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莉,黃 瑾,史芝璟,朱曉敏*
(上海市普陀區中心醫院,上海 200062)
預見性護理在心血管重癥監護病房中的應用價值
孟 莉,黃 瑾,史芝璟,朱曉敏*
(上海市普陀區中心醫院,上海 200062)
目的 探究預見性護理在心血管重癥監護病房心臟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按照隨機分組原則把患心血管患者68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觀察組使用預見性護理。結果 觀察組的血壓穩定情況和護理滿意程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預見性護理在心血管重癥監護病房中的應用價值更高,可臨床推廣使用。
預見性護理;心血管病;常規護理
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心臟出現缺血、出血等情況,導致病變,主發人群為中老年人,引起該病的主要病因包括血脂高、血脈硬化、高血壓、酗酒、糖尿病等,病程較長,常見癥狀有氣短、呼吸困難、身體左側疼痛等[1]。據統計,該病在我國患病率、死亡率較高,具有突發性、和潛伏性等特征,發病時若不及時發現治療,將導致偏癱甚至死亡等嚴重后果,治療時為避免重癥患者病況加重,導致嚴重后果,需采用必要的護理方法。本文對重癥心血管疾病實施預見性護理,對其控制血壓和護理滿意度均有積極影響,得出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在我院重癥監護病房中接受治療的心血管病患者68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嚴格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例。對照組女16例,男18例,年齡63~78歲,平均年齡(58.65±1.36)歲;其中患者12例病程在1~5年,患者22例病程在6~10年。觀察組女14例,男20例,年齡65~76歲,平均年齡在(60.39±1.78)歲;其中患者15例病程在1~5年,患者19例病程在6~10年。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觀察組使用預見性護理方法,具體方法實施情況如下:
(1)生活、心理護理:病者適當的運動對身體調節可起到促進作用,例如早上練約太極20 min,下午慢步約20 min,只需輕松的運動即可促進血液循環,叮囑患者不可激烈的運動,過度的運動不利于血壓穩定,可導致血壓急速上升[2]?;颊邞B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食用高熱量的食物,多食纖維性果菜,作息應有所調整。多數患者在發病后會出現極度恐慌的心理狀態,會加重患病者的心理負擔,心血管病患者不可心理壓力過大,患者可通過與護理人員傾訴,護理人耐心傾聽并開導病者,使其放松身心,生活上可以保持良好心態[3]。
(3)病情觀察護理:護理人員時常檢查患者的血糖、血壓、血脂、眩暈、水腫等,并做好記錄,因多數患心血管病患者的血脂、血壓顯著高于正常人群,血壓觀察時應每天定時給者測量血壓;每一個星期應對患者進行血脂檢驗,經過血壓、血脂與之前的記錄相比較,及時發現其異樣。當患者出現多汗、易冷、四肢發麻、眩暈等征狀時應及時給予測量血壓以及檢驗血脂高低情況,發現血壓或血脂異常時可喚來醫生及時查看。
(4)預防褥瘡的護理:在心血管重癥監護病房中,以中老年人居多,老年人的皮膚抵抗力降低、皮膚受磨損承受能力差等容易造成褥瘡,應及時給予患者換被子、翻身、勤清理等處理,否則患者的褥瘡的形成后,對患者的病況或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消極影響。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進行血壓測量,同時使用問卷調查法,對護理人員的護理表現、溝通情況、護理水平、護理手段等方面進行調查,每一題目后留括號,分為3個選項,1為十分滿意;2為一般滿意;3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血壓(收縮壓與舒張壓)的比較
經過護理后,觀察組的收縮壓與舒張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血壓比較(±s,mmHg)

表1 兩組患者的血壓比較(±s,mmHg)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收縮壓 舒張壓對照組 34 154.25±2.37 95.34±2.13觀察組 34 137.98±1.24* 87.46±2.11*
2.2 兩組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較
經過護理后,觀察組的評價滿意度顯然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 [n(%)]
重癥心血病多發于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人群中,該病輕微病癥胸悶、上腹痛、惡心、嘔吐等,由于該病突發性強、死亡率較高,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態以及控制情緒,都可導致血壓忽然升高,生命立即受到威脅[4]。預見性護理是通過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分析綜合,提前預知患者存在的護理風險,對其進行避免措施以使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獲得提高。預見性護理通過對患者的實施心理、病情觀察以及預防褥瘡等護理,可減輕了患者精神上的焦慮,緩解患者心理壓力;同時令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病情變化、褥瘡的形成等方面能及時了解和發現,并做好預防措[5]。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在干預性護理后血壓的改善和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均高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可減少患者發病時的突發性,有利于病情的恢復,且使患者對干預性護理的滿意度大幅度提高,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 劉艷蘭,周佩如,許萬萍,等.個案管理與常規護理控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效果比較[J].廣東醫學,2014,35(03):328-329.
[2] 郝 佳,張 瑩,趙 崢.循證護理在心血管介入術圍手術期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臨床研究,2017,30(01):142-143.
[3] 王琪娜,崔 玲,阮海玲,等.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6,19(01):140-141.
[4] 樊鮮芝.預見性護理在心血管重癥監護病房中的應用[J].醫學前沿,2016,6(19):254-255.
[5] 滕嘉微,辛儀超,張 晴.預見性護理在外科重癥監護病房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醫學信息,2015,(13):116-117.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11.21.02
孟 莉(1977-),女,漢族,上海市人,中專,護師,研究方向:心內科
朱曉敏,女,漢族,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