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蓮
(荊州市精神衛生中心,湖北 荊州 434000)
荊州地區精神科護士的壓力應對方式及社會支持
劉家蓮
(荊州市精神衛生中心,湖北 荊州 434000)
目的 探討荊州地區精神科護士的精神壓力、應付方式與社會支持。方法 使用應付方式問卷、心身壓力測試量表,對荊州地區232名精神科護士和267名非精神科護士進行測量研究。結果 ①精神科護士的壓力總體狀況顯著高于非精神科護士;②在社會支持方面二者均不存在顯著差異;③應付方式上精神科護士使用解決問題、合理化方面高于非精神科護士。結論 精神科護士的壓力強度低于非精神科護士,更多地使用解決問題、退避兩種應付方式。
精神科護士;壓力;應付方式;社會支持
精神科護士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與普通護士相比,他們要面對各種各樣具有暴力、攻擊行為、生活不能自理、認知功能下降的患者,工作時間更長,護理任務更為繁重,承擔更多的心理壓力。大量研究證實,心理壓力與負性情緒、社會支持、個性特征等因素有關。本文主要探討荊州地區精神科護士的精神壓力、應付方式與社會支持,與非精神科護士的壓力進行比較,以了解精神科護士的工作狀況,指導醫院管理者關注基層護士的心理健康,提高護理質量。
1.1 對象
采用分層隨機取樣法,選取荊州市五所精神病醫院(研究組,共250名)及六所綜合醫院護士(對照組,共300名)作為研究對象,均為臨床一線工作人員,從事護理崗位至少1年。共發放問卷550份,回收有效問卷499份,有效回收率90.73%。其中精神科護士232名,綜合醫院護士267名。其中年齡18~35歲,共310名(62.12%),35~45歲,共122名(24.45%),45~55歲67名(13.43%);婚姻:已婚286名(57.31%),未婚213名(42.69%);學歷:本科及以上167名(33.47%),中專及大專332名(66.53%);職稱:護士107名(56.2%),護師共234名(46.89%),主管護師
有效數據錄入后采用SPSS 15.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及以上158名(31.66%)。
1.2 研究工具
采用心身壓力測試量表(PSTRI)評定護士的工作壓力,采用應付方式問卷評價護士對問題解決、自責、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采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評價護士的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對支持的利用度。測試前,研究者向護士介紹量表填寫的意義及方法,講解評分標準,要求被試者根據自身情況對量表的每一項內容作出評定。調查問卷在30分鐘內一次性完成,不記名。
1.3 統計學方法
2.1 壓力機及應對方式上的差異對比
從壓力得分上看,精神科護士的壓力總分高于非精神科護士(P<0.05),說明精神科護士的總體壓力水平較高。在應對方式量表上,精神科護士在解決問題、合理化這兩種應付方式與非精神科護士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精神科護士與非精神科護士壓力機應對方式得分(±s)

表1 精神科護士與非精神科護士壓力機應對方式得分(±s)
注:與對照組對比,*P<0.05
應對方式解決問題 自責 求助 幻想 退避 合理化研究組 81.42±23.18* 8.95±2.30* 3.41±2.32 5.35±2.22 4.50±2.31 5.13±2.24 4.75±2.08*對照組 75.33±20.75 7.81±2.82 3.34±2.36 5.09±2.26 4.34±2.27 4.52±2.53 4.24±2.27組別 壓力總分
2.2 精神科護士與非精神科護士在社會支持上的差異對比
對精神科護士和非精神科護士的社會支持量表得分,發現在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對支持的利用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中從壓力總分上看,精神科護士的壓力總分顯著低于非精神科護士,說明精神科護士的總體壓力程度較高。精神科護士不僅要掌握扎實的護理技術,還要耐心照顧患者,時刻防備患者突然攻擊的行為精神高度集中,始終處于精神緊張狀態下,嚴重影響了護士心理健康,讓護士產生倦怠感,不利于對護理服務的質量。而且,精神病醫院工作工作強度大、與患者近距離長時間接觸,工作頻率高,容易受一些伴有幻覺或妄想支配的患者攻擊,工作中常有不安全的感覺,護士易于出現生理疲勞和心理疲勞。目前精神科護士數量不足,床護比較低,夜班頻繁,正常的生活節奏被攪亂,人際交往受限,同時又缺乏安靜的休息環境,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身份轉換容易形成沖突,導致壓力較大。
在應付方式的使用類型上,精神科護士與非精神科護士有顯著差異,精神科護士解決問題、合理化這兩種應付方式顯著多于非精神科護士。雖然精神科護士的總體壓力程度比非精神科護士高,但他們對健康知識了解與對自身健康關注程度優于非精神科護士。其原因我們認為,精神科護士在健康相關的態度和行為上普遍優于非精神科護士。他們掌握自我防護意識,對易激惹、有幻覺或妄想癥狀支配的患者加強防范。
消極的應付方式更能導致壓力,這一結果提示我們在對護士的心理健康工作中,更需要通過認知改變、創造良好的職業環境和社交環境,減少消極因素應對來應對壓力。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為精神患者服務。
[1] 崔 穎,劉 惠.關于精神科護士心理壓力的分析和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7):293.
[2] 曹 香,金全香,蘇靜予.精神科護士職業壓力和情緒狀態的調查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6):7-9.
[3] 駱雪瓊,朱輝群,姚雪蓮,等.惠州市精神科護士工作壓力來源與工作滿意度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6,6(20):206-208.
[4] 高文紅,董書茉,汪 欣,等.精神科護士職業壓力和情緒狀態的調查研究[J].中國校醫,2016,30(7):536-537.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11.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