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燕珍,林 霞,陳少云,溫燕梅,張立芳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廣東 廣州 510630)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產科臨床中的應用
饒燕珍,林 霞,陳少云,溫燕梅,張立芳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廣東 廣州 510630)
目的 探討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產科臨床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產婦96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取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對比兩組產婦不良情緒狀況指標及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 觀察組焦慮及抑郁評分比對照組明顯改善;觀察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取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對產婦進行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產婦的焦慮抑郁狀況,提高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臨床值得推廣。
家庭為中心;產科護理;焦慮;抑郁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及人們生活質量水平的提高,孕產婦對護理質量的要求也隨之增高[1]。傳統的產科護理模式已越來越難滿足產婦的需求,而產科護理質量會直接關系母嬰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以家庭為中心的個性化產科護理模式被產婦及護理人員所接受,并可取得良好的護理效果及社會效益[2]。本研究通過對產婦采取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產婦96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觀察組年齡22~39歲,平均年齡(27.35±4.84)歲;孕周38~41周;初產婦38例,經產婦10例;初中及以下學歷11例,高中及中專21例,大專及以上16例;對照組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27.83±4.57)歲;孕周37~41周;初產婦37例,經產婦11例;初中及以下學歷12例,高中及中專21例,大專及以上15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產科護理,觀察組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進行優質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1 舒適環境護理
對產婦住院環境進行改善,墻壁張掛可愛的寶寶圖片,配置電冰箱、微波爐及電視機等電器滿足日常生活基本需求,并結合產婦的個人喜好,允許其攜帶小擺設點綴病房,營造家一般的溫馨氛圍。
1.2.2 健康教育
由過去的傳統宣教模式,改為與產婦及丈夫在家屬進行一對多的談話溝通,在愉悅歡快的談話氛圍下,解答產婦的相關知識,包括母乳哺乳知識、飲食指導、分娩流程、臨產中可能發生的不適及其應對措施。通過健康教育使產婦盡快適應角色的轉換,掌握新生兒護理技能。
1.2.3 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熱情與產婦進行溝通,在充分尊重其不同家庭背景基礎上,獲得其充分信任,疏導產婦的不良情緒,使產婦感覺由家人在自己家給自己進行護理。臨產時鼓勵產婦家屬陪同,給予安慰和支持,增強產婦的信心,保持最佳狀態。
1.2.4 飲食及運動護理
在產后讓家屬參與進來,指導家屬對產婦進行有效膳食搭配,及時補充產婦恢復所需的能量及營養;產后2 h內指導產婦進行有效排尿,防止尿潴留發生,指導家屬協助產婦進行有效的鍛煉,加快產婦康復。
1.3 評價指標
釆用焦慮抑郁調查量表(HADS),按照0~3分4級法分別從焦慮(7個問題)和抑郁(7個問題)兩個分量表進行評分,總分累加后評分為7~9分則為癥狀可疑,評分>9分則表示有明確的抑郁或焦慮癥狀。對產婦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由我院自行設計問卷,總10個題目,每個題目按0~5分記分,滿分為50分。①非常滿意:得分45分以上;②基本滿意:得分在30分~45分;③不滿意:得分<30分。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護理干預前后HADS評分比較
不同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焦慮及抑郁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HADS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產婦HADS評分比較(±s)
組別 n 焦慮 抑郁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48 7.97±2.05 3.23±1.24 7.85±2.07 3.52±1.16對照組 48 8.04±2.16 6.59±1.37 8.23±2.18 5.89±1.43 t 1.012 6.812 1.105 8.183 P>0.05 <0.05 >0.05 <0.05
2.2 兩組產婦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滿意度為95.83%明顯高于對照組滿意度72.92%,(P<0.05),見表2。
隨之醫療行業技術及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模式,順應的現代醫學的發展,符合人性化管理,并被產婦所接受。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模式是以產婦為中心,鼓勵家庭成員與醫護人員共同協作,減輕產婦痛苦,促進產婦產后康復,達到提高優生的目的[3]。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焦慮及抑郁評分改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滿意度為95.83%,明顯高于對照組滿意度72.92%,(P<0.05),這是因為通過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日常基礎護理上給予產婦家庭般的溫馨服務,并充分調動家屬的主動性,增進夫妻感情,消除產婦的恐懼、焦慮及抑郁不良情緒,并由過去的產婦及家屬被動接受轉變為積極參與整個生產過程,有利于產婦角色的迅速轉換,快速熟練掌握新生兒喂養及護理技巧,保證嬰兒健康成長,并提高對產科的護理滿意度,值得臨上床推廣應用。

表2 兩組產婦對護理滿意度比較[n(%)]
[1] 高卯連.產科護理服務質量評價研究[J].護理研究,2016,30(15):1894-1896.
[2] 任 婷,陳 潔,王循紅,等.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優質護理對產后抑郁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3):479-481.
[3] 包海梅.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模式實施體會[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1):70-71.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3
A
ISSN.2096-2479.2017.24.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