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曦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湖北 武漢 430000)
常規護理和人文關懷護理在惡性腫瘤患者中的效果對比
李 曦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湖北 武漢 430000)
目的 分析在惡性腫瘤的患者護理中應用常規護理與人文關懷護理的效果。方法 搜集在我院治療的惡性腫瘤患者74例,均分成常規組和人文關懷組,對比護理的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焦慮(SAS)評分與抑郁(SDS)評分都有改善,人文關懷組患者改善的情況較為顯著(P<0.05)。結論 在惡性腫瘤的患者護理中聯合應用常規護理與人文關懷護理模式,效果顯著,值得應用。
常規護理;人文關懷;惡性腫瘤
伴隨護理學不斷地發展,臨床護理中心逐漸從疾病轉變成患者健康,護理的模式由專科護理變成患者心理的護理,也就是重視患者權利,使患者參與護理全過程。由于在患者入院以后會出現煩躁、孤獨與抑郁等不良情緒,所以需要護理人員理解與關懷,盡可能將患者消沉心理消除,促進患者康復。本文簡析了在惡性腫瘤的患者護理中應用常規護理與人文關懷護理的效果,主要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搜集2015年02月~2016年02月在我院治療的惡性腫瘤患者74例,胃癌30例、肺癌20例、肺癌15例、結直腸癌6例、其他癌癥3例。依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分成常規組和人文關懷組,各37例。常規組患者采取常規方式護理,人文關懷組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其中,常規組男20例,女17例;年齡52~79歲,平均年齡(61±2.36)歲。人文關懷組男21例,女16例;年齡51~79歲,平均年齡(62±2.19)歲。兩組患者各項基礎資料經過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組患者采取常規方式護理,方式如下:在患者入院當天,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閱讀入院須知,詳細介紹病房環境極其設施。同時,護理人員向患者耐心介紹相關管理醫師、責任護士長以及醫科主任,輔助患者完成相關疾病檢查。
人文關懷組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人文關懷護理。消除患者害羞與緊張的心理:在患者入院以后,護理人員需要尊重患者熱情的接待患者,同時向患者介紹醫院情況,介紹時護理人員態度要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將患者緊張感消除。護理人員還要將治療注意事項告知患者,鼓勵患者積極參與治療,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緩解患者恐懼與焦慮心理:護理人員需要具備高度同情心與責任感,把患者作為核心,秉持著主動、認真、積極一負責的態度,應用熟練的技術、溫和的態度、親切的語言來為患者服務,讓患者感受到溫暖和真誠,提高患者信任感與安全感。緩解患者多疑與憂郁的心理:護理人員需要針對患者實際情況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讓患者正確認識各種知識,消除患者精神上的負擔,同時還要對患者家屬實施健康知識的指導,讓患者家屬多關心患者,提高患者治療自信心。緩解患者自責與自卑的心理:護理人員應該多照顧與關心患者,切實做好細致、耐心的開導與解釋工作,要以熱情的態度去接待患者。護理人員需要將惡性腫瘤預防重要性與疾病可治性告知患者,將患者自卑與失望的心理消除。
1.3 觀察的指標
(1)對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焦慮與抑郁狀態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定,得分越高則說明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越嚴重。(2)利用我院自主設計的護理滿意度表進行評分,100分制,≥85分為非常滿意,65分≤基本滿意<85分,<65分為不滿意。(3)在患者護理前后通過生活質量的評估表(EORTC QLO-C30)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主要包含五個功能,也就是社會功能、軀體的功能、情緒的功能、角色的功能與認知的功能,總分數值越大代表患者生活質量越好,滿分為100分。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滿意度
人文關懷組護理后非常滿意有20例、基本滿意有16例、不滿意有1例,護理總滿意度為97.30%;常規組護理后非常滿意有15例、基本滿意有14例、不滿意有8例,總滿意度為78.38%,人文關懷組患者護理的總滿意度與常規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比較兩組患者焦慮與抑郁癥狀的評分
護理后,兩組患者焦慮(SAS)評分與抑郁(SDS)評分都有改善,人文關懷組患者改善的情況較為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對比兩組生活質量的評分
護理后,兩組患者各項功能評分都有上升趨勢,人文關懷組患者上升幅度比較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SAS評分與SDS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SAS評分與SDS評分比較(±s)
組別 n SAS評分(分) SDS評分(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人文關懷組 37 59.44±4.27 33.25±3.14 58.97±5.17 31.26±3.75常規組 37 59.68±4.55 46.53±4.23 58.49±4.39 43.58±4.03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對比(±s,分)
組別 護理時間 社會功能 角色的功能 情緒的功能 軀體的功能 認知的功能常規組 護理前 42.80±1.64 35.32±1.14 36.25±1.16 36.33±1.42 44.16±1.21人文關懷組 42.79±1.38 35.42±1.08 36.17±1.20 36.28±1.13 44.09±1.08常規組 護理后 56.94±1.92 47.01±1.32 42.02±1.03 53.31±1.52 51.14±1.26人文關懷組 70.53±2.19 62.32±1.93 60.48±1.53 69.92±2.01 68.49±2.16
惡性腫瘤主要是身體中細胞增殖與原本生長軌道出現脫離,繼而生長為癌細胞[1]。癌細胞會無止境生長,容易擴散到周圍循環系統和淋巴系統,進而進入身體其他的組織,使得其他正常器官功能和結構受到破壞,損傷人體[2]。很多惡性腫瘤患者都伴有消極與焦慮等不良情緒,導致患者身心承受巨大的痛苦,嚴重影響到患者康復[3]。因此,需要結合常規護理和人文關懷方式進行護理,以便患者可以積極面對疾病,主動參與治療,提高臨床治療的效果[4]。本次研究中顯示,人文關懷組患者護理的總滿意度與常規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社會功能、軀體的功能、情緒的功能、角色的功能與認知的功能評分都有上升趨勢,人文關懷組患者上升幅度比較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在惡性腫瘤的患者護理中聯合應用常規護理與人文關懷護理模式,效果顯著,可推廣。
[1] 任 玲,段艷紅,張 凡."人文關懷+心理護理"干預在改善惡性腫瘤化療患者生活質量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21(12):1606-1608.
[2] 陳志玲.人文關懷護理應用于婦科惡性腫瘤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34):112-113.
[3] 馬 丹.人文關懷的護理措施在腫瘤外科患者中的臨床應用評價[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21(05):128-129.
[4] 李小寧,王 力,許雅瓊,等.人文關懷式護理對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8(20):118-119.
本文編輯:吳宏艷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routine nursing and humanistic nursing care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
LI Xi
(Tongj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bei Wuhan 430000,China)
Objective To analysis application in nursing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 of the effect of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humanistic care.Methods Collecting 74 cases of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were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group and humanistic care,contrast the effect of nursing.Results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nxiety(SAS)score and depression(SDS)score has improved, humanistic care patients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is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 of combined use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humanistic care in nursing mode,effect is remarkable,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Conventional nursing;Humanistic care;A malignant tumor
R473.5
A
ISSN.2096-2479.2017.11.9.02
李 曦(1983-),女,本科,武漢人,漢族,護師,研究方向:護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