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萬蕓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婦幼保健院,山東 臨沂 276000)
護理干預對產后婦女盆底功能康復治療效果的影響研究
亓萬蕓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婦幼保健院,山東 臨沂 276000)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應用在產后婦女盆底功能康復治療中的效果。方法 隨機選擇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02例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數字標號和隨機分組將其分為兩組,對于常規實施健康教育和康復護理的產婦作為對照組,對于實施專業盆底功能康復和優質護理干預的產婦作為觀察組,對護理三個月后兩組產婦的盆地肌力、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脫垂等發生情況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觀察組產婦盆地肌力評價1級顯著低于對照組,4級、5級顯著高于對照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尿失禁7.8%,盆腔器官脫垂9.8%;對照組尿失禁27.5%,盆腔器官脫垂25.5%,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產婦產后實施專業盆底功能康復和優質護理干利于促進產婦盆底功能康復,并有效降低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脫垂等發生率,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護理干預;盆底功能;康復治療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孕產婦的安全,而產后盆底功能性疾病作為常見的產婦產后疾病,受到廣泛重視[1]。產后盆底功能性疾病嚴重危害婦女的生活質量,而根據相關臨床研究可知,實施有效的康復治療和護理干預能夠改善產婦產婦的盆底功能,利于提高產婦生活質量[2]。本次研究對理干預應用在產后婦女盆底功能康復治療中的效果進行了探討,并選擇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初產婦102例作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內容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資料為我院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初產婦102例,所有產婦均于產后6周復查。按照隨機數字表抽取法進行隨機分組,其中對照組51例,最低年齡為22歲,最高年齡為38歲,平均年齡為(28.96±3.24)歲,孕周在37周至42周,平均孕周(39.68±0.65)周,未出現妊娠合并癥及慢性傳染病等;觀察組51例,最低年齡為23歲,最高年齡為38歲,平均年齡為(28.26±3.51)歲,孕周在37周至42周,平均孕周(39.88±0.87)周,未出現妊娠合并癥及慢性傳染病等。對兩組產婦的的基本資料予以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產婦實施健康教育和康復護理,包含指導產婦加強休息,禁止產婦盆浴和同房,并做好飲食護理干預,嚴禁產婦喝酒和食用辛辣食物。
給予觀察組產婦實施專業盆底功能康復和優質護理干預,具體包含:①制定康復護理方案,護理人員需要做好產婦收縮壓、盆底肌力等評估,并依據評估結果為產婦制定合理有效的護理方案,確保促使產婦早日康復。②康復訓練指導,護理人員需要知道產婦進行盆底肌訓練,如指導產婦提肛鍛煉、嬰兒式仰臥訓練、雙腿并緊訓練等,并控制好訓練強度和頻率。此外護理人員還可以采用電刺激治療方案,即依據產婦參數FES實施電刺激,并控制好強度。③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需要結合產婦的文化程度和年齡大小等針對性開展健康教育工作,讓產婦能夠了解到盆底損傷知識及盆底保護方法和預防感染的措施,提高產婦生活質量。
1.3 觀察指標
對護理三個月后兩組產婦的盆地肌力、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脫垂等發生情況進行比較分析。盆地肌力分為5級,從1級到5級,級別越高,康復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將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盆地肌力評價結果比較分析
觀察組產婦盆地肌力評價1級顯著低于對照組,4級、5級顯著高于對照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盆地肌力評價結果比較 [n(%)]
2.2 兩組產婦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脫垂等發生情況比較分析
觀察組發生尿失禁4(7.8%)例,盆腔器官脫垂5(9.8%)例;對照組發生尿失禁14(27.5%)例,盆腔器官脫垂13(25.5%)例,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6.75,x2=4.32,P<0.05)。
近年來我國產婦出現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礙數量不斷增加,主要表現為子宮脫垂、尿失禁及性功能障礙等,嚴重危害婦女的生活質量[3]。盆底功能障礙發生主要與產婦盆底肌肉功能損傷有關,而盆底肌肉群、筋膜作為承擔直腸、子宮等器官的承托系統,若出現盆底功能障礙危害性較大,不僅造成身體上的痛苦,還會影響產婦的情緒狀態[4]。為了確保改善產婦的生活質量,降低產婦子宮脫垂、尿失禁及性功能障礙等發生率,需要給予產婦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和盆底肌康復訓練,即位產婦盆底肌康復制定針對性康復護理方案[5]。臨床上常見的康復訓練方法主要為電刺激療法和盆底肌鍛煉,即醫護人員可以指導產婦進行提肛鍛煉、嬰兒式仰臥訓練、雙腿并緊訓練等,利于改善產婦盆地肌力[6]。此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加強對產婦的健康教育,促使產婦實現自我護理,積極進行盆底肌功能訓練。本次研究對護理干預應用在產后婦女盆底功能康復治療中的效果進行了探討,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盆地肌力評價1級顯著低于對照組,4級、5級顯著高于對照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實施專業盆底功能康復和優質護理干預能夠明顯增加產婦盆地肌力,加快產婦的恢復,利于提高產婦生活質量;觀察組尿失禁7.8%,盆腔器官脫垂9.8%;對照組尿失禁27.5%,盆腔器官脫垂25.5%,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婦實施專業盆底功能康復和優質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尿失禁發生率和盆腔器官脫垂發生率。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應用在產后婦女盆底功能康復治療中具有較高的效果,對提高產婦生活質量和降低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脫垂等發生率由明顯的作用,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吳 蘭.針對性護理對孕婦產后盆底肌康復治療依從性及恢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6,11(5):145-147.
[2] 黎佔芳.綜合護理干預在產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所致便秘產婦中的應用[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6,22(23):3548-3550.
[3] 小 伍,劉芳芳,蘇 嬌,產后婦女盆底肌力狀況及康復治療效果分析[J].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3):41-43.
[4] 蘇文霞.認知行為護理應用于產后盆底功能鍛煉的臨床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27):80-82.
[5] 多玉華.產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復的護理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1):98-99.
[6] 吳立毅,謝惠紅.產時護理干預對產后盆底功能的康復效果[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5,6(16):85-86.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7.11.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