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美玉
(嘉應學院醫學院,廣東 梅州 514031)
實施“四四三”教學法對護理專業學生核心自我影響研究
趙美玉
(嘉應學院醫學院,廣東 梅州 514031)
目的 通過實施“四四三”教學法,探討對護理專業學生核心自我的影響作用,為更好地促進護生的社會化發展提供理論參考。方法 選取我院2013級護理本科1班~2班護生85名作為研究對象,首先采用核心自我評價量表進行入組測評,然后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基礎上,按照“四四三”教學法的具體步驟安排相應的教學內容。具體而言:第一個“四”指的是四種學習時間安排:預習;研習;練習;④復習。第二個“四”指的是四種課堂時段:即預檢與導航;學習與展示;解疑與升華;④檢測與反饋。該教學方法中的“三”,則是指三種教學行為即:教師的教學行為;師生主要的動作形態;主要的動作特質。研究實施結束時,再次采用核心自我評定問卷重復測評,比較實施“四四三”教學法前后護生核心自我評價各維度的變化。結果 “四四三”教學法實施后,護生核心自我評價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特質性、控制點四個維度得分均較研究實施前明顯提高(t值依次為t=4.621,t=5.084,t=4.9244,t=4.701,均P<0.0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四四三”教學法,是改變完善和提高護生核心自我評價的有效手段和途徑。
護理教育;護理專業學生;核心自我評價;“四四三”教學法
核心自我評價既是一個整合的人格結構,也是個體對自身能力和價值所持有的最基本評價,由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神經質(情緒穩定性)以及控制點四個基本特質組成[1-3]。其中,自尊是個體對自身最廣泛的核心評價;一般自我效能感指個體在行動過程中是否感覺到自己有能力調配任務所需要的動機和認知資源;神經質是與自尊相反的消極情感,一方面指情緒穩定性,另一方面指調控自己情緒的能力;控制點反映個體在什么程度上認為自己能夠控制生活中將要發生的事件[4]。核心自我評價概念提出至今已有十余年歷史,在此期間,雖然國內外的諸多學者鑒于不同的研究視角,對此進行了多領域深入廣泛的研究后,已經有大量的文獻報道,但至今反映核心自我評價用于護理教育教學改革進行實證研究的文獻報道還非常匱乏。鑒于此,該研究通過實施“四四三”教學法,探討對護理專業學生核心自我的影響作用,旨在對不同研究視野下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也為進一步了解護生人格的成長、發展和成熟之規律以及與心理健康、學業行為等變量之間的關系提供理論參考。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取我院2013級護理本科1班~2班護生85名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1名,女74名。平均年齡(22.1±2.1)歲;農村46人(54.1%),城鎮39人(45.9%),獨生子女為30人(35.3%),非獨生子女為55人(64.7%)。所有被試對象對參與該項研均知情并同意,且配合良好。
1.2 方法
1.2.1 確定目標
一是對護理本科學生的培養目標進行調整;二是對本次的教改進行定位;三是搶占前瞻性的教育思想。
1.2.2 按照“四四三”教學模式的內涵,安排每一環節具體的研究內容。
1.2.3 確定研究的工具量表
該項研究于研究前采用核心自我量表[4]對被試對象進行入組測評。該量表由10個條目組成,分為自尊、控制點、神經質和一般自我效能四個維度。采用5級計分法,其中項目2,3,5,7,8,10為反向記分項,總分值是10~50分,分數越高,核心自我評價水平也越高。最后的統計指標為各條目得分和各維度得分。
1.2.4 研究實施
該項研究的時間為2013級護理本科專業學生大二年級下半學期,以本人任教的《護理教育學》課程為主。開學后首先采用核心自我評價量表進行入組測評,然后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基礎上,按照“四四三”教學法的具體步驟安排相應的教學內容。具體而言:第一個“四”指的是四種學習時間的安排:包括預習。主要是根據教學日歷的進展,提前公布下節課要講的內容,課堂上需要學生回答或者討論的問題等。預習設置難易度要適中,難度既不可過高,又不可沒有難度。另外,預習內容的量要大小適中,量過大學生沒有時間完成,量過小又無法收到相應的學習效果。教師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全部檢查或抽查等方式,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或動態,為課堂教學效果的反饋奠定基礎。研習。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每一章節的內容,引導利用互聯網資源,查詢一些前沿的知識和信息,或者由教師圍繞教學內容提前命題,要求學生采用多種學習方式,體現教學相長與自主學習準備度,讓學習成為學生的一件幸福的事、自覺去做的事情、需要終身去做的事情。練習,一是利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有效促成知識遷移;二是要求學生針對學習中的一些問題,靈活應用學所知識加以解決,以此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針對每堂課所講的內容中的重點、難點、疑點做到識記、理解、明白。④復習,主要是利用每一章節前的情景導入案例,作為課后的作業,要求學生根據上述內容進行知識的綜合演繹,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同時,師生之間適時進行課后反思。第二個“四”指的是四種課堂時段:包括預檢與導航。預檢主要是圍繞教學日歷的安排和制定的教學目標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并在課堂上進行反饋,旨在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與課堂學習之間聯系。至于導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重點、難點、考點、疑點等知識點或者是教學情景進行精心設計,并以“思一思”、“練一練”、“考一考”、“搜一搜”等形式在教學過程中穿插體現,或者作為課程導入內容顯示;二是采用知識擴展或者知識鏈接的形式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三是按照記憶規律,以名詞解釋、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和案例分析等形式,進行目標檢測,起到提煉回放所學知識的效果;四是對教與學時間的控制、不同學習方法的采用以及對解決不同學習問題的思路提示等,為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提供了支架。學習與展示,主要是以優秀學習團隊的形式,在教師的導航下,引領學生在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態度動機等不同方面進行互動,并注意組織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針對性,體現個性化教學。解疑與升華。主要是教師在巡視、指導、把握的基礎上,建立第二課堂,利用微信、QQ等互聯網資源,進行適時的引導點撥,并通過對知識擴展、知識鏈接等手段,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知識層級,形成共識,總結回饋。④檢測與反饋,即本著對所學知識實現當堂消化的教學目標,教師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等方法,對課堂教學效果與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把握,形成反饋,起到良好的導向、調控、鑒定和激勵作用。該教學方法中的“三”,則是指三種教學行為即:教師做到傾聽、互動、自主。師生共同做到教學相長。學生做到“知覺、定勢、指導下的反應、機械動作、復雜的外顯反應、適應、創新。該部分對教師來講,要求將啟迪,體驗,知覺感悟,練習,目標檢測,自主學習,總結反饋,綜合歸納,交流展示,分享表達,學習遷移等有效性因素落實到學生身上。而學生通過該部分的研究實施,在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均能達標。于研究實施9周后課程結束時,再次采用核心自我評定問卷重復測評,比較實施“四四三”教學法前后護生核心自我評價各維度的變化。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施“四四三”教學法前后護生核心自我評價各維度得分結果比較附表1。
表1 “四四三”教學法實施前后護生核心自我評價各維度得分結果比較(±s)

表1 “四四三”教學法實施前后護生核心自我評價各維度得分結果比較(±s)
注:*均P<0.01
項目 研究前 研究后 t P自尊 21.31±2.24 27.04±3.10 4.621* <0.01一般自我效能感 23.01±2.49 30.07±2.96 5.084* <0.01神經質(情緒穩定性) 19.98±2.32 26.30±3.02 4.924* <0.01控制點 19.35±2.02 25.18±2.47 4.701* <0.01
核心自我也稱為核心自我評價,由Judge,Locke和Durham(1997)在綜合了8個領域(哲學、臨床心理學研究、臨床心理學實踐、工作滿意度、壓力、兒童發展、人格心理學以及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結果后首次提出核心自我評價(core self-evaluations,CSE)這一人格概念,并將其定義為個體對自我能力和價值所持有的最基本的評價和估計,核心自我評價是一種總體自我評價,影響著對具體領域的自我評價[5]。對護理專業學生而言,若核心自我評價較低,則很容易受到外界影響,以至于影響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繼而動搖專業觀念,影響自我完善和發展。所以,研究護生的核心自我對于護生擁有更多的信心去解決學習、生活、就業中的問題,為學校制定和完善促進大學生積極發展的方案等均具有重要現實指導意義。
核心自我評價是以自尊、一般自我效能、神經質和控制點4個人格特質來體現的。核心自我評價較高的人,具有較高的自尊。自尊即自我尊重,不僅自己尊重自己,而且要求他人、社會也尊重自己。自尊越高,個體的自我價值感越高,對自己的綜合價值的評定越高。核心自我評價高的個體,一般自我效能也高。所謂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6]。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對所從事的事情具有積極的態度、高度的成功預期[7]。
通過研究,結果顯示(見表1),實施“四四三”教學法對護生的核心自我起到良好的影響作用。首先是通過該項研究護生的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明顯提高,研究后護生的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維度得分均高于研究實施前(t=4.621,t=5.084,均P<0.01)。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分析認為與第一個“四”中的四種學習時間的安排,很好地體現了教與學相長,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與學生和諧相處,繼而增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有關。
學生具有發展潛能,具有發展需要,具有發展的主觀能動性。正是由于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從開始專業學習到畢業這一時期,他們身心的各個方面都潛藏著各方面發展的可能性,他們所展示出的各種身心發展特征還處于變化之中[8]。該研究結果也顯示,在研究實施前,護生的特質性維度和控制點維度得分均較低,研究實施后上述兩個維度得分明顯提高(t=4.924,t=4.701,均P<0.01),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分析認為,這一結果也從側面反映出護生的學業情緒不穩定和對待學習和面臨社會的影響、行業趨勢的影響以及就業壓力等方面的自我控制能力較低,容易受到諸多的主觀和客觀方面的因素的影響所致。但隨著該項研究過程的進展,即第二個“四”中的四種課堂教學環節安排,直接間接地對護生的核心自我評價的特質性維度和控制點維度起到了良好喚醒作用,成為學生的個體喚醒水平以及分配得到的注意資源的決定性因素。而恰當的喚醒水平和集中的注意資源是采取有效策略解決問題的重要保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對個體日后對自身評價、自我效能的提高以及對事件的控制信念有重要影響。
通過該項研究中的“三”,即三種教學行為的實施,切實做到了“行于所當行,止于所當止”。通過實踐,教師學會了從學生身邊走開,使學生真正地成為了自己學習的靠山。所以,在該項研究實施后,護生的核心自我評價各維度得分均顯著提高。也提示著護生對自身能力和價值的認同發生了本質的積極的改變。
實施“四四三”教學法,是改變完善和提高護生核心自我評價的有效手段和途徑,繼而為護生獲得良好的社會化發展奠定基礎。
[1] 馬利軍,黎建斌.大學生核心自我評價、學業倦怠對厭學現象的影響[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9(3):101-106.
[2] Bono JE,Judge TA.Core self-eva luations:A review of thetrait and its role in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J].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3,17(sl):s5-s18
[3] 劉立敏,王美萍.大學生核心自我評價、學業情緒與職業決策困難[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8):1203-1205.
[4] 戴曉陽.常用心理評估量表手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249-250.
[5] Judge T A,Locke E A,Durham C C.The dispo sitional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A core evaluations approach[J].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7,19:151-188.
[6] 姜 山.大學生核心自我評價與面眾恐懼的關系研究[J].2013(23):121-122.
[7] 周文霞,郭桂萍.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論和應用[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6,(1):91-97.
[8] 姜安麗.護理教育學.第3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35-36.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4
B
ISSN.2096-2479.2017.11.171.03
趙美玉(1962.09.-),女,本科,學士學位,護理學教授,研究方向:護理教育與護理心理
該研究為嘉應學院第十二批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課題編號:JYJG20150226