提供更具專業水準的專科護理干預。制定飲食方案,加強溝通,正確掌握患者日常飲食情況,并對其營養狀況加以關注,并為其制定良好的飲食方案。在制定方案時,要結合患者病情,綜合其身體情況,同時對其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掌握。將上述作為主要依據,進行合理計算,為患者計算出三大營養指標的攝入量。告知患者禁止食用刺激性較強且高糖分食物,避免攝入高淀粉、高脂肪類食物。
3.3 運動指導
隨著社會形勢的轉變,純腦力勞動者不可避免的成了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指導進行適量的運動非常重要。當然,每天的運動強度因人而異,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個人喜好以及現有的身體狀況制訂個人運動計劃,建議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打球、跑步、做體操、打太極拳等,教會患者數脈搏,最大安全運動脈搏=170-年齡,或者是運動結束后能說話,不能唱歌。
3.4 血糖自我監測
由于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無明顯自覺癥狀,自以為血糖不高就自行減少服藥次數或用藥量,甚至停藥,也不進行自我血糖監測。為此,選擇口服類降糖藥,對其血糖進行積極控制。做好藥物治療指導,明確口服藥物劑量、方法等,對患者血糖波動情況進行嚴密監視。告知患者遵醫用藥的重要性,不斷強化其遵醫行為,有效提高患者藥物治療效果,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3]。
綜上所述,2型糖尿病屬于終身性疾病,可引發機體代謝異常。權威文獻報道,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若長期處于不良狀態之下,則或引發多種糖尿病并發癥。在對患者開展臨床診療時,立足于患者實際,采取必要護理干預配合,保證患者臨床治療的安全性。成立規范化管理小組,對管理流程進行不斷優化,制定管理機制,保證患者能夠得到便捷、高效的服務,使其就診需要得到有效滿足。將患者需求作為專科護理管理的根本出發點,融入特色護理管理服務,滿足情感需求,突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體現優質護理的內涵。
[1] 楊俊華,賴 靜,晏 娟.對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家庭管理提高自護能力的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06,6(3):3.
[2] 李 蕾,韓悄英,林愛娟,等.專業化護理指導對2型糖尿病的近期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4(3):10.
[3] 張玉枝.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監測血糖對藥物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05,22(2):215217.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587.1
B
ISSN.2096-2479.2017.12.1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