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貌
(泰州市溱潼人民醫院骨科,江蘇 泰州 225508)
老年患者髖關節骨折的護理體會
吳 貌
(泰州市溱潼人民醫院骨科,江蘇 泰州 225508)
目的 探討老年患者髖關節骨折的臨床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接收的老年髖關節骨折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實施臨床康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 研究組關節活動優良率是70%,關節疼痛度是33.3%;對照組關節活動優良率是36.7%,關節疼痛度是80%,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加強髖關節骨折老年患者的康復護理能夠獲得顯著護理效果,可明顯改善患者關節活動度與關節疼痛,值得臨床推廣。
老年;髖關節骨折;護理
髖關節骨折屬于老年人較為常發的一種疾病,大都是由于老年人肌力下降、骨質疏松、穩定性差以及動作緩慢等原因使得極易發生摔倒發病,主要有股骨頸骨折、股骨頭壞死、粗隆間骨折以及髖臼骨折等[1]。由于老年髖關節患者發病后康復速度較慢,且一旦出現骨折則會久治難愈,長時間的臥床制動,會導致骨骼與肌肉發生實用性變化并出現各類并發癥,所以必須重視患者的臨床護理[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探討老年患者髖關節骨折的臨床護理效果,特選擇我院老年髖關節骨折患者60例的臨床資料給予分析,現整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接收的老年髖關節骨折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研究組與對照組,各30例。研究組女14例,男16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8.2±2.7)歲。對照組女13例,男17例;年齡61~80歲,平均年齡(68.6±2.6)歲。比較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臨床康復護理,具體措施包括:①心理護理:因為髖關節骨折患者需要接受長期治療,活動被嚴重限制而無法自理,所以患者極易發生抑郁與焦慮等情緒波動,使得術后恢復受到較大影響,護理人員要給予患者更多寬容與耐心,讓患者養成積極樂觀心態,在心理上能夠克服疾病帶來的疼痛,并積極配合康復訓練以及所有練習等;及時掌握患者心理狀態,主動呵護患者,維持友好護患關系,詳細為患者解釋相關護理方法與注意事項等,以此緩解患者消極心理。②主動訓練:術后6 h指導患者訓練簡易床上活動,讓患者逐漸從被動練習轉為主動訓練,訓練患者踝關節與上肢功能等,實施三點支撐與抬臀練習;術后1~2 d去除負壓引流管,指導患者練習髖關節訓練,以肌肉有疲憊感為強度適宜;術后2 d實施膝關節屈伸訓練,一次的彎曲幅度為20°~30°,練習10次/d,15 min/次,以髖關節能耐受為強度適宜;術后10 d左右按照具體病情完成康復練習。③儀器輔助治療護理:術后48 h后采用骨折儀完成輔助治療,于患者骨折部位放置兩對電極,治療2次/d,45 min/次,術后2 d設置為止痛與消腫模式,術后10 d設置為運動康復模式。
1.3 評價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關節部位的活動程度以及患者術后疼痛發生情況。關節活動度分為優、良、可、差4個標準;應用VAS疼痛評分量表評估兩組患者局部疼痛情況,主要分為重度、中度、輕度以及無4個標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關節活動度對比
研究組患者關節活動優良率是70%,對照組患者關節活動優良率是36.7%,比較兩組患者的關節活動度,研究組要明顯好于對照組(x2=6.696,P=0.010)。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關節活動度對比
2.2 兩組患者關節疼痛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關節疼痛度是33.3%,對照組患者關節疼痛度是80%,兩組患者關節疼痛情況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3.303,P=0.000)。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藥物治療效果綜合比較分析 [n(%)]
髖關節是人體內較為完美且典型的杵臼形關節,具體髖臼窩深與關節接觸面密合等特征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人體的平衡力[3]。但是因為髖關節結構極易發生損傷,從而使得患者發生關節類疾病。老年人因為年齡偏高,且體質不強,術后生活無法自理,再加之周邊環境的變化,通常會使得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如抑郁和緊張等不良情緒。所以必須在術后重視患者的康復護理,讓患者不斷建立起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和健康生活習慣等,保證患者能夠堅持訓練并且克服病情帶來的疼痛等[4]。所以臨床護理人員必須盡職盡責,術后嚴密監護患者病情,并且要時刻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并且要重視術后并發癥預防、心理疏導與康復訓練等,讓患者可以安穩地度過康復期。此次研究發現,研究組關節活動優良率是70%,關節疼痛度是33.3%;對照組關節活動優良率是36.7%,關節疼痛度是80%,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明,加強髖關節骨折老年患者的康復護理能夠獲得顯著護理效果,可明顯改善患者關節活動度與關節疼痛,值得臨床推廣。
[1] 裴麗紅.老年髖關節骨折患者康復護理中的依從性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6,24(21):81-83.
[2] 戴 艷,周 園,吳 垠,等.基于"生物-心理-社會功能"全方位的舒適護理模式對老年髖關節骨折患者不良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19):2155-2157,2166.
[3] 楊陽陽.老年髖關節骨折患者康復護理中的依從性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6):222-222.
[4] 方慧娟,肖 榕,林立宇,等.老年髖關節骨折患者術后采用無痛護理的價值分析與系統評價[J].創傷與急診電子雜志,2015,05(4):74-75,73.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11.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