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萍
(重慶市西南醫院,重慶 400038)
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療和認知療法在重型肝炎護理中的效果觀察
蘇 萍
(重慶市西南醫院,重慶 400038)
目的 在重型肝炎病人治療中加入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療和認知療法后療效的研究。方法 篩選重型肝炎患者80例,按隨機數目表分為兩組,各40例。一組為對照組,接受傳統內科綜合治療及護理,一組為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療和認知療法共同治療。結果 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在肝生化檢測和心理評估方面治療后均好于治療前(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肝生化指標和心理評估均好于對照組(P<0.05)。結論 一般支持性心理療法和認知治療可以改變重型肝炎患者的內心存在的隱性問題,減輕內心負擔,對重型肝炎的治療有一定作用。
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治療;重型肝炎
重型肝炎是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主要表現為大量肝細胞損傷壞死,是肝炎中一種危險極大的特殊病種,是嚴重危害患者生存質量的一類疾病。重型肝炎發病迅速,來勢兇猛,持續時間長,嚴重患者會出現肝衰竭甚至死亡等嚴重后果。因此,重型肝炎患者不但在身體上飽受折磨,心理上也會遭受打擊,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所以,對重型肝炎患者采取適當的心理治療有利于減少患者的消極情緒,用良好的心態面對疾病,對疾病的治療和恢復有著正面的作用。
1.1 一般資料
篩選2015年6月~2016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80例。其中包含男56例,女24例,年齡26~70歲,平均年齡為(47.4±9.8)歲。采用隨機數目表,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對照組男27例,女13例,年齡28~70歲,年齡均值為(48.2±10.6),病程在1.4~2.8年,病程均值為(1.7±0.5);實驗組男2 9例,女11例,年齡2 6~6 8歲,年齡均值為(47.5±11.3),病程在1.5~2.7年,病程均值為(1.8±0.4)。兩組患者年齡和病程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一般支持性心理療法:患者在院接受治療期間,收集患者的心理、身體疾病資料,并將資料整合,預估患者的心理狀態,擬定個性化心理支持措施。保證病房舒適整潔,降低患者的焦躁心理。負責護士與患者進行良好的交流,在每日治療間隙,護士耐心聆聽患者內心感受,獲得患者的信任,明確患者的思維方式。護士需做到耐心細致,語氣柔和,利于患者接受。鼓勵家屬與患者進行良好溝通,引導家屬了解患者的精神需求,并積極鼓勵患者,使患者感受到親人的關愛[1]。
認知療法:責任護士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社會背景等資料,采用患者可以接受的方式方法與患者溝通。告知其正確的重型肝炎知識,幫助患者解決思想上的錯誤認識,讓患者對重癥肝炎有清晰充分了解,正確認知疾病。對患者的病情進展不隱瞞,仔細告知患者,并解釋對應的治療方案,使患者對自己的醫療過程了解,便于患者對治療產生信任感,如果患者出現癥狀減輕,病情好轉的現象,應將其病情發展方向解釋給患者,使患者建立起康復的信心。當患者灰心,情緒低落時應采用樂觀積極的方式與患者溝通,使提高患者心理的適應度,保持樂觀狀態[2]。
1.3 評定標準
1.3.1 肝生化指標監測
在兩組患者肝炎治療前后測定其相關的肝生化指標,丙氨酸轉氨酶(ALT)、白蛋白(ALB)、血清總膽紅素(TBIL)和凝血酶原活動度(PTA)的改變情況。
1.3.2 心理狀態評估
在患者可以接受的條件下,讓患者自行填寫(Self-Rating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估實驗組與對照組個體治療前后的焦慮和抑郁情況,如果患者自身不能完成問卷,可由其看護人員代為填寫。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肝生化檢測指標
治療后,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各項生化指標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P<0.05);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生化指標改善更為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肝生化檢測指標(±s)

表1 肝生化檢測指標(±s)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對照組 實驗組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LT(IU/L) 186.9±50.2 48.5±9.0* 183.2±46.9 34.5±8.7*#ALB(g/L) 23.7±3.7 35.6±4.3* 23.7±3.7 37.2±3.8*#TBIL(μmol/L) 238.5±43.2 76.8±19.6* 238.5±43.2 49.3±18.4*#PTA(%) 32.4±10.1 44.2±16.3* 32.4±10.1 52.8±12.5*#
2.2 SAS和SDS得分
治療后,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SAS和SDS得分均降低(P<0.05),其中實驗組得分較對照組降低更為明顯(P<0.05)。見表2。
表2 SAS和SDS得分(±s)

表2 SAS和SDS得分(±s)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對照組 實驗組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SAS 58.3±6.2 48.5±7.2* 57.9±5.9 44.3±8.8*#SDS 63.2±9.5 54.6±4.7* 64.7±8.7 49.2±9.3*#
重型肝炎是一種非常嚴重的肝臟疾病,病情發展迅速,轉歸不良,嚴重者可導致肝衰竭甚至死亡[3]。面臨如此嚴重的疾病,患者通常會有非常嚴重的心理壓力和負面情緒,這樣非常不利于疾病的治療[4]。要消除患者的緊張焦躁甚至是悲觀厭世情緒,就要適當的采取一些心理干預措施。本項實驗利用一般支持心理療法和認識療法,對重癥肝炎患者心理開展治療和改善,有結果可知,患者無論是肝病本身還是心理都有所好轉,且改善程度均高于對照組。有研究表明,護理工作者采用適當的心理療法,便于改進醫患之間的關系,建立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利于患者快速康復[5]。本實驗也證明了這一點,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療和認知療法應對重癥肝病影響是積極的,應該將這種方法投入到臨床治療當中。
[1] 王淑云.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狀態及心理干預研究[J].實用醫技雜志.2011.18(05):539-540.
[2] 陳偉煥.護理干預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療依從性及心理狀況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33-34.
[3] 劉 維,王海英,劉 柳,等.重型肝炎人工肝治療病人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性研究[J].全科護理,2016,14(1):13-15.
[4] 許 萍.無癥狀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疾病流行環節認知調查與系統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4):3-5.
[5] 張新橋.個性化心理護理對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療效的影響[J].南華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 38(4):579- 581.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1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