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俊,顧俊秀
(江蘇省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江蘇 南通 226001)
血液透析護理管理工作中實施風險管理的價值分析
張 俊,顧俊秀
(江蘇省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江蘇 南通 226001)
目的 探討分析血液透析護理管理工作中實施風險管理的價值分析。方法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的方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給予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給予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護理風險管理,觀察兩組患者在風險護理事件中發生的情況及患者對研究結果的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的護理風險管理滿意度為1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5.3%(P<0.05);在操作的過程中,對照組的透析護理不規范護理及護理投訴(P<0.05);兩組意外事件發生率(P<0.05)。結論 風險護理管理應用于血液透析護理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降低護理風險發生率,值得推廣應用。
護理管理;血液透析;風險管理
在醫院的臨床護理中,經常會有風險事件發生,風險事件一般是指醫院的護理職工對醫院的工作人員、探視者和病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或有被投訴的事件發生。近年來,護理管理者努力的方向是盡量避免風險的發生,更好地提高醫院護理的質量,給病人營造一個良好的治療環境。血液透析的主要目的是清除血液中對身體有害的物質,可以有效地維持酸堿平衡和體內電解質的平衡,是一個風險性較大、技術含量比較高、科學性強的血液凈化方法[1]。在臨床護理中護理人員必須要加強血液透析風險管理,確保患者在血液透析在治療護理后的安全性。對本次研究對兩組患者護理方法進行比較分析,探討風險護理管理在血液透析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現將結果與過程如下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的方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5例。其中觀察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20~66歲,平均(38.4±5.3)歲;病程2個月~8年,平均病程(3.56±1.45)年。對照組男30例,女15例;年齡22~68歲,平均(39.1±5.2)歲;病程3個月~10年,平均病程(4.52±1.0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輕度凝血、重度凝血、透析低血壓。排除標準:有心臟病、對相關藥物過敏、神經疾病患者、拒絕參加本次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患者使用常規護理管理:包括協助患者進行各項常規檢查,例如:
用藥、患者病房的清潔,加強透析中的生活護理,加強進行衛生宣傳,了解患者心理,教會患者心理,教會患者自己調整入量,計算體重計保護內瘺的方法。邀請治療成功的患者進行現身說法,加強病友之間的相互教育,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自信心。向患者及其家屬強調營養支持和合理用藥等的重要性,并給予指導說明一般的護理干預,用藥指導,飲食護理,適當運動,注意睡眠的充足以及在日常活動中的注意事項[2]。觀察組在對照組給予患者的護理上加風險護理管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先讓患者及家屬同意作為這次研究對象的相關條例的制度簽字,并建立完善的血液透析相關制度,同時進行風險中所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制定相關的流程。
1.2.2 入院后,有經驗的護理工作人員對患者及家屬一對一的講解相關病情的癥狀以及治療后的后遺癥,使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更加安心。開設相關病情論壇,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宣教,以免因溝通不良導致醫患糾紛,讓家屬在術后也配合護理工作人員[3]。
1.2.3 在患者進行配血及輸血時,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消毒處理、使用一次性透析用品等,對患者進行妥善處理,以免防止細菌感染。
1.2.4 在進行血液透析后,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相關術后癥狀進行檢查,如做好每時每刻對患者進行詢問,做好巡視病房工作,密切關注患者的情況,如:面色、脈搏、血壓、呼吸等進行檢查和測試,以免患者有不良反應,造成不良的后果。需要及時通知主治醫生,進行正確的處理。
1.2.5 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在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常與患者溝通交流,舒緩患者對疾病所產生的壓力,耐心聽取患者和家屬的意見,有助于術后恢復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2.6 飲食護理
合理的飲食是延長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是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如可多食谷類,適當吃水果、蔬菜,以補充體內維生素攝入不足。除囑病人吃藥物補鈣外,還應強調飲食補鈣法。血液透析的患者所需要蛋白質攝入量要根據患者的腎功能、透析效率、營養狀況、有無并發癥等來決定。保證血液透析患者營養物質的均衡很重要。
1.2.7 環境護理干預
由于患者的病癥,對環境的要求相對于其他病癥對環境的要求明顯要高,因此保持患者干凈、整潔、舒適的環境是很重要的工作,每天及時清潔病房,保持病房適宜的溫濕度和空氣清新,盡量不要讓患者在室外有粉塵等地方進行活動,對需要臥床的患者還要適當的協助患者翻身,以免患者出現壓瘡[4]。
1.3 觀察指標
將兩組患者在這次風險護理管理當中所發生的情況以及滿意度,采取隨機抽樣的調查方式,指導患者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分,總分是100分,8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60分以上的為一般滿意,60分以下的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包對資料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護理風險管理滿意度為1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5.3%(P<0.05);在操作的過程中,對照組的使用的透析護理不規范護理及護理投訴(P<0.05);兩組意外事件發生率(P<0.05)。見表1、表2。
表1 護理滿意度的比較(±s)

表1 護理滿意度的比較(±s)
注:觀察組優勝與對照組,P<0.05
組別 n 非常滿意 一般滿意 不滿意 總有效率(%)對照組 45 30 10 5 85.3觀察組 45 40 5 0 100 t 9.03 4.85 4.98 13.7 P<0.05
表2 風險護理管理中發生的情況比較(±s)

表2 風險護理管理中發生的情況比較(±s)
注:P<0.05
組別 n 不規范護理 意外事件 護理投訴 發生率(%)對照組 45 4 5 10 42.2222觀察組 45 2 0 1 6.667 t 1.98 5 8.67 32.41 P<0.05
在血液透析的風險護理治療中,對護理的要求非常高,再加上患者自身的情況比較復雜,這也是對護理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的考驗和工作承受能力[5]。在臨床觀察中發現,風險護理時間的發生,不僅影響治療后的效果,還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對生命造成的危險。因此,在血液透析護理的過程中,應加強對患者治療后的風險因素管理,提高患者的安全性,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實施風險管理護理之后,很明顯的提高了分析的準確性,有效地識別在護理過程中的潛在的影響因素,能更有效的在血液透析的關鍵護理流程和環節中處理護理管理的細節,具有顯著性的效果。在研究的過程中,觀察組的護理風險管理滿意度為1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5.3%(P<0.05);對照組在運用透析護理中因不規范護理及護理不標準引起的投訴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意外事件發生率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風險護理管理應用于血液透析護理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降低護理風險發生率,值得推廣應用。
[1] 周麗華,劉坤濤,謝鵬程,等.血液透析裝置臨床應用中不良事件分析及風險管理[J].中國醫療設備,2011,26(8):123-124.
[2] 祝 亮.采用連續性腎臟替代與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重癥急性腎衰竭的臨床效果對比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3(6):152-153.
[3] 談 青.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風險管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4):245-246.
[4] 李素麗,劉 燕.靜脈輸液小組干預在護理風險管理中的作用與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5,11(6):241-242.
[5] 倪耀華.集束化護理理念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4,15(6):256-257.
本文編輯:劉欣悅
The value analysis of risk management in hemodialysis nursing management
ZHANG Jun,GU Jun-xiu
(Jiangsu nantong university hospital, jiangsu nantong 226001,China)
R473
B
ISSN.2096-2479.2017.11.1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