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玉,張會芳
(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山東 濟南 250132)
延續護理對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的影響
劉 玉,張會芳
(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山東 濟南 250132)
目的 探討延續護理在糖尿病患者院外自我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在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隨機分為2組,每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延續護理,觀察兩組護理在院外自我護理中的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在采取不同干預措施后,也取得了不同的護理效果,在自我能力方面,觀察組患者取得的效果要優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后,觀察組的空腹血糖水平為(4.14±1.44)mmol/L,而對照組為(7.45±1.74)mmol/L。兩組患者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延續護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習慣,從而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并維持血糖正常,這對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顯著的幫助,適合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延續護理;2型糖尿??;自我護理能力;健康行為
近年來,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患者也逐漸增多。糖尿病是因為機體的胰島素分泌異常引起的一種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引起很多并發癥,加重患者的病情,給患者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目前,糖尿病已引起我國相關人員的重視,并對此進行重點研究討論[1]。而本文主要就延續護理對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健康行為的護理效果做研究,旨在分析有效的護理方法,提高患者血糖控制率,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齡41~80歲,平均年齡(62.3±5.1)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3.6±1.9)年。將其隨機分為2組,每組40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研究調查,經過檢查后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產科常規護理,病情確診之后進相關健康知識宣傳教育,在治療中按照醫生的要求進行糖尿病常規護理,出院后為患者提供康復指導。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連續干預護理,具體的干預措施有:第一,根據患者對健康指數的掌握情況、心理狀態以及其他情況,對患者進行分析,制定專業的護理計劃。第二,制定自我管理以及健康教育策略,結合患者實際情況,讓患者了解自我監護的重要性,定時進行復查,掌握疾病相關常識。第三,飲食指導,引導患者進行健康飲食,對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嚴格控制,避免餐后出現高血糖等情況,同時防止患者因為營養攝入過少出現酮體。在之后的回訪過程中,對患者的血糖指數進行測量,根據實際血糖情況對食物進行適當的調整,食物要含有較多的纖維素,同時多引用牛奶和豆類制品,保證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攝入量,不要食用辛辣刺激生冷油膩食物,食物含糖量不能過高。第四,運動方面的指導,幫助患者養成合理的鍛煉習慣,對血糖指數的控制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還能改善患者對胰島素的需求,使患者葡萄糖耐受度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讓患者在餐后1小時之后進行鍛煉,每次鍛煉時間為半小時至一小時,適量運動即可,不要過于劇烈。第五,血糖檢測,治療期間對患者血糖變化情況進行詳細的掌握,教會患者在出院后正確使用血糖儀對自己的血糖含量進行檢查。第六,在患者出院后還需要進行持續護理,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出院計劃,對血糖指數進行密切的監控,對產后并發癥進行嚴格的控制。
1.3 評估標準
采取我院自制的自我效能表對患者進行調查,包括遵醫服藥、合理飲食、保持運動、定期復查四個方面,每一項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效果越好。另外再觀察患者不同時期的血糖測定情況[2]。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自我護理能力
兩組患者在采取不同干預措施后,也取得了不同的護理效果,在自我能力方面,觀察組患者取得的效果要優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自我效能的不同(±s)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自我效能的不同(±s)
項目 時間 觀察組 對照組遵醫服藥 護理前 24.17±1.25 24.52±1.38護理后 55.42±1.14 34.15±2.02合理飲食 護理前 36.32±5.19 38.36±5.8護理后 69.25±5.28 48.11±7.4保持運動 護理前 87.48±7.22 88.6±9.7護理后 97.35±6.38 84.5±9.1定期復查 護理前 25.98±1.25 55.74±1.21護理后 56.14±1.44 17.45±1.74
2.2 血糖情況
觀察組患者進行護理前的空腹血糖水平為(5.98±1.25)mmol/L,對照組患者在進行護理前的空腹血糖水平為(5.74±1.21)mmol/L,兩組患者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后,觀察組的空腹血糖水平為(4.14±1.44)mmol/L,而對照組為(7.45±1.74)mmol/L。兩組患者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型糖尿病屬于臨床上的一種慢性代謝疾病,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的傷害,該病引起的并發癥對患者來說是雪上加霜,增加了治療的難度[2]。目前,由于我國糖尿病患者的數量呈現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臨床上對于該病的治療主要是藥物治療,而患者常常因為長期的藥物治療產生一些不良情緒以及消極治療的態度,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容易造成病情的進一步發展。延續護理是以患者為主,對患者進行的院外的繼續護理,使患者對疾病的深層次的認識和了解,不再對疾病有恐懼心理而是有治療疾病的信心。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采取不同干預措施后,在自我能力方面,觀察組患者取得的效果要優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后,觀察組的空腹血糖水平為(4.14±1.44)mmol/L,而對照組為(7.45±1.74)mmol/L。兩組患者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而可見,延續護理對于2型糖尿病具有顯著的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延續護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習慣,從而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并維持血糖正常,這對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顯著的幫助,適合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1] 蔡 敏,孫玉玲,唐莉莉.PDCA循環結合PIO形式在糖尿病護理門診隨訪管理的效果研究[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5,23(12):35-37.
[2] 陸 曄,謝雯俊,劉 彥.糖尿病聯絡護士在非糖尿病病區護理風險管理中的作用[J].護理學雜志,2012,27(19):3-5.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1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